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維堡戰役

(二戰戰役)

鎖定
第二次維堡戰役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1944年6月10—6月20日,蘇德戰爭中列寧格勒會戰最後幾次戰役之一,與斯維裏-彼羅扎沃茨克戰役一起是蘇軍1944年對德軍十次打擊的第四次打擊。
名    稱
維堡戰役
地    點
維堡要塞
參戰方
蘇聯、納粹帝國
結    果
蘇聯勝利

維堡戰役二戰戰役

戈沃羅夫元帥 戈沃羅夫元帥
1944年6月10—20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列寧格勒方面軍右翼軍隊在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和拉多加湖區艦隊協同下,於實施的進攻戰役,是列寧格勒會戰最後幾次戰役之一,與斯維裏-彼羅扎沃茨克戰役一起是蘇軍1944年對德軍十次打擊的第四次打擊。戰役目的是從敵人手中解放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全境和列寧格勒州北部,在卡累利阿地峽恢復蘇芬國界。預定通過列寧格勒方面軍和卡累利阿方面軍的協同進攻行動迫使芬蘭退出戰爭。

維堡戰役戰役目的

是從敵人手中解放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全境和列寧格勒州北部,在卡累利阿地峽恢復蘇芬國界。預定通過列寧格勒方面軍和卡累利阿方面軍的協同 。

維堡戰役戰爭背景

在希特勒的對蘇戰略中,最初是以奪取列寧格勒為主要目標,這樣即可以取得整個波羅的海的控制權,並與芬蘭軍隊會合。此外,瑞典鐵礦沙才能暢通無阻地供應德國。希特勒對德軍將領們説,彼得堡自然應該先佔領,而且要毀滅它,佔領和毀滅這個城市,不僅可以取得巨大的戰略利益,讓德國嚴嚴釘死彼得大帝打開的“歐洲之窗”,把波羅的海變成德國的內海,而且通過佔領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搖籃,還能瓦解敵人的反抗意志,摧毀他們的士氣。 蘇德戰爭期間,蘇軍在列寧格勒戰勝德軍長期圍困封鎖的城市保衞戰,1941年7月10日,德軍在擊敗波羅的海沿岸蘇軍的抗擊後,前出到納爾瓦河、盧加河等地,向列寧格勒推進。遭蘇軍頑強抗擊後,被迫轉入防禦。1941年8月,德軍調整部署後,沿莫斯科至列寧格勒的公路再次發起進攻。1941年9月,切斷列寧格勒陸上聯繫,封鎖了該市。與此同時,芬蘭軍隊亦突破蘇軍防禦,前出到斯維裏河和舊國境線地區。1942年,蘇軍數次發起反攻,均未能打破德軍的封鎖。城市軍民忍受了巨大苦難。至1943年初,在拉多加湖以南,蘇軍打開一條走廊,才恢復列寧格勒陸上聯繫。隨後,蘇軍發起反攻,粉碎德、芬軍的圍困、封鎖,解放列寧格勒州等地,取得了會戰勝利。

