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癣

[gǔ xuǎn]
疾病名
收藏
0有用+1
0
宗文凯(副主任医师)撰写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栾超(硕士)撰写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杨雪源(主任医师)审核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陈敏(副主任医师)审核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股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主要影响腹股沟和臀部区域。其致病真菌主要为皮肤癣菌,尤其是红色毛癣菌最为常见。该病在气候炎热、潮湿的环境中更易发生,肥胖、易出汗、糖尿病及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属于高危人群。股癣通常不会导致生命危险,但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股癣的典型症状包括环状或半环状红斑、丘疹,周围皮肤边界清楚,红斑上面覆盖有鳞屑,并伴有瘙痒感。随着病情发展,皮损可能因摩擦而出现糜烂或湿疹性变化,病程较长的患者局部皮肤可能增厚呈苔癣化。该病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皮损、共用受污染的毛巾或衣物等途径传播。此外,动物与人之间、污染物与人之间也可能发生传播。
股癣的治疗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如咪唑类和丙烯胺类药物,坚持用药2周以上或皮损消退后继续用药1~2周以防止复发。对于皮损广泛、严重或反复发作的患者,以及外用药疗效不佳者,应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预后方面,部分患者皮损消退后可能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但通常不会留下永久性疤痕。预防股癣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定期洗澡、保持腹股沟区域干燥、不与他人共用贴身物品等。
股癣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提高公众对股癣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预防和治疗措施至关重要。此外,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抗真菌药物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为股癣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中文名
股癣
外文名
tinea cruris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多发群体
男性多汗者,汽车司机、长期坐位者
常见发病
腹股沟臀部
常见病因
皮肤癣菌感染,最常见的是红色毛癣菌
常见症状
环状或半环状红斑、丘疹,红斑上面覆盖鳞屑,有瘙痒感
传染性
图集

科普中国

致力于权威的科学传播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宗文凯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撰写

栾超硕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撰写

陈敏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审核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股癣
外文名
tinea cruris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多发群体
男性多汗者,汽车司机、长期坐位者
常见发病部位
腹股沟臀部
常见病因
皮肤癣菌感染,最常见的是红色毛癣菌
常见症状
环状或半环状红斑、丘疹,红斑上面覆盖鳞屑,有瘙痒感
传染性
传播途径
接触传染

概述

播报
编辑

疾病定义

股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俗称"运动痒",主要出现在大腿根、臀部、隐私部位周围等容易出汗的区域。这种病在闷热潮湿的夏天特别常见,典型症状是皮肤发红发痒,起环状或半环状的红色斑块,就像被虫子咬过留下的痕迹。
这种真菌感染主要通过皮肤接触传播,比如共用被污染的毛巾、衣物,或是抓挠自己其他部位的脚气、灰指甲后触碰大腿根部。潮湿闷热的环境会让真菌快速繁殖,所以运动后不及时擦干汗水、穿紧身不透气的裤子都可能诱发感染。

流行病学

股癣在气候炎热的夏秋季节、湿热地区容易发生。肥胖易出汗、糖尿病、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易于发病。

传播途径

股癣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可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污染物与人以及人体不同部位之间传播。主要传播方式有:
通过自身的手、足、甲癣等感染而来。
直接接触股癣患者的皮损而传染。
和患者共用受污染的毛巾、衣服等。
接触有皮肤癣菌感染的动物。

病因

播报
编辑
股癣的致病真菌为皮肤癣菌,最常见的是红色毛癣菌。可通过自身的手、足、甲癣等传播而致病,也可通过接触患者或患者的个人物品(如毛巾)而患病。易出汗、经常穿紧身衣服、与他人共用毛巾、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易于患病。

