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筧橋中央航校

鎖定
筧橋中央航空學校是1928年11月成立於南京的中央軍校航空隊,是中國空軍的搖籃之一。1930年,蔣介石決定在原中央軍校航空班的基礎上,擇址杭州筧橋蠶校(現浙江理工大學),擴建為中央航空學校。
1930年,蔣介石決定在原中央軍校航空班的基礎上,擇址杭州筧橋,擴建為中央航空學校。1931年春,校舍和機場等建成。抗戰爆發後,航校先後遷往雲南昆明巴基斯坦拉合爾,並改名為中央空軍軍官學校,而筧橋機場作為空軍的主基地使用。至抗戰勝利學校又遷回杭州原址。1948年冬,遷往台灣。 [1] 
中文名
筧橋中央航校
成立時間
1928年11月
成立地點
南京的中央軍校航空隊
簡    介
中國空軍搖籃之一
首任校長
蔣介石
知名校友
梁添成劉粹剛

筧橋中央航校航校簡介

筧橋中央航校飛機 筧橋中央航校飛機
航校聘美國人為顧問,並向美國購買費力提、道格拉斯、可塞等型號飛機作教練用機。學校設飛行科、機械科(從第4期開始設立)。學習內容有飛行學、航行學、飛機構造學、發動機學、空軍戰術無線電通訊及英語。
中央航空學校旨在培植空軍人才。學員為年齡在空中服役期限以內、技術體格適合深造的空軍軍官,補授必要的空軍技術與知識。學生班招收高級中學畢業以上程度,年齡在18-24歲,體格、志願適合飛行者。入學生班的先授6個月的入伍士兵教育,考試及格升入本科;本科教育分初、中、高3級,各4個月。初、中級學習基本飛行,高級專習驅逐、攻擊、偵察及轟炸飛行。
航校設立之初,由蔣介石兼任校長。副校長兼代校長為毛邦初,後由葛敬恩繼任。1934年起由周至柔任校長,其後繼任者有陳慶雲、黃光鋭胡偉克等人,總顧問裘育德(美)。
筧橋是位於杭州東郊的一座古老小鎮,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經有上千年,作為中國空軍的誕生地之一,讓筧橋真正走入歷史視野的,是六十多年前發生在小鎮上空一場令人熱血沸騰的戰鬥-中國抗日戰爭史上的首次空戰,在以高志航為代表的中國空軍健兒頑強抗擊下,中國空軍一舉擊落了6架日寇戰機,贏得了完勝。該戰役被稱為“八·一四筧橋空戰,這一役大大打擊了日本侵略軍的氣焰。

筧橋中央航校歷史沿革

1931年秋,軍政部航空學校在南京成立。是年12月,航空學校遷杭州筧橋。
1932年6月,擴大改組為中央航空學校,隸屬於軍事委員會航空署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央航空學校遷至雲南昆明巫家壩原雲南航空學校舊址,並改組為空軍軍官學校。
1943年冬,遷至屬於今巴基斯坦拉合爾
至抗戰勝利學校又遷回杭州原址。1948年冬,遷往台灣。 [1] 

筧橋中央航校學校遺址

筧橋中央航校舊址,位於浙江杭州筧橋鎮東北部筧橋機場。
抗戰爆發後,航校先後遷往雲南昆明、巴基斯坦拉合爾,並改名為中央空軍軍官學校,而筧橋機場作為空軍的主基地使用。至抗戰勝利學校又遷回杭州原址。
1948年冬,遷往台灣。杭州解放後,航校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部隊接管,仍作為航空學校軍用機場使用。1957年,改為軍民兩用機場。2000年,因杭州蕭山機場建成使用,民航撤出筧橋機場。
筧橋中央航校舊址是中國近代規模最大、組織健全完善,管理最嚴格的航空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學校設施齊全,設備先進,由國內優秀的軍事人才擔任教官,教學模式先進。筧橋航校為中央航空學校,影響遍及全國,吸收廣大有志於飛行事業的愛國青年入校學習,至抗戰前培養了500多名飛行員和航空機械等方面的空軍人才,被譽為“中國空軍的搖籃”, 航校的許多畢業生在抗日戰爭中英勇奮戰,為保衞祖國、抵抗侵略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筧橋機場是抗日戰爭初期空戰的主戰場,1937年8月14日,高志航大隊長率機擊落多架日本海軍航空大隊戰機,“八·一四”空戰創造了中國空戰史上光輝的戰績,這一天也因此被國民政府定為“空軍節”。筧橋中央航校大大加速了中國空軍建設的步伐,對研究中國空軍發展史、航空技術發展史具有重要價值。
當時航校東部為機場等軍事設施區,有彈油庫、機修廠飛機制造廠等建築和設施,西部為教學生活區域,有運動場、辦公樓、學生宿舍、別墅羣等建築和設施。抗日戰爭中部分建築被破壞,後予以修復。目前航校舊址建築基本保存完好,其建築時代特色鮮明,類型獨特,對研究民國時期軍校建築等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