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中國共產黨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鎖定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兩省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到達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地區,開展游擊戰爭,進行土地革命,恢復和建立共產黨的組織,建立革命政權和赤衞隊。與此同時,經過團結、教育、改造工作。至1928年2月底,包括寧岡全縣,遂川西北部,永新、酃縣、茶陵等縣部分地區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初步建成。 [5] 
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存下來的部隊和湘南農軍到達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5月,組成了以毛澤東為書記的中共湘贛邊界特別委員會;接着成立了袁文才任主席的湘贛邊界蘇維埃政府。紅軍在赤衞隊和人民羣眾配合下,接連打破了江西國民黨軍的多次“進剿”。至6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擁有寧岡、永新、蓮花3個縣,和遂川、酃縣、吉安、安福等縣的部分地區。之後,又打破了湘贛兩省國民黨軍的兩次“會剿”。12月,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5軍主力到達井岡山,同紅4軍會師。此後,紅軍粉碎了敵人的多次“圍剿”,根據地不斷擴大。
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4軍主力向贛南、閩西挺進後,留下一部紅軍堅持井岡山的鬥爭 [1] 
中文名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外文名
Jinggangshan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建立者
中國共產黨
建立地點
湖南、江西兩省邊界羅霄山脈中段
性    質
農村革命根據地
建立時間
1927年10月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背景

井岡山 井岡山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國內政治局勢急劇逆轉,中國革命進入低潮。八七會議後,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到湖南改組省委,並發動和領導了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許多人紛紛響應,很多有志青年也加入了進來。在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後,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當機立斷,毅然改變原定部署。
井岡山,地處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介於湖南酃縣和江西寧岡、遂川、永新四縣之交,總面積約四千平方公里。大革命時期,這幾個縣都建立了黨的組織和農民自衞軍,羣眾基礎比較好;山上的茨坪、大小五井等地都有水田和村莊,周圍各縣農業經濟可供部隊籌措給養;井岡山離中心城市較遠,交通不便,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崇山峻嶺,地勢險要,森林茂密,只有幾條狹窄的小路通往山內,進可攻,退可守。這裏過去長期有"山大王",有袁文才、王佐兩支綠林式的農民武裝,各有一百五六十人、六十支槍。王佐部駐在山上的茨坪和大小五井等處,袁文才部駐在井岡山北麓的寧岡茅坪,互相配合,互相呼應。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歷史沿革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上山爭議

毛澤東 毛澤東
