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紀鄧山莊

鎖定
紀鄧山莊位於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惠州西湖荔浦風清公園,為紀念鄧仲元為民主革命所作的貢獻和英勇獻身的精神,1929年,駐惠師長李務滋募萬金收購惠州西湖荔浦風清一帶的民居廢墟建仲元別墅、植仲元林,名為紀鄧山莊,1930年建成。紀鄧山莊佔地約2000平方米,座西向東,房前有一遊泳池,莊內種植了榕樹、鐵樹、木棉和花草等。 [1]  [4] 
中文名
紀鄧山莊
外文名
Ji deng heights
位    置
廣東惠州西湖荔浦風清 [2] 
佔地面積
2000 m² [1] 

紀鄧山莊基本簡介

紀鄧山莊
紀鄧山莊(4張)
紀鄧山莊位於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荔浦風清公園,為紀念鄧仲元為民主革命所作的貢獻和英勇獻身的精神,1930年,邑人梁葆真捐地,請師長李務滋募萬金,在惠州荔浦建“紀鄧山莊”。紀鄧山莊佔地約2000平方米,座西向東,房前有一遊泳池,莊內種植了榕樹、鐵樹、木棉和花草等。
1937年,軍長李揚敬特請當時國內著名的建築師劉既源設計,築仲元亭於紀鄧山莊南面。亭的底座六角形,內中空,每邊有六個半圓形洞門,半沒於銀波漣漪的西湖水中。亭面覆以綠色的玻璃瓦,六角寶珠頂,飛檐微翹。內外各有六條紅色的圓柱拱托,亭四周灰白色的護欄飾以回紋圖案,素雅簡樸。肅穆的氣氛令謁亭者而生緬懷情思。抗戰期間,惠州守軍曾在仲元亭裏安排了兩挺機關槍,利用地貌重創了入侵日軍。抗戰後期,仲元亭遭嚴重破壞,直到1987年才按原貌重修。 [3] 
鄧仲元摯友張友仁為山莊題聯:“問何時芒履板輿,大好湖山清夢冷;還依舊黃花濁酒,重陽風雨故人來。” [4] 

紀鄧山莊主要景點

紀鄧山莊的南部,是張友仁代鄧仲元購為奉母的湖居之地,建有房舍,名叫“精廬”。山莊的北部原為民居,毀後被闢為仲元林。當時樹木蒼鬱、樓閣掩映、花卉繽紛、景色宜人。後人為了紀念鄧仲元對民主革命的貢獻,還在山莊周邊加建仲元亭、將軍廊、《仲元頌》浮雕牆等紀念性建築。 [6] 
仲元亭
仲元亭始建於1937年,原民國第四路軍第三軍軍長李揚敬為表達其對鄧仲元的敬重和懷念,建仲元亭。2012年後,為了配合莞惠城際軌道的施工拆除,2017年按修舊如舊做法,原貌重建仲元亭,並將原亭拆除的部分瓦面安裝到重建的仲元亭上。亭的匾額“仲元亭”是李揚敬先生的兒子李琰光題寫。 [6] 
將軍廊
將軍廊,為紀念鄧仲元而命名,匾額亦為李揚敬軍長的兒子李琰光所題寫。李揚敬軍長和鄧仲元均出身於粵軍第一師,自1915年起,李揚敬就成為鄧仲元身邊最重要的軍師和最親密的心腹,對鄧仲元十分敬仰。 [6] 
鄧仲元史料陳列室
紀鄧山莊內設置有鄧仲元史料陳列室,陳列室通過圖文展示及影視短片播放等方式展現鄧仲元生平事蹟,打造惠州特色的愛國主義旅遊景點。並組織近代史專家學者編撰有關鄧仲元史料的文字和圖片,在紀鄧山莊內設置展板;將遊客服務點調整至他處辦公,凸顯紀鄧山莊的中心主題和紀念場所屬性;擺放一座鄧仲元銅像。荔浦風清現有的遊客服務點調整至紀鄧山莊洗手間南側用房,由惠州市西湖景區管理中心提供鄧仲元史料陳列室講解服務。 [2]  [5] 

紀鄧山莊紀念人物

鄧鏗,名士元,字仲元,辛亥革命參與創建循軍、粵軍,為建立民國立下卓越功勳,曾任任粵軍總部參謀長兼陸軍第一師師長。 [7] 
1886年1月31日生於廣東梅縣,7歲時隨父親鄧金生經商落户惠陽淡水。1906年,鄧鏗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4月參加廣州起義,失敗後去香港。武昌起義爆發後,同盟會在東江組建第一軍,鄧鏗任參謀長。在惠州戰役中,身先士卒,率眾擊潰守城清軍,提督秦炳直投降。廣州光復後,廣東軍政府成立,鄧鏗任陸軍司長及稽勳局長。1914年協助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黨,不久返粵討袁(世凱)。
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軍政府,鄧鏗出任援閩粵軍參謀長。1918年5月,鄧鏗率粵軍向福建全線進攻,連克閩西南二十餘縣,為鞏固廣東革命政權作出貢獻。鄧鏗積極支持孫中山領導的北伐戰爭,與阻撓北伐的陳炯明作堅決鬥爭。
1922年3月21日傍晚,鄧鏗在廣九站遭到暴徒槍擊,負傷搶救無效逝世,年僅37歲。孫中山以大總統名義下令追贈鄧鏗為陸軍上將,葬於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側,併為他親書墓碣。人們稱鄧鏗為“粵軍靈魂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