基本病因

本病主要由属于真菌的各种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皮肤癣菌约有40多种,其中可引起人或动物致病的约有20多种,以红色毛癣菌最为多见,其他包括须癣毛癣菌、疣状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等。
皮肤癣菌在皮肤定植、生长与真菌和机体两方面因素有关。皮肤癣菌在与皮肤接触后,可以黏附、定植并穿透角质层细胞,其形态改变并分泌炎症介质。同时机体提供了有利于皮肤癣菌生长的因素(如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皮肤温度和湿度等适合真菌生长),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

诱发因素

致病真菌易在潮湿、透气性差的环境中生存。以下因素会增加发生股癣的患病风险:
年轻成人或青少年多发;
男性易于患病;
不良生活习惯,如经常穿不透气和过紧的内衣、长时间穿湿衣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衣服;
肥胖或超重;
出汗较多者;
饲养宠物;
长期生活在炎热、潮湿的环境;
免疫力低下,如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患者。

症状

播报
编辑
股癣常表现为由内向外发展的环状或半环状红斑、丘疹损害,周围皮肤边界清楚、有明显炎症表现,红斑上面覆盖有鳞屑。患者可自觉瘙痒。

典型症状

1.好发部位及发作特点
好发于腹股沟部位,也常见于臀部。可发生在单侧或双侧,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2.皮损特点
起初为腹股沟处出现红斑,表面有脱屑,其下缘往往比较明显,而上缘并不是很清晰。红斑中央部位可自愈,边缘常有、和,形成边界清楚的环状或半环状红斑。
往往先为一侧性,而后发生于双侧,其边缘不断向外扩展,可沿大腿向下或沿腹股沟向上蔓延甚至可达下腹部,也可波及阴囊阴茎包皮,或向后扩展到肛门附近及臀部。
由于患处透气性差而潮湿多汗,又常易被摩擦,皮损容易糜烂或发生湿疹性变化,出现明显的瘙痒。
病程长者局部皮肤增厚呈苔癣化。

就医

播报
编辑
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大腿根部出现红斑,伴有瘙痒,在两周内没有改善;红斑逐渐扩展到下腹部、肛门周围、臀部,且边缘出现丘疹水疱;治疗后数周内复发。医生一般通过观察皮损情况可作出初步诊断。

诊断流程

1. 当腹股沟、臀部等出现边界清楚、炎症明显、覆有鳞屑的红斑时,需到皮肤科就诊。
2. 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病史询问,病史搜集内容包括:
皮损出现的时间;
皮损初起时是什么样子;
以前是否有过类似的症状;
是否有疼痛或者发痒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
自己是否用药物处理过,效果如何;
是否患有手足癣甲真菌病等其他部位真菌感染
身体有没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
是否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是否经常坐着;
是否常常大量出汗。
3. 之后,医生会进行简单的体格检查,观察皮损的颜色、形态、出现部位等。一般情况下,医生通过观察皮损可作出诊断。
4. 如症状不典型,医生可能建议患者接受真菌镜检、或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就诊科室

皮肤出现相应皮损应首先考虑到皮肤科就诊;伴有糖尿病者需到内分泌科进行诊治。

相关检查

1.真菌镜检
医生会刮取皮损边缘的鳞屑放到玻璃片上,加入10%氢氧化钾溶液,放置数分钟或者稍微加热后放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阳性表现为有折光、细长、平滑、分支分隔菌丝和(或)关节孢子
或者在刮取下来的鳞屑中加入真菌荧光染液,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有真菌的情况下可观察到蓝色或绿色荧光,可显著提高真菌镜检阳性率和准确性。
2.真菌培养与菌种鉴定
医生会刮取皮损边缘的鳞屑,然后接种在培养基上。根据菌落形态、镜下结构及生理生化试验进行皮肤癣菌表型鉴定。
3.组织病理
除非疑诊皮肤癣菌肉芽肿,否则一般不做。经过特殊染色可见角质层中有与表皮平行分布的分隔分支菌丝、关节孢子等。
4.其他检查
皮肤镜检查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可作为股癣的辅助检查手段。

