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紀京寧

鎖定
紀京寧,1957年紀京寧生於南京,1985年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並留校任教。1990年在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進修,2004年調入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任教授。作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她的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美展並獲獎,曾赴海外舉辦交流展。主要作品有連環畫《老井》、國畫《紫氣》、《秋天》等。還出版有《紀京寧畫集》。她的作品被多個重要藝術機構收藏。 [2] 
1985年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美術系,留校任教1989年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就讀1990年中央美術學院結業。
紀京寧現任教於河北師範大學美術系, [3] 
中文名
紀京寧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57年
畢業院校
河北師範大學
職    業
藝術家
主要成就
老井》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
《歡樂北方》獲全國九屆美展優秀獎
代表作品
《紫氣》
《秋天》

紀京寧個人展覽

1987年《男人在前方》獲建軍六十週年全國美展佳作獎
1989年《老井》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
1994年《紫光》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 紀京寧
1996年《母與子》入選第四次世婦會中國女美術家作品展,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1998年《母與子》等三幅作品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婦女協會主辦的“世紀·女性藝術展”。
1998年《三母親》等六幅作品參加上海美術雙年展·首屆水墨畫展
1999年《三個吸煙的男人》等六幅作品參加“水墨與都市·水墨試驗展”。
紀京寧 紀京寧
1999年《歡樂北方》獲全國九屆美展優秀獎
1999年《舞蹈》入選第八屆全國《羣星獎》美術作品
1999年寫生及論文參與水墨人物教學對話
2000年《兩個女人》等兩幅作品參加“中華世紀之光中國畫提名展”
2000年《晨霧》等四幅作品參加深圳第二屆國際水墨·水墨都市作品展
2001年《浴女》等兩幅作品參加國際中國畫聯展
2001應深圳美術館邀請舉辦《紀京寧水墨作品展》
2001年出版《紀京寧作品集》
2002年《風景中人》等作品參加第三屆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
2004年《布衣》參加深圳第四屆國際水墨雙年展
2004年《大班車》參加“傅抱石獎南京水墨畫傳媒三年展”
2004年《人體》參加“中國水墨人體畫·人人怯隱走向坦顯藝術展”
2004年《布衣坊》參加水墨報告——當代水墨藝術家巡迴展 [1] 

