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粵語維基百科

鎖定
粵語維基百科是維基百科協作計劃的粵語版本,於2006年3月25日成立,由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負責營運。在2009年10月8日,粵語維基百科有超過11,785篇文章,及超過21,481位註冊用户。粵語維基百科使用者多為香港人,文字句式多以香港習慣為主。
中文名
粵語維基百科
版    本
粵語
成    立
2006年3月25日
負責營運
維基媒體基金會

粵語維基百科概況

名稱
2006年4月,經由投票後決定,Cantonese Wikipedia 命名為“粵語維基百科”,Wikipedia 的侯選有“Wikipedia”,“維基百科”、“棫佳百科”及“域奇百科”。“維基百科”以 25 票當選,“域奇百科”得 5 票,“棫佳百科”得一票,“Wikipedia” 就一票也沒有。Cantonese 的候選有“廣東話”及“粵語”,“粵語”得 19 票當選,“廣東話”得 13 票落選。
2007年4月7日 , 有管理員提出將“粵語維基百科”的名稱更改為“廣東話維基百科”。有指以系統性方言研究要到民國才開始,此前“粵語”之概念不太清,“廣東話”一名系源自大清時,有其依據,正統性不亞“廣府話”、“粵語”。亦有支持者説:“叫‘粵語’好鬼死文縐縐,冇人會話:‘我識講粵語’。”(叫“粵語”過於“文雅”了。無人會説“我會講粵語”)。也有維基人對如此説法沒有廣泛的依據。表示此名稱並不適合。其他觀點也在論壇中提出,包括政治正確、原維基的語言政策和指引、地域主義等等。在沒有共識的情況下,沿用“粵語維基百科”的名稱。粵語維基百科“城市論壇”內的相關討論。
特點
更進一步的訊息可能會在或討論頁或擴充請求中找到。請在擴充章節後將此句子移除。部分文章是從中文維基百科上翻譯過去的,也有不少是翻譯自英文維基百科。有些特色條目(正文)的篇幅,不如中文維基百科的相同條目。
參與狀況
截至2009年8月25日,粵語維基百科共有文章11,467篇,計入討論面,重定向頁等頁面後,共有43,004個頁面,總共有327,851次編輯。參與人數方面,總共有20,261位註冊用户。管理人員方面,粵語維基百科共有10名管理員,以及一位事務員,負責站內日常的維護工作。
粵語維基百科的參與者多為香港人,文字句式多以香港習慣為主,廣東及廣西方面的編輯者仍然偏少。

粵語維基百科發展歷史

創立及初期狀況
2006年3月25日,粵語維基百科正式成立,在此之前,粵語維基百科已經在孵化箱中存在了兩年。創建初期的條目很多是地理類的條目,如zh-yue:香港,zh-yue:澳門,zh-yue:廣州,zh-yue:新加坡等。創建初期的另外一項重要工作是用户界面的翻譯。
粵語維基百科的管理制度也在不斷髮展。2006年4月,元維基授予粵語維基用户Shinjiman,HenryLi和Deryck Chan臨時管理員權限。2006年8月,Shinjiman成為粵語維基百科的事務員。
使用者增長
2009年是粵語維基百科註冊用户迅速增長的時期,從2009年1月26日到2009年5月21日期間,註冊用户從11,882上升到16,618,增幅40%。但是,也有觀點認為其中很大一部分增長來自於跨語言用户。
條目數量的增長
2006年9月8日,粵語維基百科的文章數達到1000。
2007年4月28日,粵語維基百科的文章數達到2900篇,首次進入維基百科條目數前100名之列。
2007年9月23日,粵語維基百科的文章數達到5000。
2009年1月26日,粵語維基百科的文章數達到10000。

