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範永鬥

鎖定
範永鬥,祖籍山西介休。生活於明末清初張家口,為明末清初晉商之代表人物。清定鼎中原後,雍正年間賜範氏後代太僕寺卿,用二品服。
中文名
範永鬥
祖    籍
山西介休
職    業
晉商
時    代
明末清初
居住地
張家口
身    份
晉八大商(即後來的八大皇商)之一

目錄

範永鬥生平

範永鬥 範永鬥
範永鬥,祖籍山西介休。生活於明末清初的張家口。早在明朝初年,範氏就在張家口和蒙古地區做生意,歷經七代,傳至範永鬥成為張家口地區對滿蒙貿易的漢族大富商,時人稱其“賈於邊城,以信義著”。當時,居於東北的女真族建立後金,由於和明王朝的敵對關係,他們所需要的軍事、生活物質,只能通過張家口的貿易市場獲得,也就是以張家口為基地運轉過去,範永鬥和其他七家商人就開始做這方面的生意,“與遼左通貨財,久著信義”。據道光年間的《萬全縣志》記載:“八家商人者皆山右人,明末時以貿易來張家口。
曰:王登庫、靳良玉、範永鬥、王大宇、梁家賓、田生蘭、翟堂、黃永發,自本朝龍興遼左,遣人來口市易者,皆此八家主之。”由於八家商人為清王朝的建立作出了貢獻,所以清朝定鼎後,順治帝沒忘為入主中原建立過赫赫功業的八大商家,在紫禁城設宴款待,並賜給服飾。順治還要給他們封官賞爵,八大商家受寵若驚,竭力推辭。於是,順治帝便將他們封為“皇商”(籍隸內務府)。範永鬥被命主持貿易事務,並“賜產張家口為世業”。其餘七家,亦各有封賞。【但此事遍查 《大清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實錄》(清實錄順治朝實錄)144卷,未果。存疑。】從此,範永鬥等取得了別的商人無法享有的政治經濟特權。他不但為皇家採辦貨物,還借勢,廣開財路,漫天做起買賣來。他除經營河東、長蘆鹽業外,還壟斷了東北烏蘇裏、綏芬等地人蔘等貴重藥材的市場,由此又被民間稱為“參商”。轉眼,範永鬥成了擁有數百萬之富的大皇商,為八大家中之佼佼者。
後來,繼承並發展範永鬥事業的是他的孫子範毓馪。在他手裏,把範氏家族的商務推到了登峯造極的境地。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準噶爾部再次叛亂。清政府急派重兵征討。當時由於路途遙遠,且多經沙漠地帶,運送軍糧成了一個突出的困難。範毓馪得知此情後,根據自己從小隨父在塞外經商,熟悉道路的有利條件,認真核計,與弟範毓皛聯名呈請當朝,自願以低於朝廷運糧1/3的費用運送軍糧,康熙聞奏,立即批准。從此,到乾隆年間,他們多次“力任挽輸,輾轉沙漠萬里,不勞官吏,不擾閭閻”,所運軍糧都是“剋期必至”。其間或受敵襲,或中途變更運糧計劃,幾度蒙受重大損失,也都由範氏個人承擔下來,節約國費以億兩計,為平定叛亂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個人犧牲和貢獻,客觀上順應了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的歷史趨勢。
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賜範毓馪職太僕寺卿,用二品服。從此,範氏為皇商兼獲高官,名噪一時。這在清朝200多年的歷史上也是罕見的。範毓馪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去世,他(範毓馪)是進入《清史稿》的惟一商人。

範永鬥歷史貢獻

推動了中原地區與北方草原的貿易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