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綠色建築評價標準

(建築領域術語)

鎖定
2019版標準是標準編制組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關於開展<綠色建築評價標準>修訂工作的函》(建標標函[2018]164號)的要求,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外標準,並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 [1]  在原國家標準《綠色建築評價標準》GB/T 50378-2014基礎上進行修訂完成的。
2019版標準修訂的主要技術內容是: 1. 重新構建了綠色建築評價技術指標體系; 2. 調整了綠色建築的評價時間節點; 3. 增加了綠色建築等級; 4. 拓展了綠色建築內涵; 5. 提高了綠色建築性能要求。 [1] 
標準名稱
綠色建築評價標準
標準英文譯名
Assessment standard·for green building
標準編號
GB/T 50378-2019
實施時間
2019年8月1日
主編單位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上海市建築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批准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綠色建築評價標準標準信息

批准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發佈時間:2019-03-13
發佈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1] 

綠色建築評價標準標準目錄

1 總則……………………………………………………………………1
2 術語……………………………………………………………………2
3 基本規定………………………………………………………………3
4 安全耐久………………………………………………………………6
5 健康舒適………………………………………………………………9
6 生活便利………………………………………………………………14
7 資源節約………………………………………………………………19
8 環境宜居………………………………………………………………28
9 施工管理………………………………………………………………30
10 提高與創新 …………………………………………………………32
本標準用詞説明…………………………………………………………41
引用標準名錄……………………………………………………………42
附:條文説明……………………………………………………………43 [1] 

綠色建築評價標準修訂目的

此次修訂旨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理念,結合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以構建新時代綠色建築供給體系、提升綠色建築質量層次為目標,充分結合工程建設標準體制改革要求,改變重技術輕感受、重設計輕運營的模式,擴充綠色建築內涵,提升綠色建築品質,形成高質量綠色建築技術指標體系,並與強制性工程建設規範有效銜接。 [2] 

綠色建築評價標準主要內容

此次修訂重構了評價指標體系,重新設定了評價階段,增加綠色建築基本級,擴展內涵和技術要求,提升了建築的性能。 [2] 
重構評價指標體系,響應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2006版和2014版的指標體系均以傳統的“四節一環保”為基礎,2019版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建築高質量發展、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目標,創新重構了“安全耐久、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五大指標體系。 [2] 
重新設定評價階段,引導綠色技術落地實施。2006版規定了綠色建築的評價為運行評價,2014版規定了綠色建築的評價分為設計評價和運行評價。設計評價應在建築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通過後進行,運行評價應在建築通過竣工驗收並投入使用一年後進行。此次修訂時研究確定了“綠色建築的評價應在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後進行”,取消設計評價,但在設計階段可以依據相關技術內容進行預評價 [2] 
增加綠色建築基本級,全面推廣綠色建築。2006版和2014版均規定了綠色建築等級為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2019版在三個星級基礎上,新增“基本級”,則綠色建築的等級分為基本級、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4個等級。綠色建築評價條文滿足“控制項”的要求即為“基本級”,基本級所有控制項將全部納入正在編制的39本全文強制性工程規範,預計2025年左右新建建築將全面達到綠色建築標準;增加基本級也兼顧了地區發展不平衡和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另外,綠色建築分為四個等級也是國際主要綠色建築評價標準的普遍做法,方便綠色建築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2] 
擴展內涵和技術要求,與建築科技發展相適應。建築科技發展迅速,修訂研究增加了2006版和2014版考慮較少或未考慮的內容,如建築工業化、海綿城市、垃圾資源化利用、健康宜居、建築信息模型等相關技術要求,拓展綠色建築的內涵。 [2] 
提升建築性能,推進綠色建築高質量發展。2006版和2014版中均未涉及促進人在建築中的身心健康方面的內容,2019版在多個章節中體現安全、健康、適老等性能要求,例如建築陽台、樓梯、落地窗等設置防墜落措施,適老、適幼技術措施無障礙設施,室外交流空間,健身條件,宜居的室外環境,室內空氣品質提升,水質要求,舒適的室內環境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