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範樹德

鎖定
範樹德(1907-1989),出生於無極縣東朱村一個農民家庭裏。1922年考入保定河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1925年經同學王鶴壽(原中紀委書記)介紹加入共青團後直接轉入黨。在學校因開展聲援上海學生、工人的“五卅”運動,和開展各種革命活動,被反動當局開除校籍。後經人介紹考入黃埔軍校,為第四期學生。1926年10月畢業後,到葉挺獨立團任中尉連指導員,團輜重隊隊副、會計。曾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7月調入武漢政府警衞團,任少校團副兼輜重隊隊長(相當於團後勤負責人)。 [2] 
1989 年,在桂林逝世。 [1] 
中文名
範樹德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7年
逝世日期
1989年
畢業院校
河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
黃埔軍校
職    業
軍人
出生地
河北省無極縣

範樹德人物生平

範樹德(1907-1989),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原紅軍將領。河北無極人。1925年秋,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入伍生總隊。同年 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3月,正式升入第四期學生隊,編在經理科大隊第一隊。同年10月畢業後,參加北伐,任七十三團輜重隊副隊長。1927年6月,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衞團成立,盧德銘任團長,範樹德任少校團附兼輜重隊隊長。8月初,隨盧德銘警衞團東下南昌,準備與起義大軍匯合。後因南昌起義部隊已南下廣東,警衞團轉到修水休整,並將部隊改編為江西省防軍暫編第一師,餘灑度任師長,範樹德任師部經理處處長。9月9日,參加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經理處處長。9月29日,秋收起義部隊進行三灣改編,範樹德任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翰重隊隊長。跟隨毛澤東上井岡山。
1928年5月,朱德、毛澤東井岡山會師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後,範樹德任軍部軍需處處長。1929年1月,在毛澤東、朱德率領下隨紅四軍進軍贛南閩西。1930年6月,紅一軍團成立後,調任紅一軍團第六軍軍需處處長(軍長黃公略);不久紅六軍改稱紅三軍,仍任軍需處處長。1931 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後,範樹德被任命為總經理部部長(政治委員葉季壯)。後總經理部改稱總供給部,仍任部長。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徵後,範樹德任中央軍區供給部部長,不久又任贛南軍區參謀長,留在中央蘇區堅持游擊戰爭。1935年,在湘贛邊境遭國民黨軍隊襲擊,範樹德受傷被俘後,在國民黨軍界做事。全國解放後,被關押改造。1975年3月,被特赦釋放。隨子住在廣西桂林,曾任桂林市政協委員。1989 年,在桂林逝世。 [1] 

範樹德軼事典故

1927年7月調入武漢政府警衞團.武漢政府警衞團在團長盧德銘(中共黨員,秋收起義任總指揮)領導下,從武漢南下南昌,因沒有趕上南昌起義,他們便遵照黨中央的指示,在修水縣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湖南秋收起義,和何長工等人一起設計並製作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面軍旗。
秋收起義失利後,範樹德堅決支持毛澤東向井崗山進軍的正確主張,他們帶領800人的殘軍來到了永新縣的三灣村,經過著名的三灣改編後,原三個團的建制縮編為一個團,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步兵第一團”。範樹德任該團團副兼輜重隊隊長,1928年4月,朱、毛井崗山會師後,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範樹德任軍需處處長,成為井岡山時期紅軍後勤工作的最高領導者,軍需處下設財政科、會計科、糧食科、被服廠、糧庫、運輸隊、造幣廠等機構,在各種物資非常緊缺的情況下,軍需處克服重重困難,保障了紅軍戰士的生活和作戰的需要。
井岡山,方圓500裏“口不滿二千,產谷不到萬擔”,所產糧食僅夠當地羣眾自用,為了解決井岡山紅軍的吃糧儲糧問題,軍隊開展了下山挑糧活動。指戰員們紛紛報名參加,朱德軍長也要下山挑糧。戰士們擔心朱軍長年過40歲,軍務繁忙,怕累壞身體,就把他挑糧的扁擔藏了起來。後來他親自找到範樹德,讓他再準備一根扁擔,據範樹德回憶“我當即帶上勤務兵,到桃寮村張家祠附近找到一個姓張的老闆娘(當時紅軍對當地中年以上婦女的稱呼),用一個銅板向她買了一根毛竹,削成兩根扁擔,一根送朱德同志,另一根我留着自用。在朱德同志的那一根上,我用毛筆在一端寫上:‘朱德扁擔’,另一端寫上‘不準亂拿’八個字。朱德笑着説:‘好啊,明天就用上了’。”這八個字的順序是分別從扁擔的兩頭向中間寫去。
解放後,當年朱德軍長的通信員朱良才上將,在《星火燎原》書上發表《朱德的扁擔》文章,從此這個故事傳遍了天下。教育部門又根據這篇文章縮寫成短文編入小學語文課本。範樹德看到朱良才文章後,他作為這個故事的經歷者和見證人,在《文史通訊》一九八二年第三、四期撰文指出了一些與事實有出入的地方,尤其是在朱德扁擔上寫的並不是“朱德記”三個字,而是範樹德親筆寫的那八個字。
2001年6月《解放軍報》又發表了朱良才口述《常想起藏朱德扁擔的日子》的文章,更正了他自己過去回憶中的一些不實之處。他説:“藏朱德扁擔的人就是我,可他(朱德)仍不罷休,找到軍需處長範樹德,讓花一個銅板買了一根毛竹為自己做了一根扁擔,還特地寫上了‘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字,又高高興興地下山挑糧去了。”
井岡山革命歷史博物館知道這一歷史真相後,經多方調查研究和考證,認定範樹德的回憶是正確的,並派出專人帶着一根用井岡山毛竹削好的扁擔,專程前往範樹德晚年居住地桂林市(範樹德當時是桂林市政協委員)。請他在扁擔上重新題寫這八個字。他在扁擔上寫好字後,來人高高興興地返回井岡山,一位細心人突然發現“朱德扁擔,不準亂拿”的“亂”字,當年必定是繁體字,而範樹德卻寫成了簡化的“亂”字,明眼人一看便知是件不真實的複製品。為了改正這一瑕疵,還歷史原貌。隨後又第二次派人帶着扁擔赴桂林讓其重新寫。然而,想不到的是範樹德已經去世。現在井岡山革命歷史博物館展出的朱德的扁擔,就是範樹德書寫的帶有簡化字“亂”字的八個字,歷史給人們永遠留下了這點遺憾,同時也留下了朱德扁擔故事背後的故事。 [2] 
參考資料
  • 1.    王永均著.黃埔軍校名將傳.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7:363-364
  • 2.    耿兵海.範樹德與“朱德扁擔”[N].石家莊日報,2011.05.28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