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名勳

鎖定
林名勳(1922—1982),廣東省英德縣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前曾任中共英東縣工委書記,粵贛先遣支隊和北江第一支隊政治部主任。解放後任英德縣委書記兼縣長,韶關地委書記,華南師範學院黨委書記,廣東省人大常委副秘書長等職。1982年在廣州因病逝世。著有《名勳詩詞選》。 [1-2] 
中文名
林名勳
出生日期
1921年
逝世日期
1982年
出生地
英德市橫石水鎮江古山林屋村

林名勳人物經歷

林名勳早年經歷

林名勳青少年時期,先後在庚戌中學、翁源中學、韶州師範讀書。勤奮學習,品學兼優,對文化、政治理論,肯鑽研,擅長詩詞創作,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讚賞。
林名勳成長在國難深重時期,政治早熟,對黨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抗日戰爭爆發時,他正就讀廣州庚戌中學,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行為,耳聞目睹,義憤填膺,常賦詩關懷祖國和人民的前途和命運。從小愛憎分明,痛恨腐敗無能的國民黨反動政府,痛恨地主豪紳對人民的壓榨剝削。蘆溝橋事變後,學校被迫停課,年僅16歲的林名勳在老師的教育引導下返回家鄉,組織青年參加抗日運動。1938年下半年,廣州淪陷,日寇對粵北各地進行狂轟濫炸。當時名勳已轉到翁源中學就讀,眼看翁源至大坑口公路沿線各圩鎮,特別是舊翁源縣城被炸成廢圩,人民慘遭屠殺,他憂心如焚,賦詩言志:“硝煙瀰漫敵猖狂,濫炸頻頻毀學堂,我亦無心向課本,宣傳抗日走家鄉”。以此表示他堅決參加抗日,保家衞國的決心。為使人民羣眾都起來抵抗帝國主義的侵略,他在翁源中學和家鄉英德江古山村等地分別組織歌詠隊、“救亡室”,進行抗日宣傳工作。

