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精益管理

(企業管理方式)

鎖定
精益管理(Lean Production Management),別名精良管理,指的是一種企業管理方式。
中文名
精益管理
外文名
Lean Production Management
別    名
精良管理
應用領域
生產管理、企業管理
起    源
日本豐田
作    用
提高效率、品質,縮短交貨期,減少浪費
相關著作
《改變世界的機器》

精益管理名詞定義

精益生產是麻省理工定義的;他們在一項名為“國際汽車計劃”的研究項目中,通過大量調查對比發現,豐田的生產組織、管理方式是最適合現代製造業生產方式,稱之為精益生產。 [1] 
精益生產的生產組織方式稱準時生產。
精益生產的生產管理方式稱精益管理
功能:保障全員積極參與改善,增加改善量、持續性。
途徑:改變員工的行為習慣,保障全員積極參與改善。
目的:簡單、快速、持續提高效率、品質,縮短交貨期,減少浪費。
全世界只有三種:建議系統(適於日本企業)、BSC(適於歐美企業)、SCI(適於中國企業)。
隨着精益生產拓展到整個產品價值流,精益管理也不再限於生產管理,而是拓展到研發、設計、技術、供應、設備、銷售等各個層面。

精益管理正向定義

精益管理特點
精益改善的基礎是全員積極參與改善(如TQM、TPM、一個流、5S等)。
由此可見,精益生產有兩大特徵;
1.、生產組織;準時生產。
2、生產管理;能“保障全員積極參與改善”。
即;精益管理是“能保障全員積極參與改善”的管理方式
日式精益管理
60年代,大野耐一發明了改善效率、品質,降低成本的方法,後人稱之為《精益改善工具》。
在推動員工改善方面,靠“自上而下強壓式”推動。
時間一久,員工抗拒改善、應付改善,改善量小、持續性差,效果很不理想。
70年代,改善思想之父、精益之父今井正明發明了《建議系統》。
《建議系統》通過改變員工的行為習慣,使員工“不斷提建議”。
然後,相關部門評估、實施建議,從而獲得大量改善。
因此,改善量大幅提升,且大量改善自動持續進行。 [2] 
歐美式精益管理
80年代,《建議系統》帶來的效益已舉世聞名,歐美企業開始學習。
最終發現,無論怎樣努力,《建議系統》在歐美企業無法落地。
92年,哈佛大學發明了BSC,用BSC代替《建議系統》,有異曲同工之妙。
BSC通過改變管理者的行為習慣,使管理者成為持續改善者,從而提高改善速度、持續性。 [3] 
以前,中國沒有精益管理技術,靠“加強管理”推動員工改善。
因此改善量小、持續性差,管理成本大。
2018年,今井正明弟子、天成精益楊美蓮博士發明了SCI,解決了這一問題。
SCI融合了《BSC》、《建議系統》原理、技術,既可在中國企業輕易落地,又同時具備《BSC》、《建議系統》功能。
一方面,SCI中的BSC改變管理者的行為,使所有管理者立即成為持續改善者。
另一方面,管理者按行為矩陣模型(建議系統技術)改變員工的行為習慣,使員工不斷變快、變準、變嚴謹,或者有某個改善行為。
因此,員工改善量大幅提升,且大量改善自動持續產生。

精益管理部分案例

日式精益管理
愛信華納
導入《建議系統》前;員工改善量為數千/年。
導入《建議系統》後;員工改善量激增至20萬/年,並且大量改善自動持續產生。 [2] 
歐美精益管理
線模公司
導入準時生產後;交貨期從30天降至5天。
導入《BSC》4年後;交貨期降至6小時。 [2] 
中國式精益管理
某日用瓷器生產商
導入SCI後;
1、所有工位直通率每十多天增長一次,一直持續。
2、改善自動持續進行。
3、三個月後,一級品率、利潤率躍升至同行第一。

精益管理逆向定義

精益管理是能簡單、快速、持續地提高效率、品質,縮短交貨期,減少浪費的方法。
不滿足上述條件的,就不是精益管理。
精益管理不是現有方式的加強版
1、通常管理方式(制度、管控、考核)的功能是“維護工作次序”,沒有持續改善的功能。
2、日本、歐美、中國企業經驗證明;靠加強管理可以進步,但速度慢、持續性差、管理成本大。
精益管理不是一種理念
精益的理念是精益求精。
精益管理是“更快、更簡單、更持續地精益求精”的措施。
精益管理不是精細化管理
精細化管理實質還是一種管控,沒有持續改善的功能,不滿足精益管理條件。
管控系統與持續改善系統是不同的兩套系統,各負其責。
參考資料
  • 1.    沃麥克.改變世界的機器:商務印書館,1999-11
  • 2.    今井正明.改善: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4
  • 3.    (美) 傑克•韋爾奇,蘇茜•韋爾奇.贏:中信出版社,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