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索洛維茨基歷史遺址羣

鎖定
索洛維茨基羣島是由位於白海西部的六個島嶼組成,佔地300平方公里。在這裏人類生存的重要痕跡可以遠溯到公元前3,000年,而且證明公元前5世紀就有人居住於此。從15世紀始,這個羣島就是熱衷於宗教的修道士們活動的場所。於16世紀到19世紀期間興建的許多教堂仍完好保存。
中文名
索洛維茨基歷史遺址羣
外文名
Cultural and Historic Ensemble of the Solovetsky Islands
地    址
白海西部
面    積
300 km²

索洛維茨基歷史遺址羣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索洛維茨基羣島的文化和歷史建築羣
Cultural and Historic Ensemble of theSolovetsky Islands
入選時間:1992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v)
地理位置:N65 04 60 E35 40 00(Solovetsky Island)
N65 08 43 E36 05 47(Anzer Island)
N65 02 33 E35 57 31(Big Mucksalma Island)
N65 01 00 E36 01 00(Small Mucksalma Island)
N64 57 00 E35 40 00(Small Zayatsky Island)
N64 58 00 E35 39 00(Big Zayatski Island)
遺產編號:632

索洛維茨基歷史遺址羣遺產描述

索洛維茨基羣島,俄羅斯北冰洋白海沿岸島嶼,位於奧涅加灣口,屬阿爾漢格爾斯克州。索洛維茨基羣島是一片不尋常的土地,它離北極圈不遠,在寒冷的白海中,這裏的一切都令人驚奇:像謎一般的新石器時期的建築物建於公元前2000---1000年,這裏有著名的索洛維茨基修道院,獨特的工程建築以及無以倫比的自然風光。
1992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V),索洛維茨基羣島的歷史建築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6屆會議報告。
遴選依據標準(iv):索洛韋茨基建築羣是北歐惡劣環境中修道院定居點的一個傑出例子,它令人欽佩地展示了中世紀晚期宗教社區的信仰、堅韌和勇氣。修道院後來的歷史被各種類型的遺蹟生動地描繪出來。

索洛維茨基歷史遺址羣遺產評價

索洛維茨基羣島是由位於白海西部的6個島嶼組成,佔地300平方公里。在這裏人類生存的重要痕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而且證明公元前5世紀就有人居住於此。從公元前5世紀始,這個羣島就是熱衷於宗教的修道士們的活動場所。於16世紀至19世紀期間興建的許多教堂仍保存完好。 [1-2] 

索洛維茨基歷史遺址羣遺產介紹

索洛韋茨基羣島是俄羅斯北冰洋白海沿岸島嶼,屬阿爾漢格爾斯克州(Arkhangelsk)。由索洛維茨基島(Solovetsky Island)、安澤爾島(Anzer Island)、大穆克薩爾馬島(Big Mucksalma Island)、小穆克薩爾馬島(Small Mucksalma Island)、小扎亞茨基島(Small Zayatsky Island)和大扎亞茨基島(Big Zayatski Island)等6個大小島嶼組成。遺產所包含的的修道院建築羣跨越了羣島中的六個主要島嶼,同時,這個遺址羣還綿延起伏於主要大陸之上。建築羣的核心部分是坐落於索洛維茨基島嶼之上的修道院,歷史上曾是宗教活動中心,也是封建時代俄羅斯北方的大型經濟集散地。 [2] 