林名勳參與政治活動

日冠侵佔廣州後,廣東省委搬到抗戰後方粵北韶關。省委派出抗日青年先鋒隊到翁源開展工作,發展革命進步力量。林名勳在黨的教育下,思想進步很快,1938年冬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當時,因避敵機轟炸,翁源中學遷到周陂雁鷹石,他是在此入黨的。入黨時,他寫了一首詩:“少年同學喜重逢,共有雄心似火紅。萬里征途從此起,雁鷹石上越高峯”。充分抒發了他參加革命的決心和抱負。入黨後,名勳更加奮發工作,他在中學團結進步同學,發展黨的組織,並和學校的反動勢力進行堅決的鬥爭。1939年暑假期間,黨派他與許足成、郭聯鵬和何俊才等同學,在老師廖翠貞的帶領下,到曲江馬壩參加省委舉辦的黨員幹部學習班。經過一個多月的學習,名勳在政治上一天天地成熟起來,成了黨員骨幹。他回到家鄉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在農村辦農民夜校,發展農村黨的組織。他雖出身於地主家庭,但他同情貧苦農民的疾苦,經常對貧苦農民進行階級教育,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宣傳馬列主義,啓發農民的階級覺悟。經過他艱苦細緻工作,建立起江古山村第一個黨小組,點燃了江古山的革命星火。不久,在他的努力下,英東地區溪板鄉又發展了第二批黨員,建立了第一個黨支部,林名勳兼任支部書記。以後通過這個農村黨的據點為開展英東的革命工作起了很好的作用。1940年初,國民黨第七戰區成立“北江挺進縱隊”,愛國人士莫雄任司令。莫與我黨有聯繫,北江特委通過省委統戰部長古大存對莫雄做工作,派一批黨員骨幹打入北江挺進縱隊工作,任務是團結支持改造這支部隊,使之成為真正抗日的部隊。名勳接到北江特委的通知,要他轉到挺進縱隊,先後在政治大隊和政訓室工作。在政治大隊時期,他積極參加各項抗日宣傳工作和組織工作,很好的完成了黨交給他的任務。這年3月,他和政治大隊的同志為了揭露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陰謀,利用紀念黃花節的機會在英德城廣場召開各界人士羣眾大會。宣傳中國共產黨的三大政策。5月,又在英德中學召開英城各界紀念“五四”青年節,歌唱《青年進行曲》,高呼“堅持抗日,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革命口號。廣大羣眾,羣情振奮,國民黨縣政府的一些政治反動的官員,則受到很大的孤立和打擊。在上述這些政治活動中,林名勳是積極的參與者和組織者。
這一年,國民黨在英德各地成立了軍民合作站。為了掌握這些抗日基層組織,黨組織決定派林名勳任黎洞站副站長。他充分利用這個陣地,密切聯繫羣眾,動員羣眾,做好日寇進攻北江時的各種準備工作。同時在農村建立農民夜校,宣傳黨的抗日主張,發展革命進步力量。9月,國民黨反動派,為防止我黨在“挺二”的革命進步活動,對莫雄部隊實行嚴格控制,把“北江挺進縱隊”改為“北江挺進縱隊幹部訓練所”,削弱莫雄的兵權。北江特委根據這一新情況,進行組織調整把政治面目已暴露的鄺達調走,另調何俊才同志為特派員兼黨支部書記,名勳參加支部的領導工作。黨支部分配他到政訓組工作。政訓組長楊璞如是第三黨人士,思想偏右,副組長黃桐華是第三黨的左派。他根據黨的政策既注意團結第三黨思想右傾的人士,又着重做好教育左派黃桐華等一批人的工作。在黨支部的領導下粉碎了敵人破壞抗日統一戰線的陰謀。後來在他和朱小仲等同志的教育下,使黃桐華的政治覺悟不斷提高,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黃桐華入黨後,使黨能通過他進一步做好莫雄的工作,掌握“挺二”的領導權。這對我黨用革命進步的思想辦好乾訓所,培養武裝骨幹,以及後來改造莫雄的舊部隊,成立北江的真正抗日部隊第五中隊、第九中隊、第四大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幹訓所時期,“挺二”黨支部在學員中發展了一批黨員。為了提高黨員的政治覺悟加強組織紀律性。1941年上半年,名勳根據“挺二”黨支部的決定,在英城“聯茂泰”的商店內秘密舉辦黨員訓練班,主要學習黨的建設、游擊戰術、統一戰線工作等。這些黨員,後來都成為北江抗日武裝鬥爭的骨幹。

