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米公祠

(湖北省襄陽市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米公祠,位於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沿江大道2號,原名米家庵,是為紀念北宋四大家之一的米芾而修建的祠宇。始建於元,擴建於明,佔地約16000平方米,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米芾紀念建築。 [4]   
米公祠前後為四進院落,坐北朝南。祠內主要由潔亭、拜殿、寶晉齋、仰高堂等建築以及新建的碑廊和東、西兩苑組成。建築中仍保留着元磚、明代古樹以及清代建築、石刻和康熙年間建造的45塊碑刻和其它碑刻145碣。祠內亭台廊榭錯落有致,四百餘年的明代銀杏巍峨參天。 [4] 
1956年,米公祠及其石刻被公佈為湖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米公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米公祠
外文名
Migong Temple
地理位置
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沿江大道2號
所處時代
明清時期
佔地面積
16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門票價格
25元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6-668-3-371

米公祠歷史沿革

米公祠
米公祠(3張)
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於元朝。 [1] 
明朝,進行了擴建,後改名米公祠,是為紀念中國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
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後由米芾第十八代孫米瓚、十九代孫米爵、二十代孫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 [1] 
民國時期,米芾27世孫米高秦千方百計保管米公祠中45塊石刻,使之倖免於戰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米高秦主動獻出石刻,運至米公祠存放。國家曾撥款對米公祠多次進行維修。 [1]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襄陽市人民政府又先後擴建了仰高堂及左右二苑。 [2] 

米公祠建築格局

米公祠格局

米公祠佔地約16000平方米,由左右三個部分、前後四進院落組成。左右部分各為東苑和西苑,中間為前後四進院落,從大門到最後依次為牌門樓、前院、潔亭、拜殿、二院、碑廊、寶晉齋、天井、後院和仰高堂等。 [2] 
米公祠 米公祠

米公祠特點

整組建築,層次分明,秩序井然,怪石嶙峋,花木扶疏,亭台樓閣,錯落有致。拜殿前立米芾石像一尊,線條洗練。 [2] 

米公祠主要建築

正門
正門牌坊立於中軸線最南端,五疊重檐、磚石結構的牌坊矗立在高高的台階上,宏偉大氣。有清光緒元年文淵閣大學士單懋謙題寫的牌坊匾額——“米公祠”三字。 [6] 
米公祠牌坊 米公祠牌坊
潔亭
進入大門是樹木葱鬱,環境幽靜的庭院,院中立有一座精緻的六角亭,名為“潔亭”。記載米芾有潔癖,流水衝手,不用布擦,採用甩雙手的方法來乾燥的傳説。 [6] 
潔亭 潔亭
拜殿
走過庭院便是“拜殿”。殿前建有一座“米公祠”牌樓,牌樓前的庭院中立有兩塊石碑,西側一塊石碑上刻的是“米家山水”,為方毅題書。東側一塊石碑上刻的是“米氏故里”,為中國書協主席沈鵬題書。兩塊石碑如屏障給視線以阻隔。穿過拜殿,又見一庭院,院中有一棵銀杏樹,枝繁葉茂,為明萬曆年間所植。院中立有一尊米芾的石刻雕像,旁邊置幾塊奇石,米芾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院兩側廂房牆壁上鑲嵌數十塊米芾、蘇東坡、黃庭堅、蔡襄、趙子昂、孫過庭等書法石刻精品。還有十數通有關史料、碑記、題詩等刻石,如《米襄陽志林序》《米氏宗譜序》《米氏世系述》及《米氏宗氏序》等。 [6] 
米氏故里 米氏故里
寶晉齋
而後“寶晉齋”呈精緻的四合院式,是米公祠的核心建築,原是米芾的書房。因重修時增高了建築的高度,加高台基和新建兩側廡房襯托,使寶晉齋成為統攝全園的建築之一。 [6] 
寶晉齋 寶晉齋
仰高堂
“寶晉齋”後17米處是氣勢恢弘的“仰高堂”,為瞻仰先主遺風的地方。三層七開間歇山頂建築,增加祠院的層次感。 [6] 
仰高堂 仰高堂
東苑、西苑
在中軸線主體建築的兩側有東苑、西苑,內建亭台廊榭、水池曲橋、嶙峋怪石、樹木花草、魚水依依,令人心曠神怡。中軸線西側是一個精緻的園林,叫“西苑”。曲橋亭榭點輟其間,澄波漣漪;數條錦鯉悠然自得,引人思古、訪古之幽情。東側名“東苑”,藝寶舫、亭台樓閣、疊石與水體渾然一體。 [6] 