工農革命軍要在井岡山落腳,不得到袁文才王佐的允許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事情並不那樣簡單。他們兩人雖然參加過大革命,袁文才還是共產黨員。但他們對前來的這支工農革命軍畢竟沒有多少了解,還擔心這支比他們力量大得多的部隊上山會不會"火併山寨",奪取他們原有的地盤,心中難免存有疑慮。在古城會議期間,袁文才的代表曾表示:可以接濟工農革命軍一些給養,但請工農革命軍"另找高山"。怎樣説服和爭取這兩支農民武裝?毛澤東選定先從已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袁文才入手,再通過他去做王佐的工作。
他從袁文才的代表陳慕平的談話中已經知道,他們最看重槍,人可以少一個,槍卻不能少一支。袁部有一百五六十人,只有六十支槍。於是,毛澤東向前委提議,準備一下子送他們一百支槍,將袁文才的全部人員都武裝起來。前委成員聽到這個大膽的設想,有的人表示懷疑,餘灑度堅決反對。經過毛澤東反覆説明,才以多數通過。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正式進山

古城會議後,毛澤東從綠林重義氣、多猜疑的特點出發,只帶幾個隨員到寧岡大倉村去會見袁文才。那是十月六日。袁文才原來還有些怕,預先在林家祠堂埋伏下二十多人,二十多支槍。見到毛澤東只來幾個人,他就比較放心了,埋伏的人始終沒有出來。見面中,毛澤東説明是由江西省委介紹來找他們的,充分肯定他們"劫富濟貧"的革命性,同時説到工農革命軍品目前的困難。雙方談得很投機。毛澤東當場宣佈送給他們一百支槍,這很出袁文才的意料,也使他很受感動。
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袁文才向毛澤東表示,一定要竭盡全力幫助工農革命軍解決各種困難,隨即回贈給工農革命軍六百塊銀元,並同意革命軍在茅坪(這是一個有六十多户人家的村子)建立後方醫院和留守處,答應上山做王佐的工作。當然,問題並不是在一次見面中就能全部解決的。袁文才當時對毛澤東説:"你們既然來了,就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傷員和部隊的糧油我管,但錢寧岡有限,還需要到酃縣、茶陵、遂川一帶去打土豪。"話講得很客氣,但顯然已包含着推託的意思。至於王佐的態度如何,那時還不知道。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一些時間而不能操之過急。因此,毛澤東決定工農革命軍主力在井岡山周圍盤旋打游擊,先向湘南的酃縣方向挺進,籌些款子,熟悉周圍環境探聽南昌起義軍進入廣東後的情況,而把留守部門和傷病員安置在茅坪,請袁文才代管。不久,又應袁文才的要求,派遊雪程徐彥剛、陳伯多等黨員軍事幹部到袁文才部隊裏幫助他們進行政治和軍事訓練,工農革命軍和袁、王部隊的關係一天天密切起來了。
工農革命軍到了井岡山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抓軍隊和地方的建黨工作。沒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黨組織形成核心,軍隊也好,根據地也好,都會鬆散無力,難以鞏固和發展。所以,毛澤東把這件事看作一切的根本。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政治建設

三灣改編 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到達江西永新縣三灣村。毛澤東在到達三灣的當天晚上,就主持召開了前敵委員會議,決定對起義部隊進行整頓和改編。主要內容是:第一,資遣一部分不願留隊的人員,部隊縮編為1個團,稱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第二,在部隊中建立黨的組織,做到連有支部,營團有黨委,連以上設黨代表;第三,規定官長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建立士兵委員會,參加部隊的管理,協助進行政治工作和羣眾工作。士兵委員會由全體士兵民主選舉產生,在黨支部指導下進行宣傳、組織羣眾的工作,組織領導士兵的文化娛樂生活,監督部隊的經濟開支和伙食管理。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水口建黨 在三灣改編時,一個重要內容便是軍隊要在黨的領導之下,並且確定了"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但那時時間匆促,許多措施還來不及落實。部隊到酃縣水口村後,十月十五日,毛澤東在葉家祠堂主持了六名新黨員入黨宣誓儀式,各連黨代表都來參加。會場的牆上掛着一塊寫着"CCP"的紅布。他詳細地解釋了入黨誓詞的意思,然後帶着六名新黨員舉起右手宣讀入黨誓詞:"犧牲個人,努力革命,階級鬥爭,服務組織,嚴守秘密,永不叛黨。"到遂川大汾鎮,另一個連也舉行了入黨宣誓儀式。不久,各連的黨支部都先後建立起來,支部一建立,連隊立刻有了靈魂。支部佈置黨員要做好三件事:學習目前的形勢;瞭解羣眾思想狀況,幫助他們解除顧慮;培養和發展新黨員。連裏的政治空氣逐漸濃厚,黨員數量逐漸增多,各種工作迅速開展起來,顯得十分活躍。
