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黎貢山

(青藏高原南部山脈名稱)

鎖定
高黎貢山,是橫斷山脈中西側山地。位於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全境和保山市西部,怒江西岸,為怒江與伊洛瓦底江分水嶺。山地北連青藏高原,南接中印半島,長440千米 [12]  ,寬15~40千米,總面積約1200平方千米。山的主體部分南北走向。支脈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北部,轉為南西—北東向。山脈中段為中緬界山。景頗語高黎貢為高日貢,即高黎家支的山,高黎家族為景頗族分支,山因此得名。傈僳語為曲過,意為獨龍雪山,獨龍族語為獨龍臘卡(山)。 [2] 
高黎貢山隆起的山地,北與東北部平均高度在3020米以上,西與西南部下降到1500米左右。組成岩石為片麻岩和花崗岩,夾有少量沉積岩碎屑岩。屬亞熱高原季風型氣候,垂直分帶明顯,山體頂保存有以常綠闊葉為主的森林植被,生物資源豐富。建有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梯田等。 [2] 
中文名
高黎貢山
外文名
Gaoligong Mountain
別    名
高崗山
獨龍臘卡(山)
所屬山系
橫斷山脈
地理位置
青藏高原南部
走    向
南西—北東向
長    度
440 km
寬    度
15 至 40 km
海    拔
4000 m

高黎貢山位置境域

高黎貢山,是橫斷山脈中西側山地。位於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全境和保山市西部,怒江西岸,為怒江與伊洛瓦底江分水嶺。山地北連青藏高原,南接中印半島,長440千米,寬15~40千米,總面積約1200平方千米。山的主體部分南北走向。支脈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北部,轉為南西—北東向。山脈中段為中緬界山。 [2] 

高黎貢山地理環境

高黎貢山地質

高黎貢山山脈主體多為混合巖、片麻岩組成,下部有大面積的岩漿岩出露,因地處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相碰撞及板塊俯衝的縫合線地帶,現今地殼活動仍較劇烈,新構造運動地質遺蹟較多,地貌過程複雜,地質災害頻發。

高黎貢山地貌

高黎貢山整個山地大體以騰衝市東北部與瀘水市交接處為界,分為三段:①北段較高,平均海拔3500~4000米,主峯嘎娃嘎普峯海拔5128米。在貢山縣境,山體高大,頂峯常年積雪,發育有現代冰川,峯頂雪線以下分佈着大面積的原始森林,為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的核心部分。②中段分佈在福貢縣、瀘水市及騰衝市北部,平均海拔3000米,最高峯丫偏山海拔4161米。山體南北走向,狹長高聳陡峭,大部分為中緬界山,頂峯山脊一帶也被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的原始森林覆蓋,山下則為滾滾南下的怒江。怒江峽谷的主體部分,大部分出現在中段。③南段在保山市與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境內,分兩支,東支呈南北走向,經騰衝市隆陽區及龍陵縣和芒市轄至國境,山峯高度逐漸降低,平均海拔2500~3000米,最高峯大腦子峯海拔3780米。西支由騰衝北部經梁河縣盈江縣隴川縣等中北部按南西—北東向入緬甸境內。山地海拔一般在2500米以上。主峯琅玡山最高海拔3741米。這兩支山體走向,由東北向西南方向傾斜,山體的西坡與南坡分別被龍江、大盈江瑞麗江等河流分割成3條近似平行排列的山地,成為另一種山谷相間的爪狀格局。 [2] 

高黎貢山植被

高黎貢山植被具有明顯的水平地帶性垂直分佈規律,由下至上形成熱帶季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灌叢、草叢、草甸等 8個山地垂直植被類型,山地雨林、河谷稀樹灌木草叢、暖性針葉林、暖性竹林、季風常綠闊葉林、半濕潤常綠闊葉林、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温涼性針葉林、山頂苔蘚矮林、寒温性針葉林、寒温性竹林、寒温性灌叢、寒温性草甸等15個植被亞型,在海拔3600米以上則為岩石裸露地。在保護區植被羣落中,森林羣落佔據了主體位置,森林覆蓋率達93.01%,居中國自然保護區前列。 [1] 