粵語維基百科差異

背景介紹
中文維基百科中存在繁體字簡體字的問題,在粵語維基百科中同樣存在。來自廣東、廣西等地的粵語使用者使用簡體中文,而來自香港、澳門等地的粵語使用者則使用繁體中文。由於各地粵語使用者對於同一事物所用的名稱基本一致,因此中文維基百科中的各地詞語轉換問題在粵語維基並不明顯。
繁簡轉換前的情況
由於粵語維基建立時主要的參與者為香港地區的人,因此在粵語維基中的文章形成了統一使用繁體的傳統。這曾經引起簡體中文使用者的不滿,並使部分人認為粵語維基百科排斥簡體字用户。為了繁體字與簡體字的問題,粵語維基曾經進行了多次討論。
繁簡轉換工具試用
2009年5月4日,管理員Hillgentleman將用户Sl編寫的繁體與簡體轉換的Javascript代碼改造為一個“架生仔”(即中文維基百科的“小工具”),首次為粵語維基百科提供了繁體字簡體字的轉換功能。目前這個功能仍然處於試用期,存在無法進行詞語轉換、非文章內容的繁體字無法轉換等問題,但是,這是粵語維基百科解決繁體字與簡體字問題的第一步。儘管這個工具啓用之後,簡體字的用户已經可以用簡體來瀏覽粵語維基百科的內容,但是文章的源代碼仍然統一使用繁體。如果有用户使用了簡體,管理員不會對該用户進行警告之類,但是會直接將所有簡體字替換為繁體。(這個工具曾經在2009年6月15日Mediawiki升級後失效,並於2009年7月6日修復)。

粵語維基百科批評

一些批評認為,由於粵語維基百科中文維基百科同樣是用漢字書寫,因此粵語維基百科沒有存在的必要。不過,隨着越來越多各個國家各種方言的維基百科的建立(其中包括多個漢語維基百科),粵語維基百科的存在已經有了較多可供參照的例子。也有人認為,所謂方言只是官方重視一種語言而輕視另外一種語言的結果,實際上語言之間本無所謂方言,粵語並不是一種方言而是一種獨立的語言。另外有人認為,使用同一種文字並不能否定粵語維基百科的獨立存在性,例如多種歐洲語言都使用拉丁字母,但並不妨礙它們成為獨立的語言。
在中文維基百科成立的早期,由於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數還很小,急需人手進行完善,曾經有人提出粵語維基百科會分散參與中文維基百科的人手,同時在另一極端,又認為粵語維基不會吸引到參與者。不過,隨着中文維基百科參與人數的迅速擴大以及其他漢語維基百科的成立,這種質疑已經逐漸減弱。
另外有人認為粵語維基百科增長速度緩慢,且影響力不足。不過,這些都是一個維基百科建立初期會遇到的問題。此外,粵語維基百科的規模在漢語維基百科中處於第二位,僅次於中文維基百科。
粵語用字用詞
有批評意見認為,粵語的很多常用字的正確寫法並未查明,部分詞彙也沒有標準的寫法。這是粵語維基發展中一個客觀存在的問題,為了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粵語維基百科設有專門的版面來規範字詞的用法。參見粵語維基的相關版面:
另外有人認為,有不少的粵語用字無法顯示。不過這個問題可以通過使用統一碼(Unicode)得以解決,而並非粵語維基百科本身特有的問題。在中文維基百科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例如__。有人認為粵語維基百科的文章中有過度口語化的現象,例如“嘢食”,此名稱難登大雅之堂,書寫時只用食物、食品。對此,粵語維基的答批評中有這樣的迴應:“維基是實用的工具,非大雅之堂。過度口語化的質問,在20世紀初白話文運動時不知出現過多少次。”
有批評意見認為粵語維基百科中使用了過多的粗口字,甚至以粗口字作為性器官的名稱,令文章不堪入目,並認為這是粵語維基特有的現象。不過,粵語維基百科中除了專門介紹這些字的文章外在其他的文章中很少使用粗口字,此外以粗口字作為文章名的現象在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中也存在,例如en:fuck,甚至更多en:category:profanity。
繁簡爭議
有人認為粵語維基百科只使用繁體字,沒有照顧到簡體字用户的的需要。針對這一批評,2009年5月4日,粵語維基百科走出了繁簡字處理的第一步,見各地中文差異所帶來的問題一節。
地域中心問題
由於粵語維基百科的參與者多為香港人,有人認為粵語維基百科很可能會出現地域中心。不過,粵語維基百科並不拒絕香港以外的地區的用户的編輯,也不會對這些文章進行刪改以使這些文章符合香港的特點。

粵語維基百科註釋

在粵語中“文縐縐”,通常指過份、不合適的文雅。
2009年5月21日,粵語維基統計頁面顯示過去一個月中有編輯的用户數為184人,佔總用户數的1.1%,略高於中文維基百科同一時期的比例0.95%。
截至2009年1月26日(成立尚不足3年),粵語維基百科已經有超過10,000篇文章。而中文維基百科在成立三年多時條目數才突破50,000。考慮到中文使用者與粵語使用者的人數差別,粵語維基的增長並不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