周邊組織的建立和恢復 在軍隊內部建黨的同時,毛澤東也抓緊地方黨組織的恢復和發展。井岡山附近各縣,在革命時期都建立了黨的組織。黨組織負責人很多是外地回來的學生也有當地農會的骨幹分子。大革命失敗後,多數黨組織給打散了。但不少黨員仍在堅持鬥爭。毛澤東採取軍隊的黨幫助地方黨發展的做法。工農革命軍進駐茅坪的當天晚上,毛澤東就如今在井岡山"打埋伏"的永新、寧岡、蓮花縣部分黨員開座談會。十一月上旬,又在茅坪召開寧岡、永新、蓮花等縣原黨組織負責人會議。第二年一月攻克遂川后,召開了前委和萬安、遂川縣委聯席會議。在這些會議上,毛澤東分析形勢,要求大家在鬥爭中重建和發展黨的組織。他還從軍隊裏抽調一批有政治工作經驗的部隊幹部,到農村基層去開展建黨工作。 到一九二八年二月,湘贛邊力量各縣黨組織初步恢復發展起來成立了寧岡永新茶陵、遂川等縣委,酃縣特別區委,蓮花特別支部;各縣的區、鄉兩級大都建立起黨的組織。癰委還同萬安縣委建立了聯繫。
袁文才、王佐 袁文才、王佐
袁王武裝的改造 與此同時,毛澤東也抓緊對袁文才、王佐這兩支綠林式農民武裝的教育改造工作。他多次同袁文才談心,既肯定他們反對土豪劣紳的革命精神,又指出他們受封建幫會影響、政治目標不明、階級界線不清等問題,循循善誘地幫助他們提高政治思想水平。袁文才十分佩服,對部下説"跟毛委員一起幹革命不會錯。"毛澤東又幾次上山同王佐交談。王佐逢人就説:"毛委員是最有學問的人,同他談上一次話,真是勝讀十年書!"應王佐的要求,毛澤東在一九二八年一月上旬派曾經留學法國的何長工到王佐部當黨代表,做團結、改造王佐部隊的工作。何長工經過耐心的多方面的工作,逐步消除了王佐原有的戒心,特別是幫助王佐消滅了他多年的宿敵尹道一後,取得王佐的信任,使改造王佐部隊的工作得以順利展開。
經徵得袁、王同意後,在他們部隊裏也建立起黨的基層組織和士兵委員會。工農革命軍又派了二十多名黨員幹部,分任袁、王部的連長、排長和黨代表。部隊的政治和軍事素質有了提高。一九二八年初,王佐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年二月中旬,袁、王部隊正式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二團,袁文才任團長,王佐任副團長,何長工任團黨代表。工農革命軍和袁、王部隊正式合為一體,在井岡山站穩了腳跟。 自古以來,人們總認為軍隊的任務就是打仗。提出軍隊的任務不僅是打仗,而且要做羣眾工作,這是毛澤東對人民軍隊學説的巨大貢獻,使初創的人民軍隊一開始便在這樣明確的指導思想下進行建設,影響是十分深遠的。毛澤東所以能不受歷來舊觀念的束縛,提出新的學説,不僅是因為他原來就有豐富的羣眾工作經驗和獨立見解,更重要的是,他在探索中能夠注視實踐中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堅持從實際出發,大膽地作出新的概括。
綱領的提出 打仗、籌款和做羣眾工作,1927年12月,毛澤東在江西寧岡縣總結戰鬥經驗時,為紅軍規定了這三項任務。 [2]  1927年10月,秋收起義後,毛澤東就軍隊與人民羣眾的關係,向部隊宣佈了三條紀律:一、行動聽指揮;二、不拿羣眾一個紅薯;三、打土豪要歸公。 [3]  1928年1月,我軍攻佔遂川縣城後,毛澤東認真總結做羣眾工作的經驗,提出了六項注意:一、上門板;二、捆鋪草;三、説話和氣;四、買賣公平;五、借東西要還;六、損壞東西要賠。 [3]  當工農革命軍從茶陵撤到寧岡前,同遂川相鄰的贛西南萬安縣農民武裝再次進入縣城。為了聲援萬安的起義,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第一團掉頭南下,在1928年1月4日攻佔遂川縣城,並在這裏分兵做發動羣眾的工作,建立中共遂川縣委和縣工農兵政府。工農革命軍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就是在遂川形成的。