林名勳開展鬥爭

1941年,國民黨發動第二第三次反共高潮,由於林名勳在政訓組活動較多,引起“挺二”右派勢力的懷疑,政訓組長楊璞如在一次會上攻擊名勳,並要他離開“挺二”。北江特委為安全起見,批准名勳撤離“挺二”到韶師讀書。在韶師讀書期間他繼續從事學生運動,為黨做了許多工作。韶州師範,當時已遷到仁化。仁化是紅軍長征時經過的地方,在各地留下了許多革命的足跡。林名勳和革命的同學假日訪問城口時,寫下了“長征人去足跡留,鐮斧雙雙刻石頭;更有紅星光閃閃,永同日月照千秋”的詩句。1944年下半年,日寇準備向粵北進犯,北江特委為開展抗日武裝鬥爭,通知韶師黨組織,由名勳帶領地下黨員及進步學生30多人開赴英德,先以“挺二戰時工作隊”名義,後分別到英東各中小學以教書為名,開展各種抗日的準備工作。這時粵漢線形勢非常緊張,日寇正準備隨時打通粵漢線,恢復北江地下黨的組織活動,迫在眉睫。為此,北江特委書記黃松堅派林名勳到廣州找省委委員梁廣彙報和請示工作。省委根據形勢的需要,同意全面恢復粵北地下黨的組織活動。北江特委決定林名勳為英東縣工委書記,負責英東及翁西地區黨的領導工作。為了做好迎接和配合東江縱隊兩個支隊北上抗日,林名勳陪同黃松堅和路東工委書記謝永寬,輾轉英東、翁源各地檢查落實各區組織武裝隊伍的準備情況。
1945年初,日寇北侵,韶關淪陷。東江縱隊北江支隊和西北支隊在中共廣東省委委員梁廣率領下,到達英東魚灣,隨即召開地方黨和部隊領導人的聯席會議。林名勳以英東縣工委書記身份參加了會議。會議分析研究了北江地區形勢,制定了開展抗日活動和建立抗日根據地的計劃。北江支隊到達英東後,積極組織人民羣眾參軍參戰,召開了有各界人士參加的北江東岸國事座談會,成立北江東岸抗日動員委員會。名勳當時主要負責縣委工作,他為開展地方抗日統一戰線和支援北江支隊的工作,獻計獻策,日夜操勞,受到部隊和人民羣眾的稱讚。國民黨反動派看到共產黨領導的北江抗日浪潮日益高漲,革命進步力量不斷髮展,立即勾結起來,向英東翁西的抗日民主政權進行破壞。英東的鄧日池、胡杰夫,翁源的何祖華,曲江的楊永亮等先後向英東的解放區進攻。他們所到之處,殺人擄掠,無所不為。
林名勳積極動員羣眾配合北江支隊堅決打退敵人的進攻,保衞了抗日政權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同年7月,北江支隊為了擴大解放區,向翁西挺進,遭到翁源地方反動勢力何祖華聯防大隊和翁源縣大隊的阻撓。為了消滅翁西聯防大隊,掃除前進的障礙,鄔強支隊長獲悉聯防大隊內有地下黨派人組成的獨立分隊,速與名勳共同研究,提出要獨立分隊作內應,採取智取的辦法。名勳採納了鄔強同志的意見,通知獨立分隊作內應,結果全殲了何祖華的聯防隊,解放了新江和翁城。在翁西成立了抗日動員委員會,打開了抗日的新局面。
1945年下半年,日寇投降後,林名勳調廣州市委協助青年部長林華康管理青年學生的工作。他工作深入,吃苦耐勞,為黨做了許多工作。

