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花巖黃耆

鎖定
紅花巖黃耆(學名:Hedysarum multijugum Maxim.)是豆科,巖黃耆屬半灌木或僅基部木質化而呈草本狀,高可達80釐米,莖直立,多分枝,托葉卵狀披針形,棕褐色幹膜質,葉軸被灰白色短柔毛;小葉片闊卵形、卵圓形,上面無毛,下面被貼伏短柔毛。總狀花序腋生,花序被短柔毛;花朵外展或平展,疏散排列,果期下垂,苞片鑽狀,花梗與苞片近等長;萼斜鍾狀,萼齒鑽狀或鋭尖,花冠紫紅色或玫瑰狀紅色,旗瓣倒闊卵形,子房線形,6-8月開花,8-9月結果。
分佈於中國四川、西藏、新疆、青海、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內蒙古、河南和湖北。主要生於荒漠地區的礫石質洪積扇、河灘,草原地區的礫石質山坡以及某些落葉闊葉林地區的乾燥山披和礫石河灘。
紅花巖黃耆根及根狀莖可藥用,有強心,利尿,消腫之功效。用於氣虛氣促,小便淋痛,浮腫。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紅花巖黃耆
拉丁學名
Hedysarum multijugum Maxim.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目
豆科
巖黃耆屬
紅花巖黃耆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亞    目
薔薇亞目
亞    科
蝶形花亞科
巖黃耆族
木本組
命名者及年代
Maxim.,1881

紅花巖黃耆形態特徵

紅花巖黃耆圖
紅花巖黃耆圖(5張)
半灌木或僅基部木質化而呈草本狀,高40-80釐米,直立,多分枝,具細條紋,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葉長6-18釐米;托葉卵狀披針形,棕褐色幹膜質,4-6毫米長,基部合生,外被短柔毛;葉軸被灰白色短柔毛;小葉通常15-29,具約長1毫米的短柄;小葉片闊卵形、卵圓形,一般長5-8 (-15)毫米,寬3-5 (-8)毫米,頂端鈍圓或微凹,基部圓形或圓楔形,上面無毛,下面被貼伏短柔毛。
總狀花序腋生,上部明顯超出葉,花序長達28釐米,被短柔毛;花9-25朵,長16-21毫米,外展或平展,疏散排列,果期下垂,苞片鑽狀,長1-2毫米,花梗與苞片近等長;萼斜鍾狀,長5-6毫米,萼齒鑽狀或鋭尖,短於萼筒3-4倍,下萼齒稍長於上萼齒或為其2倍,通常上萼齒間分裂深達萼筒中部以下,亦有時兩側萼齒與上萼間分裂較深;花冠紫紅色或玫瑰狀紅色,旗瓣倒闊卵形,先端圓形,微凹,基部楔形,翼瓣線形,長為旗瓣的1/2,龍骨瓣稍短於旗瓣;子房線形,被短柔毛。莢果通常2-3節,節莢橢圓形或半圓形,被短柔毛,兩側稍凸起,具細網紋,網結通常具不多的刺,邊緣具較多的刺。花期6-8月,果期8-9月。 [2] 

紅花巖黃耆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四川、西藏、新疆、青海、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內蒙古、河南和湖北。主要生於荒漠地區的礫石質洪積扇、河灘,草原地區的礫石質山坡以及某些落葉闊葉林地區的乾燥山披和礫石河灘。 [2] 

紅花巖黃耆繁殖方法

紅花巖黃耆
紅花巖黃耆(2張)
選地:選地位置海拔2730米,年均温5℃,極端最高氣温33℃,出現在7月,極端最低氣温-27.2℃,出現在1月。月平均氣温-8.3℃,年平均相對濕度76.0%,年降水量843.5毫米,主要集中在6-8月,年蒸發量1108.5毫米,年日照時數2074.4小時,無霜期132天,土壤為褐色森林土,具有便利的山泉自留灌溉,交通也很方便,農村剩餘勞力資源也很豐富。
採種:紅花巖黃芪採種時間為8月中旬到9月上旬,選擇植株健壯、生長旺盛、無病蟲危害的優良雌株進行種子的採集。將採集來種子置通風處,風乾保存備用。
整地:整地前,每667平方米用硫酸亞鐵15千克,二胺12.5千克,尿素8千克,有機肥4.5立方米均勻撒在苗圃地上進行消毒和增肥,然後進行翻地作牀,牀面土須松、勻、碎。
播種:紅花巖黃芪播種時間4月下旬為宜,把種子與過篩的森林腐殖土按1:4的比例混勻後進行撒播,覆土1毫米左右為宜,播種量一般75千克/公頃。 [3] 

紅花巖黃耆栽培技術

播種後,一般5月下旬幼苗可出齊,這期間為了保持牀面濕潤,採用遮陰網覆蓋遮陰,若遇天氣乾旱可每日用噴壺噴水1次,若干旱程度嚴重須噴水2次,直到幼苗地上部分出現真葉時,噴水量可相應減少。
進入6月中旬,草木進入速生期,地徑和高生長加快,這時應本着“量少次多”。的原則進行必要的追肥,追施氮肥37.5千克/公頃,及時清楚雜草,進入7月上旬後就有花苞出現,到7月中旬左右大部分花已經相繼開放,天旱時適當灌溉,以便促使花朵的繼續開放,7月地停止灌溉,出示種子的成熟,為越冬做好準備。入冬後,灌足冬水,不須要遮蔭覆蓋,翌春解凍後,灌足春水,這時根系已具有較強的抗性,幼苗可在全光條件下正常生長髮芽。 [3] 

紅花巖黃耆主要價值

紅花巖黃耆根可入藥,有補中昇陽,固表止汗,利尿排膿;蜜炒補虛,生用託瘡生肌;治久病衰弱多汗、脱肛、子宮下垂、潰久不斂、腎炎浮腫,強心利尿。 [3] 
參考資料
  • 1.    紅花巖黃耆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9-07-22]
  • 2.    紅花巖黃耆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3.    張生璞.紅花巖黃芪的人工馴育技術[J].防護林科技.2012年第5期:115-11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