高黎貢山主要山峯

  • 嘎娃嘎普峯
因獨龍語而得名,意為“高大的雪山”,極高山。高黎貢山最高峯。位於貢山縣丙中洛鄉的西部,東經98°29′,北緯28°01′。海拔5128米,為燕山期花崗岩組成的褶皺斷塊山。異常陡峭的山勢終年積雪、現代冰川、冰蝕湖羣(以初幹初湖最大)、立體景觀是其典型特徵。雪線以上5條現代低緯度海洋懸冰川,壯美異常。雪線以下原始森林密佈,高山湖泊較多。土壤與植被的垂直變化顯著。居住在此山東面的怒族和西南面的獨龍族,均把此山視為自己始祖的發祥地而膜拜,藏族同胞則把嘎娃嘎普峯列為八大神山之首“更念其布”來崇拜。 [6] 
嘎娃嘎普峯 嘎娃嘎普峯
  • 擔當力卡山
高黎貢山西支。雲南省最西部的滇緬界山。山體北起中緬交界的南代旺山口,南至庫致拉拉山南部的接壤河河源,縱貫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北部邊境,為中緬界山。介於東經98°09′~98°16′,北緯27°40′~28°13′。南北走向,境內長80千米,其中下段在緬甸境內。寬10~20千米,面積約1500平方千米。獨龍語中擔為松樹,當為坪子,力卡為山,擔當力卡意為松坪山。山地由古老的片麻岩混合巖等組成,屬構造斷塊山,受第四紀冰期的影響,冰川地貌及古冰川遺蹟較普遍。近期地殼抬升強烈,獨龍江及其眾多支流的深切,形成高峯深谷相間的地貌形態。主要山峯多在3500米以上,主峯南代旺臘卡在山體的北段,海拔4964米,中北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峯有孔旺臘卡(海拔4560米)、迪布臘卡(海拔4332米)、白馬臘卡(海拔4500米)、過穹臘卡(海拔4331米)、色朗臘卡(海拔4202米)、卡鍋王臘卡(海拔4560米)等,這些高峯相對高度在2000~3000米。氣候垂直變化顯著,山下温暖潮濕,山上寒冷多雨雪。山區是雲南多雨中心,最大年降雨量超過4000毫米。土壤及植被帶狀分佈也很明顯,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針葉林,高山草地灌叢等都保存良好。 [3] 
擔當力卡山 擔當力卡山
  • 龍陵大雪山
山段名。因坐落於龍陵縣,山體高大、冬季積雪得名。斷塊侵蝕山地。位於高黎貢山尾端,東經98°51′~99°01′,北緯24°27′~24°45′。北西走向,山勢險峻。長30千米,最寬16千米,面積260平方千米。山體形如帚狀,西北收斂,向東北和東南散開。主峯大雪山位於龍陵縣鎮安境內,海拔3001米。山地主要由花崗岩、片麻岩等岩石組成。氣候多雨潮濕,分佈有常綠闊葉林、山地苔蘚矮林等植被。金屬礦牀豐富,盛產黃蠟石黃龍玉)。 [4] 
  • 春花塘樑子
山段名。明朝時曾在北麓設置過幹崖宣撫司,故又稱幹崖樑子。構造侵蝕中山山地。位於高黎貢山西支中段,德宏州的梁河、盈江、隴川三縣交界地帶,東經97°49′~98°15′,北緯24°29′~24°45′。長70千米,最寬15千米,面積約100平方千米,山脊線平均海拔2000米。同名主峯海拔2618米。主要由片岩、片麻岩、碎屑岩等組成。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植被為闊葉雜木林,以櫟樹樹、木荷木蓮、楠木、樺木、杞木、椿木為主。野生動物種類繁多,國家一類保護動物蜂猴白眉長臂猿,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有雲豹獼猴蟒蛇等。 [5] 
  • 尖高山
因山勢高聳陡峭得名。中緬界山。高黎貢山西南支的高峯。位於騰衝市西北部,東經98°09′~98°11′,北緯25°30′~25°37′。呈東北—西南走向。地勢北高南低。長18千米,最寬10千米。北連海拔3547米的五台山,為五台山南延的分支。山體平均海拔在2500米以上,同名主峯海拔3302米,系由燕山期花崗岩組成的構造侵蝕山地。主要岩石為花崗岩、白雲岩、玄武岩、砂頁岩、砂岩、石灰岩等。礦產資源藴藏豐富,有錫、銅、鈹、鎢、鉛、鋅等金屬礦和大理石、水晶石、煤、漢白玉、閃鋅石等非金屬礦藏。尖高山山體高大,氣温垂直變化顯著,山麓地帶的熱量帶為暖温帶與北亞熱帶的過渡帶,植被為針闊混交林、松林,山頂部分為温帶型氣候,分佈有云杉、冷杉林及箭竹等植被,除箭竹外,各類杜鵑廣泛分佈。 [10] 