紀京寧作品評價

紀京寧作品 紀京寧作品
紀京寧是一位有特色的水墨畫家。她的畫使我想起作家孫犁的散文。當我收到紀京寧寄來的畫冊、照片與文字,我首先就看照片,僅僅看了照片,我就能夠感受到她的温柔。照片裏的她穿着一件粗毛線織的毛衣,是那樣安靜的淺淺地笑着。我當即就感覺到這個女人有一種包容萬物的愛,她這個人和她身上的毛衣一樣使人感到一種温暖。
其實,我根本就不要看作品,憑着一張照片就能夠解讀對象的心靈。我常常做這樣的實驗。
第一個印象往往與後來的研究吻合,結果常常是八九不離十。(你看,我都把自己吹成看相先生了)我相信自己的感覺。
接下來,我又讀了她的隨筆。我於是沿着紀京寧的作品就直接走進了她的家———她的眼睛———她的心靈。紀京寧的文字是很樸實的,娓娓道來。不論是寫女兒還是寫父母還是寫她的童年,她都傾注了她無限的愛心。這樣的文字於是就有了藝術的感染力。就像紀京寧最 近創作的《每天的菜》系列水墨畫,看似平淡,卻是那樣地打動人。
她寫她們母女對話:媽媽:什麼事?女兒:你愛你自己嗎?媽媽:愛。(小聲地)女兒:我都不好意思説!媽媽:什麼?女兒:我也愛我自己。女兒:媽媽,我還想問你一句話。媽媽:什麼?女兒:白雪公主拉屎嗎?媽媽:拉呀。女兒:她那麼幹淨還拉屎呀?媽媽:對呀。女兒:啊!我知道了,她拉的都是珍珠寶貝!這樣的話,也許別人聽起來是那麼不經意,但紀京寧把它捕捉到了,成為自己創作的素材。首先,是紀京寧自己被這些對話感動了。紀京寧的畫常常以母女為題材。
紀京寧作品 紀京寧作品
紀京寧的細細的敍説,有一種引人入勝的魅力。她在《對面這個人》中寫到:“……由於緊張,他把手從口袋裏抽出,摸索着帶出一棵半截的煙蒂,從另外的口袋裏拿出火柴,用粗大的手指哆嗦着把煙點上,一股劣質煙味瀰漫開了,屋角有個學生咳嗽起來。他有些慌了,趕忙用拇指直接摁滅了火,並把剩下的煙頭放回衣袋,當着這麼多人的眼睛,由於着急,用力大了些,竟把口袋邊給撐開了,他更慌了,用袖口悄悄壓在口袋的破處,低下去的頭停了好一會才抬起來……”
紀京寧的文和畫都是她對這個世界的一種感動,她把她感動的都寫下來了,都畫下來了。 紀京寧的作品對於她的父親母親着墨比較多。我從紀京寧的文字中瞭解了她的父母和她的童年。紀京寧母親的故事,幾乎可以寫一部長篇小説了。 讀罷紀京寧的文字再來看她的畫,感覺她的人和文字以及她的水墨畫是那樣的統一。紀京寧是一位擅於描繪自己和自己周圍生活的女畫家。她的作品,能對女性生活情狀作詩意的描繪,畫面洋溢着又甜蜜又睏乏又平淡的意味,風格質樸而雅、淡遠而厚,一如其人。紀京寧直接描述自己日常生活之所感,於平淡沉靜中含着勞頓、歡愉與濃烈。前者意在酸鹹之外,清苦淡遠;後者意在酸鹹之中,似遠又近,彌散着軀靈一體的生命氣息……
紀京寧最 近創作的《每日的菜》系列,畫家何韻蘭是這麼評價的:“《每日的菜》是用水墨表現現代家庭生活的作品,畫裏客觀地描繪了家的場景,又主觀地以虛幻的圖式擺佈它們。她的線條和墨色看似散淡實際上韻味十足,有文人畫,不求形似的灑脱又有現代個性情感的釋放。但最打動人的,還是那種真心情在筆下不經意的流露:一個有了家、有了孩子的年輕母親所面對的實際,瑣細、平凡、日復一日的操持、三代人各有自己的心思、有點疲憊、有點無奈又有些温存……”紀京寧用她對庸常生活的訴説為題材的作品,居然在中國當代水墨畫的探索中,顯示了個人的特色和魅力,也引起了評論界的關注。

紀京寧個人評價

不管你在哪裏見到紀京寧,都難以認出她是一位畫家,或是一位教授。她的言行作派樸實無華,還是典型的賢妻良母型。她把所有的靈秀、敏感、智慧、才情都深藏在了內心世界。她不需要時髦女性所向往的時尚、虛榮和矯情。她就是普普通通的她。但她卻是難得的一位才女,水墨人物畫領域中的一位佼佼者。當年,她和她後來的先生——梁佔巖都曾是盧沉周思聰夫婦家的常客,他和盧、周之間有着深厚的師友情誼。紀、梁先是兄妹,後來又成為了伉儷。由於梁的起點高、成名早,所以一直以來都影響着紀的發展。