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一反圍剿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相繼受受挫、失敗後,國民黨當局曾誤以為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已經消滅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只是幾支無足輕重的小隊伍。萬安起義和工農革命軍先後攻佔茶陵和遂川縣城,使國民黨江西當局受到很大震驚,於是發動了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進剿"。1928年初,贛軍第二十七師楊如軒部以一個團和一個營進攻萬安,又以一個營進佔寧岡東部的新城,那是寧岡的縣城,也是井岡山北出的大門,自然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構成嚴重的威脅。
毛澤東在遂川時,召開了前委和萬安、遂川縣委聯席會議,總結工農革命軍和萬安農軍的經驗,提出"敵來我走,敵駐我擾,敵退我追"的游擊戰作戰原則。當得知贛軍一個營進駐寧岡新城後,他在二月四日率領工農革命軍第一團從遂川趕回井岡山。前委經過討論,乘贛軍以為工農革命軍主力仍在遂川而疏於戒備的機會,制定利用晨霧發動襲擊、團三闕一、在運動中消滅敵人的作戰方針。二月十八日,經過數小時激戰,攻佔寧岡縣城,全殲守軍一個營和寧岡縣靖衞團,俘虜近三百人,打破了國民黨軍隊對井岡山的第一次"進剿"。 這是井岡山工農革命軍對國民黨正規軍的第一個殲滅戰。俘虜那麼多國民黨正規軍,這對工農革命軍是個過去沒有經驗的新問題。當工農革命軍和赤衞隊把俘虜押回寧岡礱市時,途中出現過打罵俘虜、搜俘虜腰包等行為。毛澤東發現這個問題,立刻提出優待俘虜的政策。他向廣大指戰員説明,國民黨軍隊中許多士兵是被作為壯丁抓來的窮人不應該打罵他們,而要進行説服,教育他們反戈一擊。而且明確宣佈:工農革命軍不殺、不打、不罵俘虜,不搜俘虜腰包,對傷病俘虜給以治療;經過教育、治療後留去自由,留者開歡迎會做革命軍戰士,去者開歡送會併發路費。優待俘虜的事實,戳穿了國民黨散佈的"共匪見人就殺"的宣傳。贛軍的《九師旬刊》上,對這種做法發出了"毒矣哉"的驚歎!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毛朱會師

井岡山會師地圖 井岡山會師地圖
到1928年二月,工農革命軍由不足一個團發展為一師兩個團,並且同當地農民運動緊密結合,摧毀了茶陵、遂川、寧岡三縣的舊政權,建立起新的工農政權以及赤衞隊、游擊隊。土地改革開始了試點,取得初步經驗,但尚未普遍展開。一個鞏固的農村革命根據地在井岡山初步矗立起來,打開了實現工農武裝割據的新局面。
四月二十四日前後,毛澤東率第一團返回寧岡礱市,同先兩天到達礱市的朱德、陳毅的部隊會合。這時,朱德四十二歲,毛澤東三十四歲,從此開始了他們長時期密切合作的戰鬥生涯。毛澤東見到朱德時説:"這次湘贛兩省國民黨軍竟沒有整倒你們!"朱德説:"我們轉移得快,也全靠你們的掩護。"接着,他們在龍江書院舉行兩部營以上幹部會,確定將兩部合併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的各項決定,由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陳毅任教導大隊隊長,共轄六個團。在中共第四軍第一次黨代表大會上,選舉產生第四軍軍委,毛澤東當選為書記。在由湘南郴州、耒陽等縣農民編成的第三十、三十三兩個團開回湘南後把軍以下的師的番號撤銷,由軍部直轄四個團,那就是:由南昌起義軍餘部組成的第二十八團,由湘南宜章農民軍組成的第二十九團,由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組成的第三十一團,由袁、王部隊組成的第三十二團,兵力從原來的一千多人增加到六千多人,其中的主力是第二十八團和第三十一團。六月,按中共中央規定,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改稱紅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朱毛紅軍的會師,是中國工農紅軍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軍餘部是一支具有很強戰鬥力的北伐勁旅,是以葉挺獨立團為基礎形成的,有兩千多人,近千支槍,訓練嚴格,裝備齊整,作戰有經驗。他們的到來,大大增強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實力。
井岡山會師 井岡山會師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二破圍剿

