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索倫部

鎖定
索倫部:“索倫”是明末清初出現的名稱,系黑龍江地區的土著民族。據史料記載,明末清初便已出現所謂“索倫部”之稱,當初是數個民族的合稱。索倫散居之處還有達斡爾、鄂倫春等族。由於索倫性強悍,雄於諸部,與其相鄰和雜居的民族“不問部族概稱索倫,而黑龍江人居之不疑,亦雅喜以索倫自號説者,謂索倫驍勇聞天下,故借其名以自壯”(何秋濤朔方備乘》卷2)。許多學者認為,所謂索倫部,包括鄂温克達斡爾鄂倫春族。當初,上述三個民族總是以“索倫部”的名稱出現於史籍。
中文名
索倫部
信    奉
薩滿教
所屬旗
布特哈旗
實    質
周邊各部族集團的統稱
包    括
鄂温克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

索倫部歷史沿革

當索倫部歸屬清朝編入打牲八旗布特哈八旗)之後,引起“索倫部”的概念變化的原因,其一是鄂温克、鄂倫春兩族官兵因作戰驍勇陣亡較多,其二是未陣亡者因不習慣駐防的生活方式,喜好酗酒,人丁不旺,導致索倫營鄂温克、鄂倫春兵丁鋭減,導致後期“索倫部”以達斡爾族兵丁為主。清乾隆年間,一部分索倫官兵及其眷屬被調遷駐伊犁,組建索倫營。起初,索倫營基本由鄂温克和達斡爾族組成,後來加入錫伯族成份。現塔城的達斡爾族和霍城伊車嘎善錫伯族鄉的錫伯族和達斡爾族就是清代索倫營的後代。
建國初期,民族識別時,鄂温克族自稱為索倫,達呼兒自稱為達斡爾、俄倫春自稱為鄂倫春。

索倫部相關文獻

下卷
【 索倫諸部內屬述略敍曰黑龍江居人不盡索倫也,世於黑龍江人不問部族概稱索倫,而黑龍江人居之不疑,亦雅喜以索倫自號説者,謂索倫驍勇聞天下,故藉其名以自壯,茲記黑龍江諸部事蹟以索倫冠之職是故也】
自順治初至康熙二十八年討羅剎也,索倫本遼之後裔,族類至繁,有敖喇、都喇爾、布喇穆等姓,多居布特哈、呼倫貝爾境,而齊齊哈爾、墨爾根、愛琿三城較少,布特哈打牲部落之總稱,故東北數千裏內處山野業採捕者悉隸之總管,駐札處在伊伯河西岸,地名扎克丹布特哈,之北境以興安大嶺為俄羅斯界,呼倫貝爾之西北境以額爾古納河為俄羅斯界,其與索倫同鄉而別為部落者三,
曰達呼兒,一作達瑚裏、一作達虎兒【 或作打狐狸】,著姓有克因、精奇裏、瓦蘭、果布勒等氏,多佔籍於齊齊哈爾等三城 【 廷傑案指齊齊哈爾、墨爾根、黑龍江三城】 及布特哈,而呼倫貝爾則不過數家;
曰俄倫春,亦索倫、達呼爾類也,黑龍江以北精奇里江源以南,皆其射獵之地,其眾夾精奇里江以居,亦有姓都喇爾者,似與索倫為近,其隸布特哈八旗,為官兵者謂之摩凌阿俄倫春【 案摩凌阿者滿洲語猶雲馬上也】,其散處山野僅以納貂為役者謂之雅發罕俄倫春 【 案雅發罕者滿洲語猶雲步下也】, 雅發罕俄倫春有布特哈官五員分治,號曰諳達,歲以徵貂至其境,其人先期畢來奉命唯謹,過此則深居,不可蹤跡,矣曰畢喇爾,亦然有驍騎校四員分治之,其人有姓默訥赫爾者,有姓都訥亨者,乃畢喇爾之著族也,俄倫春又分使鹿、使馬二部,使鹿部使馬部之外,使馬俄倫春距齊齊哈爾城五六百里,使鹿俄倫春距齊齊哈爾城千餘里,即俄羅斯伊聶謝柏興,亦皆使鹿俄倫春所居
他們共同信奉薩滿教,具有相互聯姻的近親關係。“索倫”是達斡爾人對鄂倫春人的稱呼,意為“生活在山林的人”,因鄂温克人英勇善戰,所以其周邊部族同被稱為索倫部。索倫部並非一個具體民族,而是生活在東西伯利亞外興安嶺、中國東北周邊各通古斯系民族的統稱,很多索倫人在清朝進入了滿洲八旗而成為了滿族,其他的索倫人編入布特哈八旗和索倫八旗。著名人物有乾隆時期的海蘭察
關東文化》一書中介紹:‘最後,他們分散到松花江、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沿江一帶,長期定居了下來,以打獵和捕魚為生。後來,人們把當時在江邊居住下來的叫“奇楞””(沿江住的人),沿江往西走的叫“索倫”(西邊住的人),沿江往東走的叫“赫金”(東邊住的人),。到了清代,才統一族稱為“赫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