林名勳解放戰爭時期

1946年,國民黨反動派發動了全面內戰,在廣東各地進行“清鄉”,殘酷迫害愛國青年和東江縱隊復員人員。黨中央號召全國軍民進行反內戰、反清鄉,要和平、爭民主的鬥爭,組織革命武裝部隊開展反蔣自衞鬥爭。同年冬,中國共產黨廣東區黨委根據中央的指示,決定廣東各地立即恢復革命武裝鬥爭。原東縱北撤後,在翁江各地留下堅持鬥爭的部隊,重新舉起革命大旗,號召人民起來反三徵,反迫害,破倉分糧,堅持自衞戰爭,推翻蔣家王朝。名勳當時已到香港,參加了區黨委舉辦的幹部訓練班,滿懷激情地向區黨委要求回翁江地區工作。
1947年3月,區黨委批准了他的要求,經過長途跋涉,返回翁源黃洞革命根據地,參加了地委領導工作。1938年,抗日戰爭初期他帶領抗日宣傳隊到過黃洞,這次他回到黃洞後,看到人民羣眾的革命高潮,興奮異常寫下了“一別山區已九年,今朝風物勝從前,翁江滾滾滔天湧,奮筆槍桿熱血騰”的詩句。粵贛先遣支隊成立時,區黨委任命他為政治部主任。這一年是翁江地區革命武裝大發展的一年,政治部的任務比較繁重。為了培養青年幹部,他兼任幹訓團團長,親自講課,親自做思想工作。為了加強部隊政治工作,他親自起草文件和小冊子。在“反三徵”、破倉分糧,停租廢債的各種鬥爭中,他深入羣眾,開展工作,總結經驗,做了很多工作。
1948年1月,為了慶祝1947年的偉大勝利,在翁源新江太平山區召開了一次規模很大的慶祝大會,會上他寫了一首對聯在大會場兩邊懸掛,內容是:“太不合理,割落禾頭無米煮。平均土地,掃除蔣賊有田耕”。這首對聯深刻的反映了人民羣眾的要求和願望,至今為解放區的人民羣眾所傳頌。
1948年春,國民黨反動派向翁江地區各遊擊根據地發動大規模的“圍剿”,1月2日,敵人長途奔襲,包圍支隊司令部太平駐地。當時,林名勳正在幹訓團向學員講話,當敵人突然襲擊司令部和幹訓團時,林名勳沉着地組織學員向後山撤退,保護了全體學員的安全。太平戰鬥後,司令部和政治部撤離太平。為了粉碎敵人的“圍剿”計劃,翁江地委決定地委負責人分頭到各縣工作。林名勳和黃桐華到英東、佛岡領導反“圍剿”鬥爭,並以林名勳為北江第一支隊英東指揮部主任。當時,支隊主力團開赴新豐,林名勳只率保衞大隊保護支隊司令部政治部全體人員,轉到英東溪頭山,並在瑤民居住的茅屋裏駐下來,指揮英東的反“圍剿”鬥爭。由於主力團轉到外線作戰,他的擔子是很重的,為了完成地委提出的任務,他到溪頭山不久,即發出《告英東同胞書》,揭露蔣匪軍和地方反動派互相勾結,進攻游擊區,實行“三光”政策的滔天罪行。號召英東人民團結起來,密切配合英東的各個武裝大隊,徹底粉碎蔣匪的“圍剿”計劃。英東人民紛紛組織民兵、農會,拿起武器投入戰鬥。突擊大隊在粵漢鐵路上炸燬國民黨運輸軍務的車輛,在大鎮的金山逕伏擊保安團。第三大隊和飛虎大隊在平原地區和支隊部組織的肅反團一起鎮壓了當地的反動頭子楊成光、郭先基、張桂畲、華嶽山等,英東人民拍手稱快。
敵人得知北一支領導機關轉到溪頭山,把山區的幾條路口封鎖,並多次對溪頭山、九郎洞、滑水山等遊擊根據地進行掃蕩。電台、報社的同志及保衞大隊戰士們經常斷糧捱餓,林名勳和大家一起以水和野菜充飢,並鼓勵大家克服困難,沉着應戰,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英雄氣慨。後來在主力部隊的支援下,終於粉碎了敵人妄圖消滅我領導機關的計劃。
1948年冬,敵人對翁江地區的“圍剿”計劃被我軍粉碎了。1949年1月,廣東人民解放軍北江支隊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北江第一支隊,林名勳仍擔任政治部主任。1949年翁江地區的革命武裝鬥爭,全面轉入反攻,翁源的革命武裝連續獲得三戰三捷,主力團在佛岡則取得了掛牌伏擊戰的偉大勝利。英東的飛虎大隊也消滅了橋頭鎮的聯防隊。接着,主力團和新豐部隊解放了新豐,活捉了國民黨縣長。新豐、佛岡被我解放後,翁江地委決定支隊司令部和政治部機關轉移到新豐遙田和佛岡逕頭等地。當時南下大軍已到達贛南,即將向廣東進軍。名勳為迎接大軍解放廣東,對部隊的政治建設和地方政權建設以及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部隊幹部和人民的好評。