在朱毛會師時,湘軍第八軍第一師佔領了茶陵、酃縣,贛軍第二十七師佔領了永新、吉安、遂川等地。四月下旬,贛軍第二十七師的兩個團從永新、遂川向井岡山根據地發動第二次"進剿"。毛澤東主持召開第四軍軍委會議,決定採取"集中兵力,殲敵一路"的作戰方針,集中力量擊破戰鬥力較弱的贛軍。月底,朱德和王爾琢按計劃率領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主力先在遂川五斗江擊潰贛軍一個團,乘勝追擊,在永新城附近又擊潰贛軍另一個團的一個營,一舉攻佔永新縣城,勝利地打破了國民黨軍隊的第二次"進剿"。
二次反“圍剿”形勢 二次反“圍剿”形勢
毛澤東朱德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概括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游擊戰十六字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事鬥爭,長時期內是在敵強我弱的條件下進行的。這就要求重在鬥智,而不能單靠鬥力。毛澤東把這十六字決稱為"適應當時情況的帶着相互性質的游擊戰爭基本原則"。它正是從敵強我弱這一特點出發,趨利避害,避實擊虛,靈活機動,達到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目的,從而逐步改變適我雙方的力量對比。人民軍隊後來的戰略戰術,就是由它發展起來的。 在這一軍事原則的指導下,他們又接連打退國民黨軍隊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兩次"進剿"。一次是五月中旬。贛軍五個團在第二十七師師長楊如軒率領下再佔永新,向寧岡進攻。朱德、王爾琢率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主力,採取調虎離山之計,在草市坳全殲贛軍第七十九團,乘勝奔襲,在當天正午第二次收復永新城。楊如軒帶傷逃回吉安。工農革命軍繳獲迫擊炮七門、山炮二門、光洋二十餘擔,粉碎了贛軍對井岡山的第三次"進剿"。另一次是六月下旬。這次國民黨軍隊"進剿"的規模更大。贛軍改以第九師師長楊池生部為主力,楊如軒為前線總指揮。以五個團佔領永新。湘軍吳尚部也出動三個團向酃縣、茶陵逼近,配合贛軍的進攻。紅四軍以小部鉗制湘軍,集中主力打擊贛軍。在朱德和陳毅、王爾琢分別率領下,六月二十三日紅四軍在新、老七溪嶺和龍源口殲滅贛軍一個團、擊潰兩個團、繳槍千餘支,第三次佔領永新城,擊破了贛軍的第四次"進剿"。根據地軍民興高采烈,奔走相告:"不費紅軍三分力,打敗江西兩隻羊(楊)"。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三下永新城,打破江西國民黨軍隊對井岡山的三次"進剿",是朱毛紅軍會師後取得的巨大勝利。邊界全盛時期內,在毛澤東領導下,黨、軍隊和政權的建設都有很大發展,以分田為中心內容的土地改革在邊界範圍內全面展開。沒有這些,便沒有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可言。
自從三月間湘南特委代表強行取消前委以後,邊界各縣的黨組織頓時失去中心,沒有統一的領導機構。這種狀況,給邊界工作帶來極大損害。為此,毛澤東多次提出組織邊界特委的要求。當工農革命軍粉碎贛軍對井岡山的第三次"進剿"時,經中央江西省委同意,五月二十日在寧見聞茅坪由毛澤東主持召開湘贛邊界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
毛澤東在會上作報告,總結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經驗,批評右傾悲觀思想,反對逃跑主義,重申建設羅霄山脈中段政權的方針,提出深入土地革命,加強革命根據地政權建設、軍隊建設和黨組織建設的任務,初步回答了一些人提出"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這是關係到中國革命根據地和紅軍能不能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問題,大會經過討論,統一了思想,堅定了建設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決心和信心。 大會選舉產生中共湘贛邊界特委,毛澤東為書記。中共紅四軍軍委書記由陳毅接任。為了統一領導邊界各縣工農兵政府,在寧岡茅坪建立湘贛邊界工農兵蘇維埃政府袁文才任主席,設土地、軍事、財政、司法四個部和工農運動、青年、婦女三個委員會,使工作全面展開。邊界各縣、區、鄉工農兵政府都成立土地委員會小組,領導土地革命。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新的征途