維堡戰役戰爭過程

志願軍加入維堡城防抵抗蘇軍 志願軍加入維堡城防抵抗蘇軍
1944年蘇軍希望從敵人手中解放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全境和列寧格勒州北部,在卡累利阿地峽恢復蘇芬國界。預定通過列寧格勒方面軍和卡累利阿方面軍的協同進攻 行動迫使芬蘭退出戰爭。 在卡累利阿地峽的芬軍有擔任防禦任務的第3、第4軍,還有各種主要的預備隊(總計6個師另4個旅),後來它們合編為“卡累利阿地峽”集羣。防禦縱深120公里,包括3道地帶和維堡防禦圍郭。芬蘭灣有芬蘭和德國各種軍艦160餘艘。統帥部的戰役企圖規定第21集團軍向別洛奧斯特羅夫、維堡方向實施主要突擊,於戰役第9—10日攻佔維堡。第23集團軍應在第21集團軍進抵謝斯特拉河後轉入進攻。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司令為特里布茨海軍上將)應支援第21集團軍進攻,並準備實施登陸。拉多加湖區艦隊(司令為切羅科夫海軍少將)應配合第23集團軍進攻。空軍第13集團軍、防空軍近衞殲擊航空兵第2軍、紅旗波羅的海艦隊航空兵共計900餘架飛機支援陸軍的行動。由於在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戈沃羅夫)右翼集中兵力兵器,蘇軍步兵比敵人多1倍,炮兵和坦克多5倍,航空兵多2倍。在主要突擊方向,蘇軍的優勢還要大。
1944年6月10日,第21集團軍轉入進攻,突破了第一防禦地帶,強渡了謝斯特拉河,並繼續向縱深和兩翼發展進攻。方面軍司令戈沃羅夫以方面軍預備隊的步兵第108軍加強第21集團軍。第21集團軍步兵第97軍轉隸給6月11日轉入進攻的第23集團軍。第21集團軍各兵團於6月13日日終前進抵第二防禦地帶,但未能從行進間突破該地帶,因為敵人已用戰役預備隊和從第一防禦地帶撤回的部隊予以佔領。方面軍司令考慮到芬軍主要集團集中於維堡公路地帶,遂將主要突擊方向轉到左翼(沿濱海公路)。步兵第110軍由方面軍預備隊轉隸第21集團軍,並調來約110個炮兵營。6月14日,開始了奪取第二防禦地帶的戰鬥行動,該地帶於6月17日前被突破。在奪取第二防禦地帶的戰鬥中,近衞坦克第1旅實施大膽機
維堡現狀 維堡現狀
動,迂迴了重要防禦樞紐部庫泰爾塞凱,戰績特別顯著。芬軍統帥部急忙將第5軍由南卡累利阿調至維堡地域和武奧克薩河,在卡累利阿地峽集中了3/4的軍隊。但未能阻止蘇軍的進攻。第三防禦地帶和維堡築壘地域的內層圍郭於6月19日被突破,6月20日蘇軍攻佔維堡市。第21集團軍繼續進行緊張戰鬥,在維堡西北推進了10—12公里。第23集團軍清除了敵在武奧克薩河南岸的登陸場,並在北岸奪取了登陸場。第59集團軍調到卡累利阿地峽加強列寧格勒方面軍的一部分兵力,與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協同,肅清了維堡灣15個島嶼的敵人。

維堡戰役參戰將領

戈沃羅夫-列昂尼德·亞歷山德羅維奇(1897.2.10),布特爾基村,今屬基洛夫州—1955.3.19,莫斯科〕蘇聯軍事家,統帥,蘇聯元帥(1944年),蘇聯英雄(1945.1.27)。 在列寧格勒會戰—維堡戰役中,戈沃羅夫採取有力措施,以積極行動牽制敵軍兵力,減輕列寧格勒被圍處境。方面軍部隊在他的指揮下進行了一系列進攻戰役,不斷消耗敵軍,為後來解圍的決定性行動創造了先決條件。戈沃羅夫所採取的措施不僅鞏固了城防,而且建立了重兵集團,終於在1943年1月與沃爾霍夫方面軍一起突破對列寧格勒的封鎖。在1944年紅謝洛—羅普沙戰役中,戈沃羅夫根據具體情況,果敢決定在敵人防禦最強的地段上進行突破。後來的勝利完全證實這位統帥的意圖和冒險是正確的。戈沃羅夫還創造性地進行了卡累利阿地峽進行的維堡戰役(1944年)。他指揮的列寧格勒方面軍就成功地進行了塔林進攻戰役並解放了愛沙尼亞,隨後在蒙海峽羣島登陸。衞國戰爭結束前,戈沃羅夫一直擔任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從1944年10月1日起負責協調本方面軍和波羅的海沿岸第2、3方面軍的行動。

維堡戰役戰爭點評

遭遇戰 遭遇戰
維堡戰役,蘇軍擊潰了芬軍重兵集團,前進了110—130公里。芬蘭的軍事政治情況 遭遇戰
大大惡化,為卡累利阿方面軍於6月21日實施斯維裏河—彼得羅扎沃茨克戰役創造了有利條件。維堡戰役是高速度(平均每晝夜10—12公里)逐次突破堅固築壘的多地帶防禦的範例。 維堡戰役的突出之處是及時改變主要突擊方向和在進攻過程中大規模變更部署。突破敵人第一防禦地帶的特點是,進攻前夕以炮兵火力和航空兵突擊預先摧毀永備工事。強擊支隊和強擊羣在突破防禦時起了重要作用。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和拉多加湖區艦隊給了方面軍巨大支援。目的明確的黨政工作激發了方面軍和海軍全體人員的旺盛政治熱情和進攻鋭氣,這是順利實施維堡戰役的重要條件。對軍隊在特殊地形條件下的進攻訓練頗為重視。軍人士氣旺盛,發揚了集體英雄主義和自我犧牲精神。6.9萬餘名軍人獲得政府獎勵,27人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48個兵團和部隊獲得了“維堡”和“列寧格勒”的榮譽稱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