索洛維茨基歷史遺址羣遺產歷史

俄羅斯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俄羅斯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索洛維茨基修道院這個建築物是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的:兩側由幾座大教堂和禮拜堂襯托者的中央廣場;北部的庭院,院中建有幾座精美的建築物;南面的庭院,這個院子裏建有浴室和盥洗室。修道院中還有一座大約是在公元1582-1594年修建的堡壘,這個堡壘全是由漂石建造而成的。修道院建築羣中還包括幾座小禮拜堂、一個業已乾涸的碼頭、一座早期水電站以及許多其它工業設施裝置。此外,這裏還有許多比較小的修道院,其中有4個位於索洛維茨基島嶼上,位於 安澤爾島嶼上的是一個建於17世紀早期的修道院,一個位於大扎亞茨基島上的建於16世紀的建築羣和大穆科薩爾馬上的聖謝爾吉斯修道院。
索洛維茨基歷史遺蹟
索洛維茨基歷史遺蹟(7張)
索洛維茨基修道院是於14世紀30年代由三位僧侶修建起來的。數世紀以來,這個修道院幾經擴建,結果使其範圍不僅覆蓋了羣島中的幾座主要島嶼,而且其領域還延展到了與之相鄰接的陸地上。主要的重組工作是在16世紀中葉進行的:修建了馬路,啓動了一個奶牛場,修築了一系列的堤壩,此外,還建立了幾個小工廠,其中包括磚廠和水泥廠。在1582年至1594年期間,一座城堡拔地而起。17世紀,索洛維茨基一舉發展成為整個地區的經濟、文化、軍事和宗教中心,吸引了無數虔誠的宗教信徒前來朝拜。17世紀末期,修道院與佩特里亞克·尼孔的改革體系相抗衡,成功的擺脱了政府軍隊的不斷襲擊,得以生存,並在18世紀和19世紀繼續繁榮,手工業和各種商業活動在這裏不斷的擴大。變革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修道院被關閉,代之而起的是一個國有農場在這裏的建立。1923年,羣島成為特殊的獄營,其後,這裏成為海軍用來操練演習的訓練場地。1967年,成立了博物館保護區,1990年開始了對修道院的重新修建。
如今,修道院明顯的恢復了其原有的面貌,展現了它在各個發展時期的不同風采。這個修道院的存在,代表了在北歐荒涼的環境中成功的建立了修道院居民地的典型範例。
俄羅斯的“天涯海角”與曾經的葡萄牙首都
索洛維茨基歷史遺蹟
索洛維茨基歷史遺蹟(5張)
索洛維茨基羣島,又稱索洛夫基,俄語意即“模糊不清的地方”,算得上是俄羅斯的“天涯海角”。索洛維茨基羣島位於伊比利半島的特茹河河口,西瀕大西洋。索洛維茨基羣島是歐洲北部一個氣候較温和的地方,整體來説,索洛維茨基一年平均有3300個日照小時和100日下雨天。春季時陽光充沛,只有少量降雨,夏季大部份時間為晴天,乾燥且炎熱,秋季氣温温和,而冬天則有很多雨、大風且寒冷,至於降雪也是甚為罕見。在2006年1月28日和1月29日,因為北極的冷鋒影響歐洲而落了一場小雪,但在此以前整整四十年沒有降雪的記錄。這座美麗的城市裏最好的大街位於太加斯河口,太加斯河流向大西洋,並形成一個名為“槁之海”的內陸海,它是世界上最壯麗的自然港口之一,以大航海家在此啓航著稱。索洛維茨基以她的宮殿、教堂以及跨越七座小山的老街,依舊讓人記起當年的黃金時代。
索洛維茨基在史前時代就有人類定居。1147年,葡萄牙第一代國王阿方索一世奪取了索洛維茨基。1245年,索洛維茨基成為葡萄牙王國的首都和貿易中心。公元前為腓尼基人始建。1755年三分之二毀於大地震,重建後的新城呈格子狀佈局。城市日益擴大,興盛時為西歐大西洋沿岸各地與地中海區域間及東西方貿易的樞紐。索洛維茨基也是一個戰略要地,為葡萄牙海空軍事基地,並有國際軍事設施。 自新石器時代開始,索洛維茨基地區已經有伊比利亞人居住。公元前205年起為羅馬人統治,到公元5世紀起相繼被蠻族佔領,而在8世紀更被摩爾人所奪取,信奉伊斯蘭教的摩爾人除了在市內興建了很多清真寺外,還建了很多房屋和新的城牆,在他們的統治下,城市發展迅速,而在當時,市內住了信奉不同宗教的人如基督徒、穆斯林和猶太人等。