工農紅軍在井岡山 工農紅軍在井岡山
面對着嚴峻的局勢,1929年一月四日至七日,毛澤東在寧岡縣柏路村主持召開前委、湘贛邊界特委、紅四軍軍委、紅五軍軍委聯席會議,傳達和討論中共六大決議,並着重研究如何粉碎國民黨軍隊這次"會剿"的部署。當時井岡山的經濟狀況更加困難。陳毅第二年給中央的報告中説:"在九月至一月,四月中紅軍經過空前的艱難,在隆冬之際,邊界崇山中積雪不消,紅軍衣履飲食非常困難。又因敵人封鎖,紅軍未能到遠地遊擊,以致經濟沒有出路。"柏路會議經過討論,決定採取"攻勢的防禦"方針;由紅五軍改編的紅四軍第三十團和袁文才、王佐的三十二團留守井岡山,統歸彭德懷滕代遠指揮;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主力第二十八團、第三十一團及軍直屬隊出擊贛南,以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由於井岡山地勢險要,工事堅固,"八月失敗"時只留少數兵力仍能守住,又估計紅四軍主力下山後,將會吸引開相當數量的進攻井岡山的國民黨軍隊,所以,會上把這種做法稱作"圍魏救趙"。
一月十四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主力三千六百人從井岡山茨坪等處出發,經遂川,向贛南進軍。沿途張貼毛澤東起草的《紅軍第四軍司令部佈告》,宣佈紅軍的宗旨是:"民權革命,打倒列強,打倒軍閥,統一中華。宣傳黨的各項基本政策:"地主田地,農民收種,債不要還,租不要送。""增加工錢,老闆擔任,八時工作,恰好相稱。城市商人,積銖累寸,只要服從,餘皆不論。""敵方官兵,準其投順,以前行為,可以不問。"佈告以紅四軍軍長朱德、黨代表毛澤東共同署名,"朱毛紅軍"的名聲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傳開。由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就這樣踏上新的征途,向着廣闊的贛南地區進軍了。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鬥爭仍在繼續

紅四軍主力撤離了井岡山,第三次反"會剿"不久也遭到失利,湘贛邊界的鬥爭依然在進行,井岡山"工農武裝割據"的烈火併未因此而熄滅。
黨組織仍舊在領導當地人民羣眾進行頑強的搏鬥。被破壞的湘贛邊界特委,時隔不到一個月即得到恢復,並且,根據當時的形勢,制訂了各項正確的政策,還以"戰勝困難,堅持到底"的口號,激勵人民百折不撓地開展鬥爭。
各種武裝力量依舊活躍在邊界的崇山峻嶺。彭德懷領導的紅五軍,紅四軍的袁、王部隊,以及各縣地方武裝,繼續在湘贛邊界堅持鬥爭。
小塊紅色政權依然存在,土地鬥爭依然在進行。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在3月恢復了小塊紅色政權。之後,又不斷得到擴展。在割據區域內,進行了第二次土地的分配。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歷史評價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地武裝鬥爭樹立了榜樣,成為中國革命走上建立農村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的開端。
在總結茶陵戰鬥經驗時,毛澤東提出了工農革命軍的三大任務和三大紀律。三大任務是:第一,打仗消滅敵人;第二,打土豪籌款子;第三,做羣眾工作,幫助羣眾建立革命政權。三大紀律是:第一,行動聽指揮;第二,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第三,打土豪要歸公。與此同時,重建了寧岡、永新縣委,恢復了蓮花、酃縣黨的組織活動。
