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答侯少府

鎖定
《答侯少府》是唐代詩人高適創作的一首五言詩。此詩前十八句追敍自身經歷,中二十句敍述與侯少府相逢之事,後十六句展望自己的歸路。全詩語言犀利,寫景渾厚博大,抒情豪放激越,表現出高適長期投閒置散的憤懣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作品名稱
答侯少府
作品別名
答侯大少府
出    處
全唐詩
作    者
高適
創作年代
唐代
創作時間
約 751年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答侯少府作品原文

答侯少府
常日好讀書,晚年學垂綸。
漆園多喬木,睢水清粼粼。
詔書下柴門,天命敢逡巡。
赫赫三伏時,十日到鹹秦。
褐衣不得見,黃綬翻在身。
吏道頓羈束,生涯難重陳。
北使經大寒,關山饒苦辛。
邊兵若芻狗,戰骨成埃塵。
行矣勿復言,歸歟傷我神。
如何燕趙陲,忽遇平生親。
開館納徵騎,彈弦娛遠賓。
飄颻天地間,一別方茲晨。
東道有佳作,南朝無此人。
性靈出萬象,風骨超常倫。
吾黨謝王粲,羣賢推郤詵。
明時取秀才,落日過蒲津。
節苦名已富,祿微家轉貧。
相逢愧薄遊,撫己荷陶鈞。
心事正堪盡,離居寧太頻。
兩河歸路遙,二月芳草新。
柳接滹沱暗,鶯連渤海春。
誰謂行路難,猥當希代珍。
提握每終日,相思猶比鄰。
江海有扁舟,丘園有角巾。
君意定何適,我懷知所遵。
浮沈各異宜,老大貴全真。
莫作雲霄計,遑遑隨縉紳。 [1] 

答侯少府詞句註釋

①此詩《文苑英華》題作《答侯大少府》。侯少府:名未詳。
②垂綸釣魚。綸,指絲制的釣魚線。傳説呂尚(姜太公)未出仕時曾隱居渭濱垂釣,後以垂綸指隱居或退隱。
③漆園:古地名。戰國時莊周為吏之處,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北,高適在出仕前曾長期客居此地。睢水:戰國時魏所開鴻溝支派之一,故道自今河南開封東鴻溝出東流經杞縣、睢縣北,寧陵、商丘市南,又經安徽江蘇注入古代泗水。
④逡巡:徘徊不進,猶豫不前。
⑤赫赫:形容炎熱熾盛。《莊子·田子方》:“至陰肅肅,至陽赫赫。”成玄英疏:“赫赫,陽氣熱也。”三伏:即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鹹秦:指秦都城咸陽,唐人多借指長安。
⑥褐衣:粗布衣服,借指貧賤者。黃綬:古代官員系官印的黃色絲帶。《漢書·百官公卿表上》:“比二百石以上,皆銅印黃綬。”
⑦北使:指天寶九載冬高適送兵至清夷軍之事。經大寒:《文苑英華》作“經天寒”。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也是最冷之時,因此次送兵經冬歷春,故曰。
⑧芻狗:古代祭祀時用草紮成的狗。《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魏源本義:“結芻為狗,用之祭祀,既畢事則棄而踐之。”
⑨燕趙:戰國時燕趙兩國之地,相當於今河北省、山西省北部一帶。此指高適送軍所至薊北之地。
⑩東道:即東道主。春秋時,晉秦合兵圍鄭,鄭文公使燭之武説秦穆公,曰:“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事見《左傳·僖公三十年》。因鄭在秦東,能接待秦國出使東方的使節,故稱東道主。後因以指接待或宴請賓客的主人,此處指侯少府。南朝:據《魏書·温子昇傳》,蕭衍稱讚温子昇的詩文説:“曹植、陸機復生於北土,恨我辭人,數窮百六。”濟陰王暉説:“我子昇足以陵顏(延之)轢謝(靈運),含任(昉)吐沈(約)。”此句稱讚侯少府的文采無人可比。
⑪性靈:智慧,聰明。風骨:形容詩文有力量有個性。超《文苑英華》作“遺”。
⑫王粲:三國魏山陽郡高平人,博學多才,擅長詩賦頗有風骨,為“建安七子”之一。見《三國志·魏志·王粲傳》。郡詵:字廣基,晉代濟陰單父人。他一生為官廉潔,事母至孝;秉公辦事,不徇私情;出鎮雍州,勵精圖治,鞠躬盡瘁。且郄詵曾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自視為“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見《晉書·郄詵傳》。
⑬明時:指政治清明的時代。常用以稱頌本朝。蒲津:《元和郡縣誌》卷十二:“河東縣蒲坂關,一名蒲津關,在縣西四里。”在今陝西大荔縣朝邑鎮東黃河上,是黃河重要的古渡口和秦晉間的重險之地。
⑭薄遊:為薄祿而宦遊於外。有時用為謙辭。陶鈞:本指製作陶器所用的轉輪,比喻治國的大道。《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是以聖王制世御俗,獨化於陶鈞之上。”裴駰集解引《漢書音義》:“陶家名模下圓轉者為鈞,以其能制器為大小,比之於天。”司馬貞索隱引張晏曰:“陶,冶;鈞,範也。作器,下所轉者名鈞。”
⑮離居:《全唐詩》下注:“一作憂。”
⑯兩河:戰國秦漢時,黃河自今河南武陟縣以下東北流,經山東省西北隅北折至河北滄縣東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與上游今晉陝間的北南流向一段東西相對,當時合稱“兩河”。高適此時在河北,將要回河南,此處可理解為從東北南返之路。
⑰滹沱:即滹沱河,在今河北省西部。
⑱猥:謙辭。猶言辱。
⑲提握:執手,攜手。
⑳扁舟:《史記·貨殖列傳》:“范蠡既雪會稽之恥,乃乘扁舟,浮於江湖。”後遂以乘舟浮江湖或江海泛指歸隱。丘園:家園,鄉村。借指隱居之處。《周易·賁卦》:“六五,賁於丘園,束帛戔戔。”王肅注:“失位無應,隱處丘園。”孔穎達疏:“丘謂丘墟,園謂園圃。唯草木所生,是質素之所。”角巾:方巾,有稜角的頭巾。為古代隱士冠飾。
㉑浮沉:在水中時而浮起,時而沉下,比喻盛衰或仕隱。全真:保全真性。道家認為,人要順隨自然,不受世俗拘束,才能歸真返璞,保全人生來固有的本真。
㉒遑遑:奔忙不定的樣子。《文苑英華》作“棲遑”。縉紳:插笏於紳帶間,舊時官宦的裝束。亦借指士大夫。《漢書·郊祀志上》:“其語不經見,縉紳者弗道。”顏師古注:“李奇曰:‘縉,插也,插笏於紳。……字本作搢,插笏於大帶與革帶之間。 [1-2] 