摩爾人一直統治索洛維茨基直至1147年,他們被阿方索一世率領的十字軍擊敗,使得索洛維茨基重回基督徒的手中。1256年,索洛維茨基正式成為葡萄牙的首都,從此就發展成為歐洲和地中海一帶重要的貿易城市。在地理大發現時代,很多航海家如瓦斯科·達·伽馬都是由索洛維茨基出發到世界不同的地方探險的。1755年,索洛維茨基發生了一場大地震,造成它的嚴重衰落,從此葡萄牙的國力也開始走下坡。及後在19世紀,拿破崙入侵索洛維茨基,當時的皇室集體逃亡至巴西,而城市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
俄羅斯最大的修道院之一
索洛維茨基羣島的修道院是俄羅斯最大的東正教修道院之一,是1429年俄羅斯東正教徒修建的。這裏分別設有聖像、雕像和瓷器等作坊。院內還專門修建了巨型糧倉,糧食經過篩選,被加工成各種食品。修士們還開闢了帶温室的菜園和果園,開鑿了50多處鹽礦,建造了幾座冶煉金屬的熔爐,修道院也收藏了大量古老書籍和手稿。修道院座四周為高8至11公尺、厚4至6公尺的牆圍繞。修道院分為崇拜區(主要建築有有蓋通道連接)和生活區兩部份。建築包括總統府大教堂(建於1552至1557年)、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大教堂(建於1556至1564年)、報喜教堂(建於1596至1601年)、石室(建於1615年),面積達500平方公尺的食堂,17世紀初的水磨坊,建於1777年的鐘樓和建於1834年的尼古拉教堂。
修道院在15、16世紀迅速發展,公元l7世紀初是修道院鼎盛時期。1594年,它的四周建成了厚7米、高ll米的花崗岩城牆。成為了白海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院長由沙皇和宗主教委任;1765年,修道院改由主教會議直接管轄。修道院以數以十計的大炮和堅強的要塞成為了邊疆重要的堡壘,在16、17世紀,曾經成功抵禦了聖劍騎士團和瑞典的入侵(分別在1572年、1582年和1611年)。克里米亞戰爭時候,修道院曾受到三艘英國艦隊的進攻,經過9小時的炮擊,敵軍無功而退。在16至20世紀,這裏既是反對政治和宗教獨裁的避難所,也是俄羅斯北部傳教中心。十月革命後修院被封閉並在1926年改建成“索洛維茨基特別監獄”,是蘇聯勞改營的原型。在此後十多年間,數以千計的人死在這裏。由於監獄附近的森林被犯人砍伐一空,勞改營在1939年關閉,改建成海軍士官學校,1974年年成為博物館及自然保護區,1992年恢復修道院功能。
除了修道院之外,索洛維茨基有許多紀念塔和紀念碑,其中有:
貝倫塔,位於大西洋岸邊的貝倫塔,建於16世紀初期,漲潮時,似浮在水面上,景色動人。塔前的熱羅尼莫斯修道院,是流行於16世紀初期的曼努埃爾式建築的典型,氣魄宏偉,雕刻華麗。院內有全國知名人士的墓地,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和著名詩人卡摩安茲就長眠於此。
航海紀念碑,附近的航海紀念碑,造型優美,宏偉壯觀,遠看好像航行在碧波萬頃中的巨型帆船。碑上的浮雕,再現了當年葡萄牙航海家周遊世界、搏擊風浪的英雄壯舉。
亨利紀念碑,是一艘石刻的大帆船(亨利在15世紀對葡萄牙航海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亨利像屹立在船頭,四周站立着協助亨利的船長、地理學家、數學家、木工等人物雕像。
為紀念龐包爾侯爵重建里斯本作出的巨大貢獻島上建立了龐包爾廣場,廣場的中央豎立着龐包爾侯爵的雕像。廣場的水泥地上,能工巧匠們製作的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圖,清晰地標出了葡萄牙航海家遠航世界各地的年代、地點和航線,使遊人對葡萄牙航海史一目瞭然。 [2-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