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頰長臂猿

鎖定
紅頰長臂猿(學名:Nomascus gabriellae):是長臂猿科、冠長臂猿屬的靈長類動物。體重7-11千克,體長60-80釐米。體毛長而粗糙,雄獸以黑色為主,混有不明顯的銀色;雌獸體毛通常為棕黃色。生活在一雌一雄的家庭羣中。可以在樹上使用靈活的長臂跳躍攀爬。主要吃果子,偶爾也吃一些樹葉和小動物。分佈於老撾南部,柬埔寨東部和越南中部和南部。
中文名
紅頰長臂猿 [3] 
拉丁學名
Nomascus gabriellae
別    名
紅頰黑猿,黃頰冠長臂猿
淺黃頰長臂猿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靈長目
亞    目
類人猿亞目狹鼻下目
長臂猿科
冠長臂猿屬
紅頰長臂猿
亞    種
無亞種 [4] 
命名者及年代
Thomas, 1909
保護級別
瀕危(EN)IUCN標準 [2] 
同義學名
Hylobates gabriellae Thomas, 1909
外文名
Red-cheeked Gibbon
Buff-cheeked Gibbon
Buffy-cheeked Gibbon
Southern Yellow-cheeked Crested Gibbon

紅頰長臂猿動物學史

紅頰長臂猿這個分類單元以前被認為是黑冠長臂猿(Nomascus concolor)的一個亞種(Groves 1972年)。該物種的分佈範圍是從越南的嘉萊省富安省的巴河,北緯13°00'-13°10'和北部的Sre Pok河到平順省,北緯11°01'的Nui Ong自然保護區,以及柬埔寨東南部(湄公河以東)。越南中部Thach Han River以南、老撾南部和柬埔寨東北部的種羣與南部的紅頰長臂猿的鳴聲不同,在2010年,作為一個獨特的物種與紅頰長臂猿分離,即北黃頰長臂猿(N.annamensis)。 [2] 

紅頰長臂猿形態特徵

紅頰長臂猿與黑冠長臂猿極為相似。相比同屬猿類身體尺寸較小,體重7-11千克,體長60-80釐米。體毛長而粗糙,雄獸以黑色為主,混有不明顯的銀色,只是面頰的兩旁從嘴角至耳朵的上方各有一塊桔紅色或黃色的毛,雌獸體毛通常為棕黃色,並帶有灰色調,腹部沒有黑色的毛,耳朵有黑色邊框。成年雌性生殖器略有紅棕色毛髮,通常臉部周圍有白色條紋的痕跡。 [1] 
皮毛顏色變化是該物種成熟的標誌。顏色變化的時間是可變的,可能需要數月才能完成。初生的小長臂猿是的皮毛是明亮的黃色。在短短的幾個月內,顏色變為黑色;只有臉頰的周邊的兩塊仍然保持黃色。在此期間,亞成體的皮毛類似成年雄性,雄性成熟後也保持這種顏色模式,但雌性成熟時則恢復到黃色皮毛。 [1] 
另外它的犬齒臼齒和陰莖骨等一些骨骼也與黑長臂猿有所不同,犬齒較長而且呈尖刀形,前臼齒上有雙尖,第一枚下臼齒呈扇形,上臼齒上面具4個尖,下臼齒上面則具5個尖。頭頂上有一塊呈梯形的赤褐色斑塊,雄獸的冠毛隆起,雌獸則沒有冠毛。 [1] 
皮膚腺位於腋窩、胸骨、以及身體的腹股溝區域。該腺體產生一種紅色的分泌物,腺體在嗅覺通信中起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炎熱的温度下,當動物是興奮。腺分泌也影響雌性的黃色的皮毛中紅色可見光的着色量。 [1] 

紅頰長臂猿棲息環境

喜歡低地森林,生活在海拔100-1500的高度之間,2000米以上很少看到。主要棲於熱帶雨林和南亞熱帶山地濕性季風常綠闊葉林,活動與覓食均在高大喬木的樹冠層或中層中穿越進行,很少下至5米以下的小樹上活動。 [1] 

