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答田島書

鎖定
《答田島書》是1943年8月張問德佔給領騰衝的日軍頭目田島壽嗣寫的信。 [2] 
中文名
答田島書
雙    方
田島壽嗣、張問德
背    景
中日戰爭
書寫時間
1943年8月

答田島書歷史背景

信中假惺惺表示他關心騰衝人民的“飢寒凍餒”,約請張問德縣長到縣小西鄉董官村董氏宗祠會談,“共同解決雙方民生之困難問題”。
對於這份名為“關心”,實則誘降的來函,張問德義正辭嚴,寫下了這篇廣為傳誦的《答田島書》:(實際上真正的《答田島書》,他已經寄給田島(日寇駐騰衝行政班本部長))。

答田島書原文內容

田島閣下:
答田島書
答田島書(1張)
來書以騰衝人民痛苦為言,欲借會晤長談而謀解除。苟我中國猶未遭受侵凌,且與日本能保持正常國交關係時,則餘必將予以同情之考慮。然事態之演變,已使餘將可予以同情考慮之基礎掃除無餘。誠如閣下來書所言,騰衝士循民良,風俗醇厚,實西南第一樂園,大足有為之鄉。然自事態演變以來,騰衝人民死於槍刺之下、暴屍露骨於荒野者已逾二千人,房屋毀於兵火者已逾五萬幢,騾馬遺失達五千匹,穀物損失達百萬石,財產被劫掠者近五十億。遂使人民父失其子,妻失其夫,居則無以蔽風雨,行則無以圖謀生活,啼飢號寒,坐以待斃;甚至為閣下及其同僚之所奴役,橫被鞭笞;或已送往密支那將充當炮灰。而尤使餘不忍言者,則為婦女遭受污辱之一事。凡此均屬騰衝人民之痛苦。餘願坦直向閣下説明:此種痛苦均系閣下及其同僚所賜予,此種賜予,均屬罪行。由於人民之尊嚴生命,餘僅能對此種罪行予以譴責,而於遭受痛苦之人民更寄予衷心之同情。
閣下既欲解除騰衝人民之痛苦,餘雖不知閣下解除之計劃究將何如,然以餘為中國之一公民,且為騰衝地方政府之一官吏,由於餘之責任與良心,對於閣下所提出之任何計劃,均無考慮之必要與可能。然餘願使閣下解除騰衝人民痛苦之善意能以伸張,則餘所能供獻於閣下者,僅有請閣下及其同僚全部返回東京。使騰衝人民永離槍刺脅迫生活之痛苦,而自漂泊之地返回故鄉,於斷井頹垣之上重建其樂園。則於他日我中國也不復遭受侵凌時,此事變已獲有公道之結束時,且與日本已恢復正常國交關係時,餘願飛往東京,一如閣下所要求於今日者,餘不談任何軍事問題,亦不攜帶有武器之兵衞,以與閣下及其同僚相會晤,以致謝騰衝人民痛苦之解除;且必將前往靖國神社,為在騰衝戰死之近萬日本官兵祈求冥福,並願在上者蒼蒼赦其罪行。苟騰衝依然為閣下及其同僚所盤踞,所有罪行依然繼續發生,餘僅能竭其精力,以盡其責任。他日閣下對騰衝將不復有循良醇厚之感。由於道德及正義之壓力,將使閣下及其同僚終有一日屈服於餘及我騰衝人民之前,故餘謝絕閣下所要求之擇地會晤以作長談,而將從事於人類之尊嚴生命更為有益之事。痛苦之騰衝人民將深切明彼等應如何動作,以解除其自身所遭受之痛苦。故餘關切於閣下及其同僚即將到來之悲慘末日命運,特敢要求閣下作縝密之長思。 [1] 
大中華民國雲南省騰衝縣縣長張問德
大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九月十二日

答田島書後續影響

這份大義凜然的書信寄出後,為全國各大報紙刊載報道,引起很大轟動,張問德因此名震一時。國民政府軍政部長陳誠後來代表蔣介石召見張問德,稱他為“全國淪陷區500個縣縣長的人傑楷模,不愧為富有正氣的讀書人”。蔣介石則親筆題贈“有氣節之讀書人也”匾額。
1944年夏秋,日軍從騰北敗退前,將騰北所有糧庫的6000多萬斤糧食全部燒燬,遠征軍16萬人的吃飯成了難題。
此時,張問德動員上萬民夫,越過高黎貢山,跨過怒江,到江對岸的保山運糧供應部隊。
從7月底起,在高黎貢山的古道上出現了一幕肩挑背扛的萬人運糧圖。運糧隊伍中的3000多人都是婦女,而其餘都是40歲開外的漢子。
騰衝光復以後,張問德即掛冠而去,只留下他對騰衝人民的一片丹心。
全國解放後,張問德曾任雲南德宏州政協委員,於1957年病逝,德宏州政協題旌“忠恤千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