林名勳新中國成立後

新中國成立後,名勳任英德縣委書記兼縣長,並被選為地委委員。土改以後,又被提為地委秘書長、書記等職。地位高了,他牢牢記住毛主席關於七屆二中全會的精神,保持了共產黨員的本色。在領導英德的土地改革和政權建設中,他訪貧問苦,深入基層,虛心學習。他常對幹部説:“中國的解放離不開人民,中國的建設一樣離不開人民。我們是黨的幹部,應該做人民的公僕,對人民説真話辦實事”。他善於團結同志,深入羣眾,調查研究,蹲點抓面,總結經驗,完成黨交給的任務。1957年黨中央向全國發出“開展愛國衞生運動”的號召,名勳親自到樂昌九峯公社總結推廣全國衞生紅旗歧樂村,發動羣眾,搞好愛國衞生運動的經驗。同年,黨中央召開八屆三中全會擴大會議,邀請他列席這次會議,在會上向黨中央毛主席彙報了歧樂村的先進事蹟和經驗。黨中央對此給予高度的評價。
1958年,在“左”的錯誤路線的影響下,廣東各地大反地方主義,名勳被錯誤的打成地方主義分子,撤銷地委書記,下放清遠芋頭崗村勞動。當時他身處逆境,但對黨的事業卻忠心耿耿,堅信有一天會把事情弄清楚恢復他的名譽。到芋頭崗勞動後,他以共產黨人的寬廣胸懷,寫了一首詩勉勵自己:躍進高歌忠務農,情深貧僱共“三同”。為將一顆紅心煉,奮戰田頭樂無窮。他在農村勞動了一年半,貧下中農都同情他,把他當成自己的知心人。
1963年以後,省委對名勳的所謂地方主義錯誤,進行了複查和平反。平反後先後調曲仁礦務局和華南師範學院擔任領導工作。名勳重新走上領導崗位後,不記個人恩怨,更加發奮地為黨工作。他在曲仁礦務局和華南師範學院一共工作了十餘年,深得廣大幹部和師生的好評。
由於長期受到“左”的錯誤路線的迫害,名勳積勞成疾,患心臟病,文化革命後常住醫院。朋友、鄉親、同事、學生不少人去看望他,他熱情相待,問寒問暖。他經常拒收鄉里、縣裏送來的禮物,而卻用自己的有限的工資幫助來探訪他的老區羣眾。他重病在身,還經常關心國家大事。林彪墜機身亡後,他在醫院賦詩討賊。1976年1月8日,他在病牀上聽廣播,獲悉總理不幸去世,含淚寫下了“哭”總理的詩句。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後,他在中山醫綜合病區,含淚寫下了“偉大領袖和導師毛主席永垂不朽”的詩句。這些詩句充分表達了名勳對黨和中央領導同志的深厚感情。
由於名勳同志身體越來越不好,不能擔負繁重的任務,黨組織為了照顧他的健康,決定調他到省人大常委會工作,由人民代表選為省人大常委並負責副秘書長工作。到省人大工作後,組織要他多休息,保重身體,但他一如既往,積極工作。1982年省人大,組織對各大學的視察,他協助人大副主任歐夢覺做組織工作。視察回來,他親自動手寫視察報告。終因操勞過度,舊病復發,在工作中暈倒在地,不幸逝世。他是一位忠誠黨的事業,工作負責,誠懇待人,胸懷寬廣,對黨忠誠的共產黨員。他的思想品質和工作精神,值得後人學習。 [3] 

林名勳人物逝世

因操勞過度,舊病復發,在工作中暈倒在地,於1982年在廣州逝世。 [4] 
參考資料
  • 1.    韶關市史志辦公室合編,鐵骨丹心 懷念早期在粵北工作老同志文選,韶關市史志辦公室,2003.11,第227頁。
  • 2.    唐德亮,曾新友編著,著名詩人寫清遠,四川民族出版社,2018.07,第96頁。
  • 3.    韶關市史志辦公室合編,鐵骨丹心  懷念早期在粵北工作老同志文選,韶關市史志辦公室,2003.11,第227-235頁。
  • 4.    韶關市史志辦公室合編,鐵骨丹心 懷念早期在粵北工作老同志文選,韶關市史志辦公室,2003.11,第2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