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軍山

(貴州省遵義境內山峯)

鎖定
紅軍山(The red army mountain),原名小龍山,遵義會議曾在這裏舉辦。漫步出會址,路過揚柳街一側的紅軍總政治部駐地,一座鬱鬱葱葱的山崗便是遵義紅軍烈士陵園,人們尊稱為“紅軍山”。貴州省遵義紅軍山紀念碑位於遵義市小龍山上,陵園正面碑正面是鄧小平同志手書的豎寫“紅軍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金色大字。碑後是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墓。為紀念遵義會議五十週年時興建的一座別具特色的紀念碑。 [1] 
中文名
紅軍山
外文名
The red army mountain
原    名
小龍山
組成部分
“紅軍烈士紀念碑”“紅軍墳”“青松堂”等
地    址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 [4] 

紅軍山歷史沿革

遵義紅軍山原名“小龍山”,為了紀念在遵義戰役中犧牲的紅軍烈士,1953年把附近找到的77座紅軍墳墓集中遷到這裏,遵義市人民政府在這裏修建紅軍烈士公墓,1954年將遠近聞名的“紅軍墳”由桑木遷到這裏來,從此,人們稱小龍山為“紅軍山”,山上的陵園原先叫“小龍山紅軍烈士陵園”,後來直接叫“紅軍烈士陵園”,它坐北面南,前臨湘江,背靠遵義市的“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1984年擴建。 [2] 

紅軍山組成部分

紅軍山烈士陵園由“紅軍烈士紀念碑”、“鄧萍烈士之墓”、“紅軍墳”、“青松堂”、“翠柏園”、鄧萍烈士犧牲情景雕塑、紅軍衞生員給窮人治病情景雕塑、鍾偉劍烈士雕塑等組成。
紅軍烈士紀念碑
紅軍山紀念碑 紅軍山紀念碑
“紅軍烈士紀念碑”:1984年為紀念遵義會議50週年而修造。整個碑高35米,碑上鐫刻着1984年11月鄧小平題寫的“紅軍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碑的外部由四個頭像託着一個大圓環,四個頭像代表老紅軍、青年紅軍、赤衞隊員和女紅軍。圓環外面有28顆星,寓意中國共產黨二十八年的奪權歷程(1921-1949)和遵義會議永放光芒。 [3] 
鄧平將軍墓
紅軍山
紅軍山(18張)
鄧平,男,原名“鄧萍”。鄧平墓修建於1958年,墓字銘為張愛萍將軍題寫。由正墓及左右側室組成,呈凸字形,主墓高6.6米,寬12.6米,長6.8米,左右側室各高3.9米,寬4.5米,長4.3米,均以方整紅砂石扣砌成。1935年2月,紅軍第二次攻佔遵義城戰鬥中,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在偵察敵情時,不幸被敵軍流彈擊中光榮犧牲,時年27歲,是紅軍在長征中犧牲職務較高的一位高級將領。鄧萍的遺骸,是1957年夏,在中央軍委和時任的國防部長、長征時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的關懷下,經各界人士的調查,在老城乾田壩找到的。 [2] 
鄧平將軍介紹
鄧平原名“鄧萍”,1908年生,四川富順人。1926年底考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在校加入共青團,不久轉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秋被派到國民革命軍湖南獨立第5師彭德懷任團長的第1團從事兵運工作。在該團秘密組織成立中共黨支部和團委,任書記。
1928年7月參與組織領導平江起義,任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參謀長、中共紅5軍軍委書記。參加領導開闢湘鄂贛蘇區。同年冬和彭德懷、滕代遠率紅5軍主力到井岡山,參加保衞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30年6月任紅3軍團參謀長兼紅5軍軍長,參與指揮紅3軍團進行長沙戰役和參加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1933年7月兼任紅軍東方軍參謀長,參與指揮所部入閩作戰。在中央蘇區,鄧平南征北戰,戰功卓著,成為紅軍的著名將領。期間,曾兼任紅5軍隨營學校教育長,參與籌建工農紅軍學校,任副總隊長兼教育長,培養了大批紅軍幹部。
1934年1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同年10月參加長征,協助彭德懷指揮紅3軍團擔任右路前衞,掩護中共中央機關和紅一方面軍主力突圍。1935年2月27日在遵義戰役前線指揮作戰時英勇犧牲。
鄧萍的遺骸,是1957年夏,在中央軍委和時任國防部長、長征時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關懷下,經各界人士的調查,在老城乾田壩找到的。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彭德懷手書的“鄧萍同志之墓”的墓碑被推倒,直到“文革”結束後,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墓碑才重新樹起,被修復後的“鄧萍同志之墓”六個大字又重現光輝;1979年10月,張愛萍同志又為鄧萍烈士墓撰寫了墓誌銘。1984年,為修建“紅軍烈士紀念碑”,鄧平墓移至碑的北面,墓前鑲嵌大理石墓誌,用張愛萍手寫豎行書墓誌銘陰刻。 [2] 
紅軍墳
紅軍墳”:是紅軍衞生員龍思泉烈士墓,墓名是毛澤東手體集錄。龍思泉,廣西人,1929年參加百色起義,並加入中共,曾任連、營衞生員。紅軍一戰遵義後,在遵義東南桑木埡為羣眾治病時犧牲,曾一當地度被羣眾傳為救苦救難的“紅軍菩薩”。
拾級而上,滿山青松翠柏,一座巨大的紅砂石墓塋掩映在萬綠叢中,裏面安葬着紅三軍團參謀長鄧平同志的骨灰。山上還有一座青石圓墳,墳前立着一塊石碑,上書“紅軍墳”三個大字。裏面葬着一位當年為遵義人民治病而慘遭敵軍殺害的紅軍衞生員。
4個頭像和28顆星意義
紅軍山廣場上的4個頭像和28顆星的意義是:
4個5米高的紅軍頭像,東南側為老紅軍形象,西南側是一個青年紅軍形象,東北側是赤衞隊員形象,西北側是女紅軍形象,寓意着紅軍威震四方。
外壁上鑲嵌着28顆閃光的星,象徵着中國共產黨經過28年艱苦奮鬥,奪得了全國政權。

紅軍山現狀思考

2011年7月,南京大學暑期實踐活動的同學來到遵義紅軍山,對該地進行了考察。並結合南京中山陵的現狀對該紅色遺蹟的宣傳進行了有意的建議。
通過將中山陵與紅軍山對比,實踐小組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擴大紅軍山及其周圍紅色革命遺址的影響力
① 從對中山陵的介紹中可以知道,中山陵之所以能吸引那麼多遊客,不僅僅是因為其獨特的建築風格,更是因為其深厚的歷史底藴,建造者較為深入地挖掘了與陵墓相關的歷史,資料也較為全面,能在整體上讓遊客感知歷史,全程詳細的文字及圖片資料以及文物展示,讓遊客置身於歷史環境中,自然能得到好評。而紅軍山等遺蹟在這方面顯得不足,歷史留給我們的,不應該只是一個紀念碑或者是一座聖山,而應該是一種精神,一種需要遊客深入其中去了解、去感悟的精神,但是紅軍山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史料及圖片的展示較少,不能為遊客提供一個感知歷史的歷史氛圍。
② 擴大紅色革命遺蹟的影響力,不應該只是國家、地方政府的事,而是應該全民參與的一項巨大工程。但據小範圍實地採訪顯示,羣眾大多把紅軍山當做散步、健身、休閒的去處,很少有人以參觀和瞻仰烈士為目的。因此,喚起羣眾對紅色文化的激情,加強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勢在必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