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自我中心主義

鎖定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概念。指嬰幼兒的判斷和行為有受自己的需要與感情強烈影響的傾向。
在0~2歲和2~7歲的兩個階段中, 嬰幼兒都表現出自我中心主義的傾向。嬰兒在18個月以前主要是隨外界的刺激而動作,對外界的認識和情感總是以自己的身體和動作為中心,此時嬰兒還不能意識到自我, 因此皮亞傑稱之為無意識的自我中心。
2~7歲幼兒的自我中心主義表現為他只從自己的經驗和角度去認識事物, 不大理會旁人的意見。這一階段自我意識已經發展起來, 能夠分出我與非我, 但分不清我與物之間的關係, 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帶有強烈的主觀性。 [1] 
中文名
自我中心主義
外文名
egocentrism [2] 
提出者
讓·皮亞傑(Jean Piaget)
類    別
理論
對    象
嬰兒

自我中心主義心理學上

J.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的一個概念,指兒童在智力發展過程中所表現的自我中心狀態。他認為,從嬰兒到青年, 由於認知結構的變動,先後會出現三次不同水平的自我中心狀態。嬰兒具有一種感知運動的同化作用,把所接觸的世界都同化於自己的感知運動中。他所感知的既不是具有意識的自我,也不是獨立於自我的客體,而是主客體不分的混沌世界。他把所感知和體驗到的外界事物都與自己的身體和動作關聯起來,好像自己是這一切的中心。這就是嬰兒的一種無意識的以自己的身體和動作為軸心的自我中心狀態。18個月以後,通過主體的活動,由於同化與順應間的平衡,實現了主體與客體的分化,於是就產生了脱離自我中心狀態的過程。當進入幼兒期以後,又會出現一種有意識的自我中心狀態。這種狀態使兒童認識事物與考慮問題,一切從自己的看法出發,用自己的主觀圖式去適應外界, 自我與外界沒有徹底分離,沒有完全的客觀性。當兒童意識到自己的主觀性時,使同化與順應間產生了新的平衡,就會擺脱這第二次的自我中心狀態。當一個人進入青年期以後, 由於形式思維的認知結構的形成,就會趨向於未來的和抽象的東西,開始形成自己的理想和理論,並試圖制定自己的生活計劃和改造社會的綱領。青年認為, 自己的思想具有無窮的力量,他自己是無所不能的,完全有能力按照自己的設想來改造社會和世界,使之達到理想的境界。這種想要使社會適應於自己的理想和理論而不考慮他人看法的表現,就是出現在青年身上的認知的自我中心狀態。使青年人回到現實中去,通過社交和社團活動來檢驗自己的理論,發現其缺陷,有助於擺脱這種認知的自我中心狀態。 [3] 

自我中心主義形而上學

在形而上學的層面上,自我中心主義提出“我”為世界中心及起源。認為“我”所能感覺到的世界,就由“我”的存在而開始存在。因此自我中心主義在形上學中的觀點基本上跟唯心主義一樣,認為世界只是我們的感覺,物質存在以意識為基礎。但分別在於,唯心主義注重的是真實和理念的分別,自我中心主義注重“我”。因為世界對於“我”來説只建基於“我”的感覺,因此世界的中心是“我”,世界亦可以被“我”改變,只要“我”改變自己的感覺。所以一切除了“我”的本性和潛意識外,都可以被“我”改變。
以自我中心主義為基礎的定義論由此引伸發展開去。

自我中心主義知識論

自我中心主義否認知識的真實性,認為“我”才是根本和權威。感覺是思想賦予肉體對世界的聯繫,而知識就是從感覺獲得。也就是説,思想在知識產生的過程中起了主導作用。自我中心主義沒有定義感覺的真實性,但主要以泛虛假主義的判斷原則為答案。即是“可能是假的,就不可能是真”,於是對感覺持懷疑態度。知識,感覺都是“我”的思想創造出來的,因此知識的基本是“我”,這個觀點跟唯我論相同。自我中心主義對知識的定義以“我思故我在”終結。

自我中心主義倫理學

根據自我中心主義的基本原則,“自我中心”,在倫理學方面與個人主義相似,與利己主義享樂主義更接近。但更重要的區別在於,自我中心主義代表激進的自私思想。在一切除了自己都被視為虛假的情況下,“我”只受“我”的思想支配,因此道德在此只是“我”的本性對“我”的思想的約束,而這一切都是可變的。簡單來説,自我中心主義主張完全自由,隨心所欲,沒有倫理約束,一切決定根據“我”的意願。

自我中心主義分類

由於“我”有不同層面的定義,因此自我中心主義亦有不同的定義。
主觀自我中心主義
這裏的中心是“我”的思想。 這種自我中心主義認同我思故我在的觀點,是典型和較平緩的自我中心主義。
客觀自我中心主義
這裏的中心仍是“我”,但不是“我”的思想,更注重“真實”的我。客觀自我中心主義否定通用定義的“我”,認為“我”亦是虛假的。(也就是認為一切都是虛假的,除了相對的“真實”之外。)認為“我”的思想背後還有一個相對“真實”的我,然而這種所謂真實是抽象的概念,未必實質存在。 客觀自我中心主義比主觀自我中心主義的分別是,前者更接近定義論,而兩者最重要的分別除了對“我”的定義之外,還有對“我思故我在”的態度。客觀自我中心主義否定“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的矛盾在於,兩個“我”是否同一個“我”呢?客觀自我中心主義認為,思想的“我”存在,不代表存在的“我”存在。所以句子應改寫為,“我思故這個思想的我存在。”,或者“我思故我的思想存在。”

自我中心主義孤獨

自我中心主義與孤獨是孿生概念。唯有自我孤立的人才能徹底孤獨。絕對的自我中心主義在形式上等同於絕對的自由,即不對他人的理性負責。所以,永遠不可能有絕對的符合所有人的自由感在現實中出現,除非所有人都成為的絕對的自我中心主義者。但對道德的尊重有在某種意義上緩解了這之間的緊張感。
參考資料
  • 1.    時蓉華.社會心理學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11
  • 2.    張厚粲,孫曄,石紹華.現代英漢-漢英心理學詞彙 修訂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07
  • 3.    車文博.心理諮詢大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