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癬

鎖定
紅癬是由棒狀桿菌屬的微細棒狀桿菌引起的一種皮膚侷限性淺表的感染,易發於皮膚摩擦部位。主要表現為境界清楚、邊緣不規則的斑片;皮損顏色依據存在時間長短而不同,表面可伴有糠秕樣鱗屑。常見於大腿根與陰囊接觸的腹股溝部、腋窩等皺褶部位的皮膚。
外文名
erythrasma
就診科室
皮膚科
常見發病部位
腹股溝部、腋窩、臀縫、乳房下、第四五趾間等皺褶部位的皮膚
常見病因
由棒狀桿菌屬的微細棒狀桿菌引起的
常見症狀
易受摩擦部位可引起瘙癢及苔蘚樣變,皮損境界清楚、邊緣不規則的斑片。皮損顏色依據存在時間長短而不同
中文名
紅癬

紅癬病因

紅癬曾被認為是由放線菌引起,現已從紅癬的鱗屑中分離出微細棒狀桿菌,近來用電子顯微鏡已證實此種棒狀桿菌是紅癬的病原菌。該菌屬棒狀桿菌屬,是一種類白喉桿菌,革蘭染色陽性,常寄生在正常人的鼻、咽、眼、外耳道及皮膚表面,當局部温暖潮濕或皮膚損傷時,該菌侵入角質層引起感染。

紅癬臨牀表現

典型損害為境界清楚、邊緣不規則狀的斑片。皮損顏色依據存在時間長短而不同,開始呈紅色,隨後變成褐色或棕紅色,表面可伴有糠秕樣鱗屑。常見於大腿根與陰囊接觸的腹股溝部、腋窩、臀縫、乳房下、第四五趾間等皺褶部位的皮膚。一般沒有自覺症狀,在腹股溝部和肛門周圍等易受摩擦部位可引起瘙癢及苔蘚樣變。另外一種紅多見於糖尿病及其他虛弱疾病的患者。表現為泛發性紅癬皮損為境界清楚的紅褐色斑片,廣泛分佈於軀幹和四肢。病程長,瘙癢明顯。有研究認為糖尿病可能是發生此種紅癬的促發因素。

紅癬檢查

在皮損處刮取鱗屑塗片,用革蘭染色或加10%氫氧化鉀液油鏡下可見細菌和菌絲。用含20%小牛血清和2%瓊脂的組織培養基培養18~36小時後出現菌落,在Wood氏燈下顯現珊瑚紅熒光。

紅癬診斷

  1. 性別:男性多於女性。
  2. 好發部位:大腿內側、腋窩及女性乳房下等摩擦處。
  3. 皮疹特點:境界清楚的磚紅色或黃褐色斑片,上覆糠秕狀鱗屑,一般無自覺症狀。Wood氏燈下顯橘紅色或珊瑚紅色熒光。
應與花斑癬股癬擦爛紅斑鑑別。

紅癬治療

局部應用唑類抗真菌藥膏有效,可用克黴唑或咪康唑等,療程2周。對於面積較大者可口服紅黴素,每日4次,共用2周,效果顯著。也可外用硫磺水楊痠軟膏、夫西地酸霜或口服四環素。

紅癬預防

紅癬治癒後容易復發。局部應保持乾燥,經常使用抗菌肥皂沐浴或外用撲粉,可預防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