高黎貢山自然資源

高黎貢山生物資源

高黎貢山記載有高等植物256科1196屬4897種及變種,其中蕨類植物46 科110屬593種及變種,種子植物有210科1086屬4303種和變種,其中杜鵑花科蘭科竹亞科是高黎貢山種類豐富、獨具特色的植物類羣,杜鵑花科植物已知有187種,蘭科植物有433種,竹類46種。高黎貢山植物的第一個特點是特有種和保護種較多,僅種子植物就有434個特有種,國家和雲南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60種。第二個特點是藥用植物和野生食用植物豐富,已知有藥用價值的植物1218種,包括傳統藥用植物、民間民族藥用植物、抗癌藥用植物、避孕藥用植物、保健藥用植物等。第三個特點是野生食用植物種類豐富,當地各民族傳統採集利用的食用植物約300(含菌類)種,它們被用於代替蔬菜、水果、糧食及食用油等。
高黎貢山野生動物資源也十分豐富。據不完全統計,高黎貢山地區有脊椎動物699種,其中有獸類154 種、鳥類419種、兩棲動物21種、爬行類動物56種、魚類49種。在無脊椎動物中僅就節肢動物門昆蟲綱作了少量的研究,共記錄有昆蟲1690種。高黎貢山地區共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81種,如熊猴豚尾猴菲氏葉猴、蜂猴、白眉長臂猿、馬來熊、雲豹、金錢豹孟加拉虎羚牛林麝黑鸛金雕白尾梢虹雉黑頸長尾雉小熊貓虎紋蛙紅瘰疣螈格彩臂金龜三尾褐鳳蝶等。 [1] 
2024年,有攝影愛好者在雲南高黎貢山瀘水段拍攝到一羣菲氏葉猴在河邊覓食的影像。猴羣中除了青灰色的成年菲氏葉猴外,還有六隻金黃色的猴寶寶。 [16] 
菲氏葉猴

高黎貢山旅遊資源

瑞麗江—大盈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高黎貢山歷史文化

高黎貢山地名來源

景頗語高黎貢為高日貢,即高黎家支的山,高黎家族為景頗族分支,山因此得名。傈僳語為曲過,意為獨龍雪山,獨龍族語為獨龍臘卡(山)。 [2]  在古代文獻中有記為高麗共山、高黎貢山、高良公山。 [15] 

高黎貢山歷史事件

主詞條:片馬事件
  • 片馬事件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1月,侵緬英軍入侵片馬附近的茨竹、派賴等寨。宣統二年(1910)年12月,佔領片馬,至1927年,又先後佔領古浪崗房。我邊防軍民在土把總左孝臣、千總楊體榮率領下奮起反抗,打擊入侵英軍,土把總左孝臣在抗英鬥爭中犧牲。片馬管事勒墨杜扒率領景頗、傈僳、獨龍、怒、漢、白等各族人民會同瀘水土司,與英軍進行了多次搏鬥,給侵略軍以沉重打擊。經過各族人民的抗英鬥爭,英國於1926年被迫承認片馬是中國的領土,但英軍拒不撤兵,仍然強佔片馬。 [11] 

高黎貢山民族文化

高黎貢山地域內分佈有漢、傣、傈僳、景頗、怒、獨龍、阿昌、回、白、苗、佤、彝、藏、德昂14種世居民族,約170萬人,其分佈格局為“大雜居,小聚居”,其中人口數量相對較多的有漢族、傣族、傈僳族、景頗族、怒族、獨龍族、阿昌族等。 [14] 
經過文物考古專家的實地考察證明,高黎貢山地區是人類的起源地和上古人類活動地之一。“羊邑古猿化石”的出土, 證實了高黎貢山地區是重要的人類起源地;“塘子溝文化”遺址表現了新舊石器時代轉變期的鮮明特點;“龍陵大花石文化”標誌着高黎貢山地區新石器時代繪畫、石刻歷史的開始。
考古史料佐證,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就有西北的氐羌、東南的百越等原始族羣進入到了高黎貢山地區。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北方匈奴人的南下侵擾,甘肅、青海高原的氐羌民族再一次南遷,一部分進入了高黎貢山。濮人和越人是我國古代南方的兩個族羣。從雲南新石器考古的文化遺存來看,前2000年,雲南的河谷、湖壩地區就有越人先民居住。戰國至西漢時期,嶺南地區的越人在中央王朝開發江南的軍事壓力下,又繼續進入雲南。他們中的一部分從瀾滄江地區進入了怒江及高黎貢山地區。遠在舊石器末期,滇西腹地就有濮人早期先民居住。在氐羌南下,百越西進和秦漢王朝致力開發邊疆的特定歷史條件下,包括少數漢族在內的諸多民族羣體,紛紛向西南邊疆匯聚。他們與當地土著民族相互融合,逐漸形成了多民族分佈的現狀。 [14] 

