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給我的孩子們

(豐子愷散文作品)

鎖定
《給我的孩子們》是現代畫家、作家豐子愷為《子愷畫集》創作的代序。文中記敍的內容正是畫集的內容。其主旨是讚美孩子,主要讚美孩子們天真純潔的本性和他們活潑的創造力,也是對病態的現實社會不滿,同時感慨了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念。
作品名稱
給我的孩子們
作    者
豐子愷
創作年代
1926年
作品出處
緣緣堂隨筆
文學體裁
散文

給我的孩子們作品原文

給我的孩子們 給我的孩子們
給我的孩子們
我的孩子們!我憧憬於你們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説出來,使你們自己曉得。可惜到你們懂得我的話的意思的時候,你們將不復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部公開的真人。你甚麼事體都象拚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對付。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頭了,小貓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兩分鐘。外婆普陀去燒香買回來給你的泥人,你何等鞠躬盡瘁地抱他,喂他;有一天你自己失手把他打破了,你的號哭的悲哀,比大人們的破產、broken-heart(極度傷心——編者)、喪考妣、全軍覆沒的悲哀都要真切。兩把芭蕉扇做的腳踏車,麻雀牌堆成 的火車、汽車,你何等認真地看待,挺直了嗓子叫“汪——,”“咕咕咕……”,來代替汽笛。寶姊姊講故事給你聽,説到“月亮姊姊掛下一隻籃來,寶姊姊坐在籃裏吊了上去,瞻瞻在下面看”的時候,你何等激昂地同她爭,説“瞻瞻要上去,寶姊姊在下面看!”甚至哭到漫姑面前去求審判。我每次剃了頭,你真心地疑我變了和尚,好幾時不要我抱。最是今年夏天,你坐在我膝上發見了我腋下的長毛,當作黃鼠狼的時候,你何等傷心,你立刻從我身上爬下去,起初眼瞪瞪地對我端相,繼而大失所望地號哭,看看,哭哭,如同對被判定了死罪的親友一樣。你要我抱你到車站裏去,多多益善地要買香蕉,滿滿地擒了兩手回來,回到門口時你已經熟睡在我的肩上,手裏的香蕉不知落在哪裏去了。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與熱情!大人間的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來,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偽的!
你們每天做火車、做汽車、辦酒、請菩薩、堆六面畫,唱歌、全是自動的,創造創作的生活。大人們的呼號“歸自然!”“生活的藝術化!”“勞動的藝術化!”在你們面前真是出醜得很了!依樣畫幾筆畫,寫幾篇文的人稱為藝術家、創作家,對你們更要愧死!
你們的創作力,比大人真是強盛得多哩:瞻瞻!你的身體不及椅子的一半,卻常常要般動它,與她一同翻倒在地上;你又要把一杯茶橫轉來藏在抽斗裏,要皮球停在壁上,要拉住火車的尾巴,要月亮出來,要天停止下雨。在這等小小的事件中,明明表示着你們的弱小的體力與智慧力不足以應付強盛的創作欲、表現欲的驅使,因而遭逢失敗。然而你們是不受大自然的支配,不受人類社會的束縛的創造者,所以你的遭逢失敗,例如火車尾巴拉不住,月亮呼不出來的時候,你們絕不承認是事實的不可能,總以為是爹爹媽媽不肯幫你們辦到,同不許你們弄自鳴鐘同例,所以憤憤地哭了,你們的世界何等廣大!
你們一定想:終天無聊地伏在案上弄筆的爸爸,終天悶悶地坐在窗下弄引線的媽媽,是何等無氣性的奇怪的動物!你們所視為奇怪動物的我與你們的母親,有時確實難為了你們,摧殘了你們,回想起來,真是不安心得很!
阿寶!有一晚你拿軟軟的新鞋子,和自己腳上脱下來的鞋子,給凳子的腳穿了,剗襪立在地上,得意地叫“阿寶兩隻腳,凳子四隻腳”的時候,你母親喊着“齷齪了襪子!”立刻擒你到藤榻上,動手毀壞你的創作。當你蹲在榻上注視你母親動手毀壞的時候,你的小心裏一定感到“母親這種人,何等殺風景而野蠻”罷!
瞻瞻!有一天開明書店送了幾冊新出版的毛邊的《音樂入門》來。我用小刀把書頁一張一張地裁開來,你側着頭,站在桌邊默默地看。後來我從學校回來,你已經在我的書架上拿了一本連史紙印的中國裝的《楚辭》,把它裁破了十幾頁,得意地對我説:“爸爸!瞻瞻也會裁了!”瞻瞻!這在你原是何等成功的歡喜,何等得意的作品!卻被我一個驚駭的 “哼!”字喊得你哭了。那時候你也一定抱怨“爸爸何等不明”罷!
軟軟!你常常要弄我的長鋒羊毫,我看見了總是無情地奪脱你。現在你一定輕視我,想道:“你終於要我畫你的畫集的封面!”
最不安心的,是有時我還要拉一個你們所最怕的陸露沙醫生來,叫他用他的大手來摸你們的肚子,甚至用刀來在你們臂上割幾下,還要叫媽媽和漫姑擒住了你們的手腳,捏住了你們的鼻子,把很苦的水灌倒你們的嘴裏去。這在你們一定認為是太無人道的野蠻舉動罷!
孩子們!你們果真抱怨我,我倒歡喜;到你們的抱怨變為感激的時候,我的悲哀來了!
我在世間,永沒有逢到象你們這樣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間的人羣結合,永沒有象你們樣的徹底地真實而純潔。最是我到上海去幹了無聊的所謂“事”回來,或者去同不相干的人們 做了叫做“上課”的一種把戲回來,你們在門口或車站旁等我的時候,我心中何等慚愧又歡喜!慚愧我為甚麼去做這等無聊的事,歡喜我又得暫時放懷一切地加入你們的真生活的團體。
但是,你們的黃金時代有限,現實終於要暴露的。這是我經驗過來的情形,也是大人們誰也經驗過的情形。我眼看見兒時的伴侶中的英雄、好漢,一個個退縮、順從、妥協、屈服起來,到像綿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你們不久也要走這條路呢!
我的孩子們!憧憬於你們的生活的我,痴心要為你們永遠挽留這黃金時代在這冊子裏。 然這真不過象“蜘蛛網落花”,略微保留一點春的痕跡而已。且到你們懂得我這片心情的時候,你們早已不是這樣的人,我的畫在世間已無可印證了!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子愷畫集》代序,1926年聖誕節作

