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粵贛湘邊縱隊

(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軍隊)

鎖定
1948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決定正式成立中共粵贛湘邊區委員會,粵贛湘邊區黨委除管轄江南、九連、江北、滃江、五嶺地委外,珠江三角洲的地方黨委也劃歸粵贛湘邊區黨委領導。中共粵贛湘邊區黨委於1948年12月下旬至1949年1月中旬在惠東縣安墩鎮黃沙村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會議期間,中央軍委發來電報,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成立,並任命尹林平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黃松堅為副司令員,梁威林任副政治委員,嚴尚民任參謀長,左洪濤為政治部主任。 [1] 
1949年1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與閩粵贛邊縱隊、桂滇黔邊縱隊聯合發表宣言,宣告粵贛湘邊縱隊在安墩鎮正式成立。粵贛湘邊縱隊成立後,旋即對東江各地的部隊進行改編,將江南、江北、九連、滃江、五嶺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區所屬部隊統一改編。至1950年2月,完成歷史任務的粵贛湘邊縱隊番號撤銷。 [1] 
中文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
時    期
解放戰爭
總兵力
3.8萬人(1949年)
成立時間
1949年1月
司令員
尹林平

粵贛湘邊縱隊成立背景

1948年冬,遼瀋戰役勝利結束,淮海、平津戰役接着進行。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已基本被消滅,敵我軍事力量發生了根本轉變,人民解放軍不但在質量上,而且在數量上也佔絕對優勢。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已成定局,“只要人民解放軍向着殘餘的國民黨軍再作若干次重大的攻擊,全部國民黨反動統治機構即將土崩瓦解,歸於消滅”。
在廣東,宋子文的兩期“清剿”相繼失敗,再也無力組織較具規模的“清剿”。宋子文不得不於蔣介石“引退”後的第三天下台,逃往香港,由餘漢謀接任廣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嶽接任廣‘東省主席兼保安司令。 [2] 
餘漢謀、薛嶽到任後,雖然仍圖作最後掙扎,但“有了槍,沒有錢;有了錢,沒有人;有了人,沒有時間”。而在廣東乃至整個華南地區,人民游擊戰爭的烈火越燒越旺,隊伍不斷壯大,戰鬥力不斷加強。
粵贛湘邊區人民武裝隊伍,經過兩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在北起五嶺,南瀕大海,東連潮梅,西迄粵漢鐵路的幾十個縣中,廣泛開展游擊戰爭,粉碎國民黨軍隊的迭次進攻,大量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贏得了戰爭的主動權,已經轉入集中主力、配合作戰、全面反攻的新階段。 [2] 
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1948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決定正式成立中共粵贛湘邊區委員會,由尹林平、黃松堅、梁威林、左洪濤、黃文俞、嚴尚民等組成,以尹林平為書記,黃松堅、梁威林為副書記。粵贛湘邊區黨委除管轄原有的五嶺、溺江、九連、江南、江北等地委外,中共中央香港分局還決定將中共珠江三角洲地方委員會也劃歸粵贛湘邊區黨委領導。 [2] 

粵贛湘邊縱隊縱隊發展

1949年1月1日,經中共中央批准,以廣東人民解放軍江南、江北、粵贛邊、北江4個支隊為基礎,在惠東安墩編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尹林平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3] 
1949年1月17日,粵贛湘邊縱隊下令將江南、江北、九連、溺江、五嶺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區所屬部隊統一改編。江南支隊編為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一支隊,以藍造為司令員,王魯明為政治委員,祁烽為副政治委員,曾建為參謀長,劉宣為政治部主任,支隊下轄第二、三、四、五,六、七、八團和獨立第二,二營;粵贛邊支隊改編為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二支隊,以鄭羣為司令員,鍾俊賢為政治委員,曾志云為參謀長,黃中強為政治部主任,支隊下轄第二、三、四、六、七團和獨立第一、二、三、五大隊;江北支隊改編為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三支隊,以黃柏為司令員,黃莊平為政治委員,王達宏為副司令員,陳李中為政治部主任,劉汝深為政治部副主任,支隊下轄第一,二、三、四、五、六團和獨立第一、二營;北江支隊改編為粵贛湘邊縱隊北江第一支隊,以何俊才為司令員,鄧楚白為政治委員(鄧楚白五月調離後,由何俊才兼任),黃桐華為副司令員,葉鏡為參謀長,林名勳為政治部主任,劉少中為政治部副主任,支隊下轄第一、二、三、四、五團,粵贛湘邊區人民解放總隊編為粵贛湘邊縱隊北江第二支隊,以黃業為司令員(黃業後調離,由張華兼任),張華為政治委員,葉昌為副司令員,袁鑑文為副政治委員,陳中夫為政治部主任(陳中夫調離後,由張尚瓊繼任),下轄第一、二團。同時,從五嶺地區抽調兵力,組建粵贛湘邊縱隊贛南支隊和湘南支隊。贛南支隊以劉建華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戴耀為副司令員,金陽為副政治委員;雲昌遇為政治部主任,湘南支隊以劉亞球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李林為副司令員,李同文為副政治委員,金陽為政治部主任(後為唐麟)。 [4] 
粵贛湘邊縱隊成立後,相繼發起猛烈的春、夏季攻勢,捷報頻傳,解放區不斷擴大。1949年9月,國民黨要員對香港《香島日報》發表談話,説:“要保衞廣州,必須確保粵東,尤需守住惠州”。但這一切為時已晚。1949年8月下旬,由葉劍英率領的南下解放軍進入江西,並於9月11日在贛州主持召開了進軍嶺南的軍事會議。根據贛州會議的部署,南下大軍於9月底在華南人民武裝緊密配合下,分左、中、右三路向廣東進軍。 [3] 
從1949年10月上旬開始,兩廣縱隊(以東縱北撤部隊為主體)、粵贛湘邊縱隊從博羅、紫金、河源、海陸豐、惠東向惠州進迫,國民黨守城部隊紛紛棄城而逃。至此,國民黨盤踞東江的武裝部隊幾乎全部被消滅。 [3] 

粵贛湘邊縱隊歷史貢獻

在三年的解放戰爭中,粵贛湘邊縱隊百折不撓,浴血奮戰,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多次進攻和大規模“清剿”,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戰鬥的重大勝利,建立了400多萬人口、縱橫千里的解放區,解放了邊區的大片鄉村和許多城鎮。作戰部隊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由解放戰爭初期的400多人發展到3.8萬多人,為人民解放軍野戰部隊解放廣東鋪平了道路,為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