紅頰長臂猿生活習性

領地意識強烈,每個家庭組佔地約20至50公頃。雄性和雌性常進行類似聲樂二重奏的鳴叫,並積極從境內追逐入侵者為維護其領地。
營家族式生活,一般以3-5頭至7-8頭的家庭羣為活動單位。性機警,晨昏活動,有固定的活動範圍和活動路線。樹棲,攀援自如,很少下地。睡覺時蜷曲在樹上,有時也會在大樹幹上仰天而卧。
活動領域比較固定,無季節遷移現象。為嚴格的樹棲動物,每天早晨就開始鳴啼不已。喜歡吃各種植物的果實、樹葉、嫩枝、花朵,以及昆蟲、鳥卵等,但植物性食物佔其食量90%以上。營“一夫一妻”及其子女在一起的家庭式羣居生活,常在樹林的上層活動,有領域性,每羣所佔領地的面積大約為5平方公里,覓食、睡覺、活動的地點都較為固定,羣體成員之間的關係也較為温和,很少爭鬥。
喜歡在茂盛的樹冠上棲息,白天活動。活動時,很少下地,也很少在樹上用前肢爬,幾乎所有活動都是在樹枝上用前肢攀登,或在樹枝間悠盪,可説是凌空跳躍,長臂攀攬自如,悠盪時只用前掌四指搭一把便騰躍而過,不必用拇指抓握。但爬樹則要用大拇指。從不造窩,只在茂密樹葉叢裏休息。休息的姿勢十分有趣,像人蹲在地上那樣,前肢抱攏兩膝,臉貼胸、膝。這樣,身上濃密厚毛不透雨水,更保温暖。有時也會在大樹幹上仰天而卧。只有在覓食時才爬到高突的樹冠上,或爬到竹林灌叢中去。
貪食淘氣。主要食物是水果,也吃少量的花、葉、芽和昆蟲。不大喝水,主要靠食物裏的水分,或雨後舔樹葉上的天落水,在春旱時才偶爾下地喝水。食植物的嫩芽和果實,也吃昆蟲和鳥卵,極少下地飲水,主要靠飲葉片的露水。 [1] 

紅頰長臂猿分佈範圍

分佈於東南亞,包括老撾南部,柬埔寨東部和越南中部和南部。 [1] 
該物種的分佈範圍是從越南嘉萊省富安省的巴河,13°00'-13°10'N和北部的Sre Pok河到平順省11°01'N的Nui Ong自然保護區柬埔寨南部省和東南部(湄公河以東)。 [2] 
紅頰長臂猿分佈圖 紅頰長臂猿分佈圖 [2]

紅頰長臂猿繁殖方式

社羣配偶製為“一夫多妻”制,即一隻成年雄性和2只成年雌性組成。只有受到幹憂的小羣才是“一夫一妻”制。但母親會隨身攜帶並保護不成熟的長臂猿。紅頰長臂猿6-7歲性成熟,一年1胎,一胎1仔。產仔期約在每年的5-6月。飼養壽命可達30餘年。
雌性會給年輕的幼仔提供食物,年輕紅頰長臂猿會和父母一同生活6-8年。此後搬走,建立自己的領地和家庭。這個物種在野外的壽命和存活率未知。人工豢養的個體可以活到50歲。 [1] 

紅頰長臂猿保護現狀

紅頰長臂猿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5年ver3.1——瀕危(EN)。 [2] 

紅頰長臂猿種羣現狀

種羣大多被隔離成島狀分佈。棲息生境的縮小和變化是該物種瀕危的根本原因,該物種遭受棲息地喪失(從開發和伐木)和狩獵的威脅。此外,廣泛的軍事活動造成生境破壞也對物種產生不利影響。該種尚未有效的保護,甚至在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雖然有一些地方法規,禁止狩獵這些動物,但執行不力。在歐洲和美國的是唯一執行國際貿易法律的,規定禁止出售這些動物。 [1]  [2] 
該物種可能是柬埔寨和越南最常見的冠長臂猿。在越南,2000年長臂猿地位審查中沒有關於紅頰長臂猿的人口數據(Geissmann等人,2000年)。然而,該物種在大湖省的一些地區相當普遍,而Lam Dong高原似乎支持了該物種相對較大的種羣(Geissmann等人,2000年)。2000年後,在物種範圍內的許多地點進行了長臂猿調查,在保護區內外都發現了重要種羣。 [2] 
在柬埔寨,紅頰長臂猿種羣的記錄相對完整,表明柬埔寨擁有該物種全球最重要的種羣(Channa和Gray,2009年)。在Seima生物多樣性保護區,這些物種估計的種羣密度從每平方千米0.71-0.74組(Kidney等2016年),核心區不同地區的數量估計分別為每平方千米646-972組和432-832組。其他重要種羣包括金邊Prich野生動物保護區的15-273個種羣(Channa和Gray,2009年)。雖然之前的調查表明,斯努爾和南萊爾野生動物保護區擁有大量的種羣(Traeholt等人,2005年),但這些區域內相對近期和持續快速的棲息地喪失表明,這些種羣可能不再重要(Channa和Gray,2009年)。Lomphat野生動物保護區和Prey Khieu的短期調查沒有發現長臂猿記錄(Channa和Gray,2009年)。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