鉴别诊断

慢性单纯性苔癣
皮肤损害常位于大腿内侧,通常呈不对称分布,损害的中央或上方没有自愈倾向,周围没有水疱。
常在躯干或四肢近躯干处出现一个圆形或椭圆形淡红或黄褐色斑(临床上称为“母斑”),1~2周后皮疹增多,呈玫瑰红色。真菌镜检阴性。一般经4~8周可自行消退而不复发。
是由棒状杆菌引起的皮肤病,常见于腋下、大腿等处。患处呈砖红色,边缘没有炎性环,没有瘙痒的症状。真菌镜检为阴性。

治疗

播报
编辑
治疗目标是清除病原菌,快速缓解症状,清除皮损,防止复发。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皮损广泛分布、皮损较严重或反复发作以及外用药疗效不佳者应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
特殊人群的治疗原则如下:
儿童皮肤更新速度较快,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可能比成人患者有更好的临床疗效。皮损面积过大时,可以考虑联合口服抗真菌药。
妊娠及哺乳期患者,医生在权衡利弊后可能会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
老年人,如果感染面积较大且不宜口服药物时,局部外用药物治疗会适当延长疗程。
免疫缺陷人群,建议局部外用与口服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适当延长疗程,同时积极纠正免疫缺陷状态。对于部分持续存在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如患者合并有手足癣或甲真菌病,需一并治疗。

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治疗
咪唑类和丙烯胺类药物最常用。坚持用药2周以上或皮损消退后继续用药1~2周,以防止复发。同时应注意剂型的合理选择,需特别注意皮损炎症较重的感染,防止产生刺激反应,加重病情。
咪唑类药物:包括咪康唑益康唑联苯苄唑酮康唑克霉唑硫康唑舍他康唑、卢立康唑等。
丙烯胺类药物:包括特比萘芬布替萘芬萘替芬等。
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利拉萘酯
咪唑类和丙烯胺类复合制剂。
含有抗真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的复方制剂:可用于治疗炎症较重的股癣患者,但应注意避免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建议限期应用1~2周,随后改为外用单方抗真菌药物至皮损清除。
2.口服药物治疗
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后者需餐后服用。
抗生素类药物:如果皮损处有脓液渗出,可能表明有继发的细菌感染,医生可能会给口服抗生素治疗。

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预后

播报
编辑
股癣有反复发作倾向。红斑丘疹鳞屑完全消退,真菌镜检和(或)真菌培养为阴性,可视为痊愈。部分患者皮损消退后局部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日常

播报
编辑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遵医嘱坚持足量、足疗程用药,以防复发。定期复查,让医生了解治疗效果,以便进行下一步治疗计划。治疗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需及时复诊。

家庭护理

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外用药物,按时按量服用抗真菌药以促进皮损的恢复。口服抗真菌药需要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局部皮肤保持清洁、干燥、通气。不要搔抓、撕剥皮损。

日常生活管理

尽量穿吸汗、透气的棉质衣物。
肥胖患者应频繁更换衣物,积极控制体重,易出汗部位可以使用粉剂保持局部干燥。
如果是接触宠物感染所致,应对宠物进行真菌学检查并治疗,同时对宠物接触过的家庭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患者内衣应定期进行洗、晒、煮、烫等消毒处理。
进食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提高免疫力。

特别注意事项

婴幼儿股癣患者应使用作用温和、刺激性小、浓度较低的外用药,并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

预防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定期洗澡。
在运动或大量出汗后尽快淋浴。
淋浴后,用干净毛巾彻底擦干腹股沟区域或涂抹吸水性粉末,以保持腹股沟区域干燥。
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衣物鞋袜、浴盆等个人物品。
穿舒适的衣服
穿宽松、棉质内衣和透气衣物。

其他

对手、足、甲癣应及早诊断,积极治疗,减少自身传染的可能性。
尽量不接触患病的宠物和牲畜。
参考资料: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