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緣緣堂隨筆

(200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緣緣堂隨筆》是2000年7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是豐子愷先生的主要散文選。
中文名
緣緣堂隨筆
外文名
Yuanyuan Hall Informal Essay
作    者
豐子愷
出版時間
2000年07月01日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
9787201066349
定    價
6 元
開    本
32 開

緣緣堂隨筆內容簡介

《緣緣堂隨筆》是豐子愷先生的主要散文選。1927年,豐子愷皈依弘一法師,在江灣永義裏的寓所舉行了儀式。豐子愷並請弘一法師為自己的住所取名。尊弘一囑,豐子愷在小方紙上寫了許多他所喜歡而可以互相搭配的文字,團成許多小紙球,撒在釋迦牟尼畫像前的供桌上,拿兩次鬮,拆開來都是“緣”字,遂名寓所為“緣緣堂”。當即請弘一法師給寫“緣緣堂”橫額。后豐子愷幾經遷移,於1933年在故鄉石門灣老屋的後面,建造了“緣緣堂”。 豐子愷是中國現代繪畫史和文學史上一位著名的鄉土漫畫家和散文家,1898年誕生在浙江桐鄉縣的石門灣,並在那裏生活了十七個春秋,故鄉的一草一木風尚習俗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書中富有濃郁鄉土風情的漫畫,雋永疏明語淡意深的散文,再輔以江南水鄉特有的自然風貌、民俗鄉情的攝影圖片,讓酷愛水鄉文學的朋友讀之心絃撥動,倍感親切。 [2] 

緣緣堂隨筆圖書目錄

一、憶兒時
二、私塾生活
三、寄宿舍生活的回憶
四、我的母親
五、學畫回憶
六、懷李叔同先生
七、我與弘一法師
八、從孩子得到的啓示
九、華瞻的日記
十一、兒戲
十二、送阿寶出黃金時代
十三、漸
十四、春
十五、雲霓
十六、秋
十七、初冬浴日漫感
十八、生機
十九、隨感十五則
二十、窮小孩的蹺蹺板
二十一、肉腿 [2] 
緣緣堂隨筆

緣緣堂隨筆作者簡介

豐子愷(1898—1975),曾用名豐潤、豐仁、嬰行,號子愷,字仁一浙江崇德人、我國現代畫家、散文家、漫畫家和翻譯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他的文章風格雍容恬靜,富有詩意;漫畫多以兒童作為題材,幽默風趣,反映社會現象,深受人們的喜愛。
早年就讀於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隨李叔同學繪畫。1921年赴日學畫,次年回上海教書。1927年出版第一本漫畫集《子愷漫畫》。1929年任開明書店編輯。1930年至1937年專事作畫著書。抗戰爆發後先後任教於宜山浙江大學和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上海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等職。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子愷近代散文集》等十餘種,畫集《豐子愷動畫》、《又生畫集》、《繪畫魯迅小説》等多種,另有學術論著和翻譯作品多部。本書語言優美,個性獨特,值得一閲。
緣緣堂隨筆

緣緣堂隨筆編輯推薦

本書收錄豐子愷散文精品42篇,插入豐子愷漫畫35幅,一本書閲盡豐子愷散文精華。
在上海開明書店1931年初版本的基礎上增加其他名篇24篇。
豐子愷女兒豐一吟推崇的版本。
以平常心寫平常事,體悟弘一法師弟子的有情世界。 [1] 

