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篾匠

鎖定
用竹篾製造器物的手工藝者。篾匠手藝是一門細緻活,要經過多年磨練才能精通,掙的是辛苦錢、手藝錢。用竹篾編制的筲箕、籮、筐等,歷來是農村的生活生產用具。雖工藝繁瑣,但價格便宜,現從事這一職業的多是留守老人 [4] 
在中國是一門古老的職業,隨着塑料製品的出現,篾製品幾乎被淘汰,近年來隨着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篾製品又逐漸有了一定的市場。現在篾制工藝品也很受人們的歡迎。篾匠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劈篾,把一根完整的子弄成各種各樣的篾,首先要把竹子劈開,再把它不同的部位做成各種不同的篾。
中文名
篾匠
外文名
craftsman who makes articles from bamboo strips
性    質
職業類型
操作材料
類    型
手藝
分    佈
有竹子分佈的地區

篾匠解釋

讀音:篾miè 匠jiàng
“篾”指劈成條的竹片,篾匠的基本功就是把一根完整的竹子弄成各種各樣的篾。
篾匠在中國是一門古老的職業,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會用到很多篾制用品,但隨着塑料製品的出現,篾製品幾乎被淘汰,隨着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篾製品又有了一定的市場,篾制工藝品也很受人們的歡迎. [1] 

篾匠工藝特點

篾匠工具

篾匠的工具看上去不很複雜,一把將竹子盤成細篾的篾刀,是必備的工具。再就是小鋸、小鑿子等,還有一件特殊的工具就是:“度篾齒”,這玩意兒不大,卻有些特別,鐵打成像小刀一樣,安上一個木柄,有一面有一道特製的小槽,它的獨特作用是插在一個地方,把柔軟結實的篾從小槽中穿過去後,蔑的表面會修飾得更光滑和圓韻,這種刮蔑方式起到打磨的作用。

篾匠製作工藝

篾匠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劈篾,把一根完整的竹子弄成各種各樣的篾。
首先要把竹子劈開:一筒青竹,對剖再對剖,剖成竹片,再將竹皮竹心剖析開,分成青竹片和黃竹片。然後再根據需要,竹皮部分,剖成青篾片或青篾絲。剖出來的篾片,要粗細均勻,青白分明。再把它不同的部位做成各種不同的篾。
總的來説篾匠的基本功包括:砍、鋸、切、剖、拉、撬、編、織、削、磨。
據深入瞭解,竹的青篾絲柔韌且極富彈性,可以剖成比頭髮還細的青篾絲,青篾最適合編織細密精緻的篾器,加工成各類極具美感的篾制工藝品。黃篾柔韌性差,難以剖成很細的篾絲,故多用來編制大型的竹篾製品。
砍的扁擔,要上肩輕鬆,剛韌恰當;編的篩子,要精巧漂亮,方圓周正;織的涼蓆,要光滑細膩,涼爽舒坦。篾匠手藝是一門細緻活,要經過多年磨練才能達到精熟的程度.

篾匠職業現狀

篾匠衰退

南屏村 篾匠 南屏村 篾匠
篾匠對很多年輕人來説,是個陌生的詞語。隨着塑料製品的出現與普及,木製品和篾製品在日常生活中逐漸被淘汰,而與這兩類生活用品息息相關的箍桶匠和篾匠也日漸沒落。 [2] 
南屏村篾匠——小鳥 南屏村篾匠——小鳥
地處中國大陸最南端的雷州半島,過去山林密佈,熱帶叢林鬱鬱葱葱,竹是常見之物。由於山林裏竹子和藤類都多,雷州半島當地的老百姓日常用具很多是用竹子加工而成,如提籃、筲箕、撮箕、籮筐、揹簍篩子簸箕等等。竹器美觀大方,牢固結實,經久耐用,所以,雷州半島地區做篾匠的人也有不少。

篾匠機會

家住普陀展茅茅洋的馮安,已經60多歲,從事篾匠這一行也有40多年了。和很多同行一樣,馮安也曾因為這一行的沒落而退出過。後來因為一個轉機,馮安又重新投身於篾匠行列。“漁民捕上來的蟹,都盛在沈家門水產碼頭上的蟹籮裏,沒有蓋子,螃蟹要往外爬,太實的蓋子,要把蟹籮裏的蟹憋壞。 ”馮安説,用篾和包裝帶編織成的蟹籮蓋既能防止蟹外爬又能透氣,受到了漁民們的歡迎,也讓他找到了新商機。
馮安在家裏弄了一個小作坊,他負責劈竹子,他的妻子負責將劈好的竹子纏成圈,同時又僱了幾個鄰居來打包裝帶,幾個人分工合作,一天大概能賣掉700多個蟹籮蓋。馮安告訴記者,去除人工費、竹子和包裝帶的成本,他們夫妻倆一年做蟹籮蓋的收入大概有七八萬元。
靠着適應市場需求,做蟹籮蓋,幾乎要被遺忘的篾匠有了用武之地,不但解決了經濟來源,也讓自己的手藝有了新出路,可以説是兩全其美。
篾匠 篾匠
浙江常山縣老篾 匠章嘉水,做篾 匠活從爺爺手上一直傳到他手上,帶了9個徒弟,與父親章華林一道,10多人在各村生產隊連續幹一個多月的篾匠活,在常山縣城鄉範圍知名度都高了起來,為行業公認有名的篾匠師傅。到了1985年,也不再做篾匠活。
2014年在常山縣經信局幹部鼓勵下,章嘉水以竹書鞋匾、拜年細竹籃、竹藝玉冠瓶3件作品參評,獲2014年衢州民間工藝大師 [3] 
篾匠的“逆襲”為傳統工匠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在守着舊手藝的同時,我們是否能尋找一些新的創意與突破,使自己的手藝與時俱進,免於流失。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