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維特根斯坦哲學轉型期中的“現象學”之謎

鎖定
《維特根斯坦哲學轉型期中的“現象學”之謎》是2005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英瑾。
中文名
維特根斯坦哲學轉型期中的“現象學”之謎
作    者
徐英瑾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5年12月
頁    數
400 頁
定    價
25 元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309047967

維特根斯坦哲學轉型期中的“現象學”之謎內容簡介

本書的討論將聚焦於維氏哲學轉型期中的這一短暫卻又意義深遠的“現象學階段”。此項研究所依據的文獻除了維氏正面表述其“現象學”立場的短篇論文《略論邏輯形式》以外,還將包括在國際上最新公佈的維氏轉型期文獻彙編《維也納版本》,尤其是該叢書的第十一卷《大打字稿》。通過對於這些材料的解讀,作者將向讀者展現維氏在“現象學建構”與“現象學批判”這兩個名目下所先後展開的對於感覺予料表達式的研究路數。 [1] 

維特根斯坦哲學轉型期中的“現象學”之謎圖書目錄

導論 關於維特根斯坦的“現象學”問題的提出
§0.1 維特根斯坦的“現象學”之謎的發現
§0.2 深入研究維氏“現象學”問題的文獻學基礎
§0.3 關於維氏“現象學”問題的研究現狀
§0.4 對於本書選題的三點説明
§0.5 本書的研究目標與相應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歷史上關於維特根斯坦的“現象學”問題的三種詮釋方案
§1.1 展開在胡塞爾維特根斯坦之間的比較性解讀(20世紀60~80年代)
§1.2 現代經驗論的“植入性”解讀(20世紀80~90年代)
§1.3 文獻學式的解讀(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
第二章 維特根斯坦的“現象學”前史
§2.1 早年維氏對於“意向性”問題的處理
§2.2 上節補論: 早年維氏之“唯我論”辨析
§2.3 羅素的“邏輯原子主義”與維氏日後發生“主觀性轉向”之可能性
第三章 “現象學語言”: 對於感覺予料的直接描述
§3.1 1929年初維特根斯坦與經驗論的短暫蜜月
§3.2 維氏是如何克服曾阻止他倒向經驗論的理論障礙的?
§3.3 “現象學語言—物理語言”區分之變種:“證實—假設”區分
§3.4 徘徊在感覺予料描述與語法綜觀之間的“現象學”
第四章 “現象學—唯心論”批判(上): 現象的時—空形式可描述嗎?
§4.1 維氏開始批判其舊“現象學”觀的時間考辨
§4.2 從時—空角度統論語言—現象關係
§4.3 從奧古斯丁在現象中對於“當下”之誤用説起
§4.4 通過記憶而確定的現象之時間形式的絕對性
§4.5 補敍: 關於現象時間—物理時間關係的三個論題
本章附錄一 對於胡塞爾的時間論與維特根斯坦的時間論的比較
本章附錄二 《大打字稿》對於“視覺空間”與“歐幾里得空間”的區分
本章附錄三 戴維森與普特南的“身—心”問題觀簡介
第五章 “現象學—唯心論”批判(下): 感覺予料必然屬於“我”嗎?
§5.1 自我中心主義的四個隱蔽前設
§5.2 對於“我有疼”的語法結構的澄清
§5.3 對於前文論述的三點可能的質疑
§5.4 “現象學—唯心論—唯我論”批判小結
第六章 “現象學語言批判”之歷史後果:“私人語言批判”
§6.1 “私人語言批判”與“現象學語言批判”
§6.2 重讀《哲學研究》Ⅰ§258與§265
§6.3 “現象學語言批判”之深化: 懷疑論批判
§6.4 重讀《哲學研究》Ⅰ§293
§6.5 (尾聲)對於六個“現象學之謎”的全面解答
全書附錄一 《大打字稿》的目錄結構與部分章節選譯(〔奧〕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著,徐英瑾譯)
全書附錄二 維特根斯坦對於經驗的現象學再現(〔意〕 羅撒麗婭·艾姬蒂著,徐英瑾譯)
參考文獻
後記 [1-2] 

維特根斯坦哲學轉型期中的“現象學”之謎作者簡介

徐英瑾,男,漢族,1978年出生於上海,哲學博士,現為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專長為分析哲學史、心靈哲學、人工智能哲學以及分析哲學歐陸哲學比較研究。其博士論文《維特根斯坦哲學轉型期中的“現象學”之謎》(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獲得2006年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
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赴意大利羅馬慈幼大學留學,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赴美國聖母大學、加爾文大學訪學。2009年被評為年度社科新人。 [1]
2017年4月,入選教育部2016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