緣緣堂隨筆部分章節

你本來是靈的存在。中華民國十五年,我同弘一法師住在江灣永義裏的租房子裏,有一天我在小方紙上寫許多我所喜歡而可以互相搭配的文字,團成許多小紙球,撒在釋迦牟尼畫像前的供桌上,拿兩次鬮,拿起來的都是"緣"字,就給你命名曰"緣緣堂"。當即請弘一法師給你寫一橫額,付九華堂裝裱,掛在江灣的租房裏。這是你的靈的存在的開始。後來我遷居嘉興,又遷居上海,你都跟着我走,猶似形影相隨,至於八年之久。
到了中華民國廿二年春,我方才給你賦形,在我的故鄉石門灣的梅紗弄裏,我的老屋的後面,建造高樓三楹,於是你就墮地。弘一法師所寫的橫額太小,我另請馬一浮先生為你題名。馬先生給你寫三個大字,並在後面題一首偈:
畫師觀此悟無生,架屋安名聊寄耳。
一色一香盡中道,即此××非動止。
不妨彩筆繪虛空,妙用皆從如幻起。
第一句把我給你的無意的命名加了很有意義的解釋,我很歡喜,就給你裝飾:我辦一塊數十年陳舊的銀杏板,請雕工把字鐫上,製成一匾。堂成的一天,我在這匾上掛個綵球,把它高高地懸在你的中央。這時想你一定比我更加歡喜。後來我又請弘一法師把《大智度論·十喻贊》寫成一堂大屏,託杭州翰墨林裝裱了,掛在你的兩旁。匾額下面,掛着吳昌碩繪的老梅中堂。中堂旁邊,又是弘一法師寫的一副大對聯,文為《華嚴經》句:"欲為諸法本,心如工畫師。"大對聯的旁面又掛上我自己寫的小對聯,用杜詩句:"暫止飛烏將數子,頻來語燕定新巢。"中央間內,就用以上這幾種壁飾,此外毫無別的流俗的瑣碎的掛物,堂堂莊嚴,落落大方,與你的性格很是調和。東面間裏,掛的都是沈之培的墨跡,和幾幅古畫。
西面一間是我的南書房,四壁圖書之外,風琴上又掛着弘一法師的長對,文曰:"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最近對面又掛着我自己寫的小對,用王荊公之妹長安縣君的詩句:"草草杯盤供語笑,昏昏燈火話平生。"因為我家不裝電燈,(因為電燈十一時即熄,且無火表)用火油燈。我的親戚老友常到我家閒談平生,清茶之外,佐以小酌,直至上燈不散。油燈的暗淡和平的光度與你的建築的親和力,籠罩了座中人的感情,使他們十分安心,談話娓娓不倦。故我認為油燈是與你全體很調和的。總之,我給你賦形,非常注意你全體的調和,因為你處在石門灣這個古風的小市鎮中,所以我不給你穿洋裝,而給你穿最合理的中國裝,使你與環境調和。因為你不穿洋裝,所以我不給你配置摩登傢俱,而親繪圖樣,請木工特製最合理的中國式傢俱,使你內外完全調和。記得有一次,上海的友人要買一個木雕的捧茶盤的黑人送我,叫我放在室中的沙發椅子旁邊。我婉言謝絕了。因為我覺得這傢俱與你的全身很不調和,與你的精神更相反對。你的全身簡單樸素,堅固合理;這東西卻怪異而輕巧。你的精神和平幸福,這東西以黑奴為俑,殘忍而非人道。凡類於這東西的東西,皆不容於緣緣堂中。故你是靈肉完全調和的一件藝術品!我同你相處雖然只有五年,這五年的生活,真足夠使我回想:
春天,兩株重瓣桃戴了滿頭的花,在你的門前站崗。門內朱欄映着粉牆,薔薇襯着綠葉。院中的鞦韆亭亭地站着,檐下的鐵馬丁東地唱着。堂前有呢喃的燕語,窗中傳出弄剪刀的聲音。這一片和平幸福的光景,使我永遠不忘。
夏天,紅了的櫻桃與綠了的芭蕉在堂前作成強烈的對比,向人暗示"無常"的至理。葡萄棚上的新葉把室中的人物映成青色,添上了一層畫意。垂簾外時見參差的人影,鞦韆架上常有和樂的笑語。門前剛才挑過一擔"新市水蜜桃",又挑來了一擔"桐鄉醉李"。堂前喊一聲"開西瓜了!"霎時間樓上樓下走出來許多兄弟姊妹。傍晚來一個客人,芭蕉蔭下立刻擺起小酌的座位。這一種歡喜暢快的生活,使我永遠不忘。
秋天,芭蕉的長大的葉子高出牆外,又在堂前蓋造一個重疊的綠幕。葡萄棚下的梯子上不斷地有孩子們爬上爬下。窗前的几上不斷地供着一盆本產的葡萄。夜間明月照着高樓,樓下的水門汀好像一片湖光。四壁的秋蟲齊聲合奏,在枕上聽來渾似管絃樂合奏。這一種安閒舒適的情況,使我永遠不忘。
冬天,南向的高樓中一天到晚曬着太陽。温暖的炭爐裏不斷地煎着茶湯。我們全家一桌人坐在太陽裏吃冬舂米飯,吃到後來都要出汗解衣裳。廊下堆着許多曬乾的芋頭,屋角里擺着兩三缸新米酒,菜櫥裏還有自制的臭豆腐乾和黴千張。星期六的晚上,孩子們陪着我寫作到夜深,常在火爐裏煨些年糕,洋灶上煮些雞蛋來充冬夜的飢腸。這一種温暖安逸的趣味,使我永遠不忘。
你是我安息之所。你是我的歸宿之處。我正想在你的懷裏度我的晚年,我準備在你的正寢裏壽終。誰知你的年齡還不滿六歲,忽被暴敵所摧殘,使我流離失所,從此不得與你再見!
……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