給我的孩子們作品註釋

①漫姑:即作者的三姐豐滿。 ②本篇是《子愷畫集》代序,其封面畫是軟軟所作。 [1] 

給我的孩子們作品鑑賞

用當下世界範圍內最流行的詞來説,這篇散文是一次父親與自己兒女的“對話”,有着受話的具體對象,即作者的孩子們——瞻瞻、阿寶、軟軟。然而,這又是一次推延至未來的“對話”。由於孩子們年齡太小,不僅無法讀懂文字,更談不上理解對話的內容。當他們能做到“受話者”的要求時,他們受話者的身份卻已經部分改變了,他們已不復是當初的童蒙無知的“自我”了。想想這需要十來年才能實現其情感交流功能的預設的“對話”,真很有意思!但作者既然拿家庭的“私話”公開發表了,可見他還是對“私話”內藴的社會“意思”更感興趣。
我們感興趣的不是怎樣的兒童,而是怎樣的父親。兒童的情貌是通過父親敍述的。一經敍述,則樣樣皆着敍述者的色彩,件件灌注敍述人的情感,是父親眼中的兒童。那麼,這個“父親”有何特點呢?有什麼吸引我們與之共鳴的東西呢?
首先是觀察的仔細。這個父親原是畫家,職業的訓練養成他善於觀察形象細節的能力與習慣。源於人類天性的父愛更使他對特殊的對象悉心細察,詳知纖毫。於是有了一個個孩子世界的故事,有了一幅幅童趣盎然的畫面。“你的身體不及椅子的一半,卻常常要搬動它,與它一同翻倒在地上;你又要把一杯茶橫轉來藏在抽斗裏,要皮球停在壁上,要拉住火車的尾巴,要月亮出來,要天停止下雨”。在這些敍述話語的背後,是怎樣的一雙慈祥、耐心與有趣地觀察着的眼睛。我們知道,這些材料大都已轉化為視覺畫面,收在豐子愷的畫集裏。如果字畫並讀,則意味更濃。
其次是作者時時揣摸兒童的心理。父親愛子女,但並不一定看重與關心子女些微的感受和內心活動。豐子愷卻不然,他喜歡把自己置於孩子的地位,去發現並體驗他們所思所感。在這篇散文中,“你們一定想”、“你的小心裏一定感到”、“那時候你也一定抱怨”、“現在你一定輕視我”、“這在你們一定認為”等,都是猜測、揣摸之詞。重要的不是這種想像的真實性如何(事實上它也無法證實),而是想像孩子內心活動這件事本身體現了對兒童人格的尊重,以及父親與子女的平等意識。尊重人的個性的真實含義是尊重他的內心世界,理解一個人與愛一個人也同樣如此。
最後是這個父親對孩子的態度有些特別,有些矛盾與困惑,但卻非常真實。他是那麼地羨慕與肯定孩子的童心,不惜用人間最美好的語詞加以讚頌,如“你是身心全部公開的真人”,“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與熱情!”不僅如此,這位父親還將兒童、兒童世界與成人、成人世界加以對照, 以褒揚前者來批判後者。在他心目中,成人世界“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偽的”,“在你們面前真是出醜得很了”,“對你們更要愧死”。他在批判成人世界失卻童心,其實也是在實行自我批判。他憧憬兒童生活,想返歸兒童的原始天真與自然人性,這與“童心説”是一路的。明代思想家李贄説:“童心者,真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
但是,這位父親又悲哀起來:“你們的黃金時代有限,現實終於要暴露的”,“且到你們懂得我這片心情的時候,你們早已不是這樣的人”。這時候,作者已從憧憬回到了現實。童心雖好,但人畢竟要長大,要成年,要適應成人世界的法則;成人世界雖有種種缺陷,不那麼美妙、完善,但卻是唯一的現實生存的世界。這就是人生的悖論,也是這位父親困惑之所在。 [1] 

給我的孩子們作者簡介

豐子愷像 豐子愷像
豐子愷(1898—1975),原名豐潤,浙江桐鄉石門鎮人。中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和音樂教育家、翻譯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解放後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美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被國際友人譽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 。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作品內涵深刻,耐人尋味。
豐子愷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啓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藝術概論》、《音樂入門》、《西洋名畫巡禮》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達一百八十多部。豐子愷的散文,在中國新文學史上也有較大的影響。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隨筆二十篇》《甘美的回憶》《藝術趣味》《率真集》等。這些作品除一部分藝術評論以外,大都是敍述他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
參考資料
  • 1.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今文觀止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