紀京寧個人文章

我想畫身邊接觸最多的事情,而且是自己每天在做和遇見的事情,這樣哪怕閉着眼睛,也能看見它的每個細節:每件事情的發生,發生的事情裏每個物品的形狀、色彩;每個女人的穿着、髮型和表情,她們身上的衣服,在做一個動作時產生的皺褶,她們習慣的動作,她們對時尚的追逐,她們內心的苦惱,因為我就是她們中的一個。有時我儘量讓自己離她們遠一點,躲在角落裏看她們的一切,在她們興奮地説着、打着手勢,一副快樂幸福樣子的時候,我也想象能像她們那樣快樂。但我更喜歡她們靜下來的樣子:真實的情緒流露在她們的臉上,平靜的、沮喪的、灰心的、無奈的,甚至痛苦絕望的,當然也有堅強的。
勞作的女人,由於長期做一個重複的動作,她們的衣服留着固定的紋路,中年女人、母親,雖然沒有了苗條的外形、緊緻的皮膚,卻有着母性的、渾厚的、有生命力的、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美感;她們
紀京寧作品 紀京寧作品
經歷過風雨的臉,雖然沒有豐滿的紅唇、流閃的明眸,卻有着如六朝古都般蕩盡鉛華的深沉、拙樸、端莊和秀美,從她們看似淡漠、實則堅定的眼睛裏,你能體味到成熟的、辛勞的女人的獨特魅力。我想用拙澀、質樸的墨在紙上慢慢挪動,留下的痕跡就不會那麼輕柔,那麼浮美,線條已不那麼重要,手握毛筆時腦子裏滿是那些女人給我的感覺,在幸福的外表掩蓋下的痛苦,在華美的外殼裏包裹的堅強,在平靜表情下掩藏的無奈,在快樂的歡聲中透出的孤獨
墨是要極深的墨,水一定是剛換的清水,焦墨和着清水在紙上行走,堅硬被悄悄融化,柔軟在慢慢變得堅強,毛筆畫過的地方,透出那些成熟女人的氣息。我不想用顏色,我只想用墨來畫出她們的堅忍與沉默。但我必須用一點顏色,用顏色來染出她們仍存的風韻,形象已是我腦子裏的形象,她們長得不漂亮,不高的鼻樑,不白的皮膚,不大的睛眼,不精神的表情,不苗條的體型,湊在一起卻有一付淡淡的、有點憂傷的、善良又羞澀的不難看的女人樣子。
毛筆在用墨時需要拉散子,蘸墨時要讓筆在豐富的墨盤裏來回攪一下,蘸起的墨連你也不知道它落在紙上會是什麼樣子,落筆時還不知道落完是什麼結果。這時更容易出一些意外的效果
我想通過這些畫面裏的女人來表達我的內心感受:生活是平凡而單調、瑣碎而艱辛的,每個人都要面對很多的困難、不幸,甚至痛苦,但當你面對這些痛苦與不幸去奮力抗爭時,你會體驗到一種意想不到的美。 歲月在不知不覺中一點點流逝,猛然發現身邊都是年青人,自己並沒有感到心靈的變化,但身體與精神已衰老。審視自己的一言一行,發現變化其實一直在悄悄發生,少了對未來的希冀與夢想,多了對人生的無奈與嘆息。少了大家相聚的歡樂與相見時的興奮,多了獨自窗前、獨坐家中
紀京寧作品 紀京寧作品
的沉默。有時竟不知活着究竟為了什麼?身上的用墨都是根據平時寫生積累的認識,用筆和墨加深對女人體態的表現。對母性的體型的誇張,試圖增加一些渾厚的、苦澀的感覺。這種感覺慢慢延伸到其它的部位,花瓶、椅子、水果和女人身上的衣服。
筆墨本身有很強的表現力:運筆速度的快慢、蘸墨的方式、水份的多少和水在毛筆上部位的不同都會形成很大的表現差距,因此我覺得要表現既成熟與堅強,又不失温柔美麗的女人,就要有兩種特質在裏面。因此我經常用極焦的墨(宿墨)和着清水,運筆儘量慢、穩,希望能達到柔中有剛的效果。在表現女人身上的衣紋時也儘量放棄無關的東西,抓住最顯女性軀體的紋路,去誇張地表達出來。但有時也會覺得有些過分,就會在粗獷、較重的墨跡里加上些白粉來減弱粗重感。總想把握一種既強又弱、既醜又美、混為一體、似是而非、無法説清的感覺。背景的東西是希望有點主觀的方法去處理,在一種不是特別明朗和明麗的環境中,用一些灰墨帶給人一種淡漠、無奈和平靜的感覺。在一些細微處也會用一些純色,給畫面帶來一些希望和夢想。
想要表現的東西很多,卻總是説不清楚,大概就是那種既壓抑、疲憊和痛苦,又幸福、美麗和希冀的感覺吧,總之希望給人一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受。因此在作畫時,時常猶豫再猶豫:灰色的背景裏其實不平靜,裏面要用一些澀的東西來打破太過柔的灰,因此裏面夾了一些沒有具體表現什麼的用筆,和沒有具體表現形的色彩,更加強了一種主觀的東西,藉此也表達着自己的一種情緒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