答侯少府創作背景

此詩周勳初《高適年譜》據前十句定為天寶八載(749)夏高適赴京途中作,然“北使”六句明確説到是北使清夷軍歸來途中遇侯少府,所以應從劉開揚孫欽善,定為天寶十載(751)春北使歸來,行經燕趙之地而作。 [2] 

答侯少府作品鑑賞

此詩前十八句追敍自身經歷:前四句述隱居宋中讀書、釣魚、賞景的悠閒生活;“詔書”以下八句敍天寶八載舉有道科應詔入京授封丘縣尉的經過,既燃起實現抱負的希望,又為結束自由的隱居生活而惋惜;“北使”以下六句寫天寶九載(750)送兵清夷軍的見聞感受,對“邊兵若芻狗,戰骨成埃塵”的邊塞軍中景象甚為不滿,並對士兵的遭遇十分同情。“如何”以下二十句敍述與侯少府相逢之事:前六句寫客中相逢的驚喜;“東道”以下六句讚美侯少府的智慧風骨、才學德行;“明時以下八句寫離別,侯氏是名盛家貧,自己則薄祿宦遊,短暫重逢,旋即言別。“兩河”以下十六句展望自己的歸路:前四句想象歸途中早春景物,“誰謂”四句寫歸途艱難之中得侯贈詩,終日挈攜,相思比鄰;“江海”以下八句寫別後二人之選擇,我則將欲歸隱,君則去意不明,然則無論沉浮仕隱,均應順遂己心,不損天性。
高適“五十無產業”,長期“有志不獲騁”,經過不斷努力,終於在天寶八載五十歲時得到封丘縣尉之職。本來小小縣尉與自己的期望已經相去甚遠,卻不料於天寶九載送兵清夷軍,在薊北目睹安祿山倒行逆施,士兵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更添愁悶。於是在南返途中,詩人借酬答侯少府之機,一吐不快。此詩語言犀利,寫景渾厚博大,抒情豪放激越,表現出高適長期投閒置散的憤懣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2] 

答侯少府作者簡介

高適(約702—765),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縣)人,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早年仕途失意。後來客遊河西,先為哥舒翰書記,後歷任任淮南、四川節度使,終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其詩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筆力雄健,氣勢奔放。邊塞詩與岑參齊名,並稱“高岑”,風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3] 
參考資料
  • 1.    陳鐵民.高適岑參詩選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81
  • 2.    李 丹.高適詩全集匯校匯注匯評[M].武漢:崇文書局,2020:274-278
  • 3.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