1928年一月,部隊佔領遂川,建立了黨的縣委和縣工農兵政府,以及暴動隊、赤衞隊、農民協會、工會等羣眾組織。 在遂川,毛澤東對部隊提出了六項注意:上門板、捆鋪草;説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經過三個多月的游擊戰爭,井岡山區和寧岡、永新、遂川、茶陵、酃縣靠近井岡山的地區,都為工農革命軍所控制。袁文才、王佐領導的兩支地方武裝,經過團結改造,編為工農革命軍第1師第2團。二月,工農革命軍攻佔新城,於二十一日在礱市成立了寧岡縣工宵兵政府。至此,井岡山根據地初步建成。毛澤東點燃的”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開創了在革命轉入低潮的形勢下,重新聚集革命力量,武裝奪取政權的新局面,為中國革命照亮了勝利前進的航程。 [4]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歷史意義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為中國革命探索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樣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正確道路。井岡山時期留下的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井岡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羣眾、勇於勝利。 [6] 
毛澤東領導井岡山地區的土地革命,帶來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村社會大變動。它推翻了幾千年來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廣大貧苦農民分得了祖祖輩輩夢寐以求的土地,連永新縣有些出家多年的尼姑也下山嫁人分了地。廣大貧苦農民從分得土地這個活生生的事實中,看清了紅軍確實是為他們的利益奮鬥的,就從各方面全力支持紅軍和根據地發展。這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存在和發展的社會基礎。
在邊界的全盛時期,黨、紅軍和根據地的建設都有很大發展。毛澤東總結道:當時邊界黨的政策是:"堅決地和敵人作鬥爭,造成羅霄山脈中段政權,反對逃跑主義;深入割據地區的土地革命;軍隊的黨幫助地方黨的發展,軍隊的武裝幫助地方武裝的發展;對統治勢力比較強大的湖南取守勢,對統治勢力比較薄弱的江西取攻勢;用大力經營永新,創造羣眾的割據,佈置長期鬥爭;集中紅軍相繼迎擊當前之敵,反對分兵,避免被敵人各個擊破;割據地區的擴大采取波浪式的推進政策,反對冒進政策。"由於政策得當,加上地形有利,湘贛兩省"進剿"軍又不盡一致,才有了四月至七月的各次勝利。
一年多來的井岡山斗爭,內容是十分豐富的。它是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在極端複雜的環境中,堅持在實踐中頑強探索的結果。其中,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它們都是寶貴的財富,是中國共產黨人繼續前進的新起點。隨着湘贛邊界武裝割據的逐步恢復,毛澤東對一年多來實行工農武裝割據過程中的經驗教訓進行系統的總結,作出新的理論概括。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5張)
毛澤東在1928年十月、十一月先後寫成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鬥爭》兩篇重要著作,便是這種總結和概括的集中表現。這時,彭德懷、滕代遠率領在平江起義中創建的紅五軍主力第一、三縱隊七百多人向井岡山進發。毛澤東、朱德派何長工率軍部特務營和獨立營前往蓮花縣迎接。十二月十一日,在寧岡新城舉行慶祝紅四軍、紅五軍會師大會。兩軍的會合,進一步加強了井岡山的武裝鬥爭力量,成為全國各根據地中人數最多、戰鬥力最強的一支紅軍。 井岡山斗爭的恢復和發展,不僅震驚了江西、湖南兩省國民黨當局,也使國民黨中央政府逐漸感到它已成為心腹之患。陳毅在第二年九月給中央的報告中寫道:"在反動政府方面,以為八月失敗朱毛部隊業已消滅,至少是不能為大患,不期捲土重來又復如前,使他們大吃一驚,又因蔣桂戰爭在未發動前肅清朱毛、打破井岡山成為湘贛兩方共同需要,乃有本年一月之三省會剿的進攻。"1928年十一月七日蔣介石任命何鍵為兩省"會剿"代理總指揮,金漢鼎為副總指揮,由湘贛兩省集中了六個旅約三萬兵力,經過兩個月的準備,在1929年一月一日分五路向井岡山發動進攻。國民黨方面集中這樣巨大的兵力向井岡山進攻,在以前還從來不曾有過。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影視作品

時間
影視
地區
2007
井岡山
中國大陸
2013
《毛澤東》
中國大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