高黎貢山保護研究

  • 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高黎貢山1958年規劃為自然保護區,後因種種原因未落實。1962年開始把中下部劃為村社集體林,把中上部森林劃為國有林,並設置林管所等機構進行保護管理。1980年開始踏查規劃設計擬建自然保護區,1981年雲南省森林資源勘察四大隊進行調查規劃設計,1983年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自然保護區,1984年相繼組建成立了保山、騰衝、瀘水三個管理所及林區公安派出所。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列為首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4年林業部批准實施第一期總體規劃,保山市、怒江州分別成立了保山管理局和怒江管理局,分別指導和協調轄區內的管理所及其它業務工作,1995年保山管理局與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雲南省林科院在美國麥克阿瑟基金和雲南省科委的資助下,在保山市芒寬鄉百花嶺實施了“高黎貢山森林資源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並指導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民保護協會--高黎貢山農民生物多樣性保護協會。1996年在林業部、省林業廳的 支持下,爭取實施了由荷蘭政府資助的中荷合作森林保護與社區發展項目,這些國際合作項目的開展,對保護區的社區發展工作、機構能力建設人員素質培訓提高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特別與周邊的34個村莊建立了森林共管委員會,探索社區參與和共管的新機制。
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0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接納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2003年7月作為“三江並流”重要組成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06年4月,經原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全國示範建設保護區。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劃定了260名護林員管理責任區,設立72個哨卡120條長約1000公里的野外巡護線路,持續開展武裝巡護、“三項清理行動”、無火清明、“守護神”等10餘項專項行動,確保了保護區資源安全。同時,設立18塊植被樣地、14塊野生植物監測樣地,11條鳥獸監測樣帶、1個兩棲爬行類監測點。運用地理信息、視頻監控、紅外相機、無人機等科技手段,建立監測標準規範體系和數據庫,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施了珍稀瀕危、極小種羣和狹域特有物種的拯救、保護、恢復工程,開展珍稀特有植物近地保護,實施鄉土樹種保育迴歸種植。已有長蕊木蘭、光葉珙桐、保山茜、金鐵鎖、雲南黃連等52種珍稀瀕危、特有植物得到近地保護。保護區還與中國林科院、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西南林業大學、大理大學、中山大學等聯合組成具有較高研究能力的靈長類動物研究隊伍,針對高黎貢山保護區內的9種靈長類實施保護。 [8] 
怒江省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並相繼成立了貢山福貢管理所,2000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怒江省級自然保護區併入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總體規劃和提出《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的立法建議。 [13] 
  • 雲南省銅壁關自然保護區
雲南省銅壁關自然保護區面積77.48萬畝,佔全州土地總面積的4.48%,是我國唯一屬於伊洛瓦底江水系流域的保護區,也是是我國距印度洋孟加拉灣最近的、受西南季風影響最大、我國大陸水熱條件最優越的區域。 [7] 
  • 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永德大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的中心腹地。由古城山、小黑山、大雪山、一碗水和江中山五個相對獨立的子片區組成。 [9] 

高黎貢山生態旅遊

為充分展示高黎貢山“自然博物館”,“物種基因庫”,“民族文化園”的優美自然風光和豐富的人文景觀魅力,提高各級政府及公眾對保護區自然環境和保護高黎貢山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保山管理局依據總體規劃,開展了“百花嶺生態旅遊區”的規劃與建設工作,“百花嶺生態旅遊區”規劃面積94平方公里,其中屬保護區實驗區46.31平方公里,包括周邊社區的兩個鄉鎮6個行政村約60多個村莊。自1994年以來共接待來自美、日、英、法、荷蘭等20多個國家及地區和省、市、縣區、鄉鎮各級政府領導及遊客上萬人次。對擴大高黎貢山知名度,宣傳自然保護區起到了良好作用,1999年被雲南省人民政府授予“雲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被國家環保總局、國家林業局、農業部、國土資源部等授予“全國自然保護先進集體”。2000年被雲南省作協協會列為“文學創作基地”。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