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篾,漢語二級字 [4]  ,讀作篾(miè),本義指薄竹片,可以編制席子、籃子等。 [3] 
中文名
部    首
泛    指
劈成條的蘆葦高粱稈皮等
讀    音
miè
注    音
ㄇㄧㄝˋ
總筆畫
17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篾miè
⒈ 劈成條的竹片,亦泛指劈成條的蘆葦、高粱稈皮等:竹篾。葦篾兒。篾席。篾條。篾青(指竹子的外皮,質地柔韌)。篾黃(指竹子篾青以裏的部分,質地較脆。亦稱“篾白”)。 [3] 
基本詞義
◎ 篾 miè
〈名〉
(1) (形聲。從竹,蔑省聲。本義:薄竹片,可以編制席子、籃子等)
(2) 同本義 [bamboo split(strip)]
笢,竹膚也。從竹,民聲。——《説文》。按,竹外青也,亦謂之筠析者,聲轉謂之篾。
敷重篾席。——《詩·顧命》
篾簍挑將水邊貨。(貨:賣)——唐彥謙《蟹》
(3) 又如:篾巴(竹籬笆);篾索(竹篾編的繩索);篾席(竹篾編的席子);篾絲(竹篾劈的細絲);篾簍(竹編的盛器。多為圓桶形);篾籃(竹籃子);篾籠(竹籠);篾纜(竹篾編製成的繩索)
(4) 泛指葦子或高粱稈上劈下的皮 [the rind of reed or sorghum]。如:葦篾兒 [3] 

古籍釋義

廣韻》《集韻》《韻會》莫結切《正韻》彌列切,𠀤音蔑。竹皮也。《書·顧命》敷重篾席。《傳》篾,桃枝竹。《疏》篾,折竹之次靑者。《宋書·明帝紀》太妃乘靑篾車,隨相檢攝。《詩·韻輯略》蔓也。今蜀及關中亦謂竹篾為蔓。
竹名。《張衡·南都賦》其竹則籦籠䈽篾。《李善注》篾,桃枝也。
小貌。《揚子·方言》木細枝謂之杪,江淮陳楚閒謂之篾。《注》篾,小貌也。 [2] 

常用詞組

  1. 篾刀 mièdāo
一種用來劈竹片的厚背刀
  1. 篾工 miègōng
  2. (1) 用竹篾編制器物的工作
  3. 篾黃mièhuáng 竹子的內層皮
  4. 篾匠 mièjiàng用竹子的薄片編制用品的手藝人
  5. 篾片 mièpiàn
  6. (1) 用竹子莖剖分的薄層
  7. (2) 舊指豪門富家幫閒的清客(內中有一個稍為讀過兩天書的,卻是這一班人的篾片。——《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8. 篾器
篾(mie),薄竹皮,可以編制席子、籃子等。韓《奉和峽州孫舍人肇荊南重圍中寄諸朝士》:“黃篾舫中梅雨裏,野人無事日高眠。”浙江多山,盛產毛竹,甬紹人靈巧的雙手,將毛竹表層剖劈成細細的篾青絲或薄薄的篾青條,串織編製成長、圓、扁、方形或肖形儲放物品的篾籃。這種盛器民間亦稱篾盒、篾簍、篾罐等。因其外形美觀、質地堅韌、輕便實用、製作精巧,深得舊時上海人的青睞,故源源不斷地進入上海尋常百姓家。到20世紀70年代以前,大約一半以上的滬上人家中或多或少擁有此類傢什。
由於篾籃器在上海有着巨大的市場,清後期眾多的甬紹篾匠也紛紛登陸上海灘設鋪開店,以製作銷售此物品為生。上海的老城內還遺留下一條名叫篾竹街的舊時小巷。徜徉其間,從古巷斑駁的舊痕陳跡中,依稀可窺昔日沿街兩旁竹篾鋪號鱗次櫛比的繁盛景象。舊時藝匠劈竹剖絲聲,商販店主吆喝聲,買家行人嘈雜聲,彷彿又在耳邊迴盪。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