米公祠文物遺存

門匾
拜殿門匾為石刻“米公祠”楷體大字,為清代文淵閣大學士單懋謙所題。 [2] 
屏風
拜殿正面屏風上掛着一幅線刻米芾雕像拓片。其橫批“顛不可及”是米芾的23世孫米初傳所提,意為米芾的書法達到巔峯造極的地步,無人可及;其舉止癲狂,性格粗獷也是無人能比。兩側配的對聯是“衣冠唐制度;人物晉風流”。展現米芾雖是北宋時期的人,但他喜歡模仿唐朝人穿衣服,喜歡收藏晉代人的書畫作品。 [6] 
石苑
石苑,位於寶晉齋東側的過道里,收藏有70餘件明清時期的碑刻石雕,另有唐碑一塊,其中“鄭公祠”“羊杜二公祠”“荊襄屏障”等匾額,以及清代襄陽知府撰寫書碑的《三瑞亭記》等記事碑。 [2]  廊壁陳列着米芾、蘇軾、黃庭堅、蔡襄等書法石刻100多塊,以及當代著名書法家為米公祠留下的墨跡石刻30多塊。 [5] 
牌匾
寶晉齋過堂門楣上方的“寶翰藏珍”的牌匾。意為齋內珍藏有米芾的書法作品及米芾後裔摹刻的米芾書法作品45碣,其他碑刻145碣。 [6] 

米公祠歷史文化

選址相地
米公祠位於今襄樊市樊城西南隅。在緩坡階地設建,座北朝南,面臨滔滔漢江、濱江大道,隔漢江與襄陽城及峴山遙遙相望。古渡、古碼頭、山川與文化氣息濃厚的米公祠相映襯,形成“藏風得水”的多層次環境格局。面朝漢江,有利於夏日迎接來自水面的南來涼風,享舟楫之便;緩坡階地一可避免洪澇災害,二得開闊視野。面水、臨路、環山協調了米公祠內部小環境,使祠內園林草木豐茂,生氣勃勃。 [6] 
相關人物
米芾畫像 米芾畫像
米芾(1051~1108年),初名黻,元佑六年(1091年)改名芾,字元章,號火正後人、鹿門居士、襄陽漫士、海嶽外史等。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後遷居丹徒(今江蘇鎮江)。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 [7] 
米芾能詩擅文,書畫功底頗深。隸、篆、草、楷、行各體皆通,尤以行、草造詣最高,天資高邁、人物蕭散,米芾冠服效唐人,喜奇石,有潔癖,因其行為詭異,故人稱“米顛”或“米痴”。工繪畫,所作山水樹木簡略,煙雲掩映,故世稱“米家雲山”。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米芾的書法啓蒙老師為襄陽書法家羅讓, [2]  後是歐陽詢柳公權,字體緊結,筆畫挺拔勁健,後轉師王羲之、王獻之,體勢展拓,筆致渾厚爽勁,自謂“刷字”,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代四大書法家。 [7]  其繪畫擅長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書法中的點入畫,用大筆觸水墨表現煙雲風雨變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稱米氏雲山,富有創造性。 [7] 

米公祠文物價值

實拍米公祠美景寫真冊
實拍米公祠美景寫真冊(17張)
米公祠是研究米氏書法繪畫藝術及中國書法史的重要資料庫,被譽為"千年書家聖地,南派國林典範"。 [3] 

米公祠保護措施

1956年,米公祠及其石刻被公佈為湖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06年5月25日,米公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米公祠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米公祠位於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沿江大道2號。 [8] 
交通信息
自駕:自湖北省襄陽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米公祠,路程約4.8千米,用時約10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