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筍粄

鎖定
筍粄(sǔn bǎn)是發源於廣東梅州大埔傳統的客家小吃。筍粄、豆粄其製作包括粄皮和肉餡兩部分。是大埔小吃中最典型的,帶有濃厚中原飲食文化印記的一道客家小吃。 [2] 
2016年,大埔筍粄製作技藝被列入梅州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名錄。 [1]  [4] 
中文名
筍粄
主要食材
田筍,米粉
調    料
薑末蒜蓉
配    料
香菜

筍粄簡介

筍粄是中華名小吃、廣東省名小吃。是大埔小吃中最典型的帶有濃厚中原飲食文化烙印的一道風味小吃。。客家族羣長期在遷移中漂泊,對吃不十分講究,但他們根深蒂固、始終如一地延續中原飲食習慣,大埔筍粄就是客家人運用智慧,在窮困艱辛的環境中創造出的在精神和口味上享受的客家美食 [6] 
據史料記載,春節吃餃子,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千百年來,餃子作為賀歲食品,深受人們的喜愛,相沿成習。客家先民從中原遷移到南方定居後,帶來了中原的飲食習慣,逢年過節都要包餃子,但南方不產小麥,弄不到包餃子的麪粉,聰明的大埔人把當地種植的山芋、薯類製成澱粉作“餃皮”,用當地盛產的竹筍、香菇、木耳加以肉料作餡,變通製成形似“餃子”的粄,因內包餡料主要是竹筍,人們就稱他為筍粄,為大埔客家賀歲食品,這樣筍粄就成為久負盛名的“大埔小吃”。 [5] 
其製作包括粄皮和內餡兩部分。粄皮以薯粉為原料,用開水拌和揉搓,配以適量煮熟的芋或甘薯,製成薄度小圓形粄塊;內餡則以半肥瘦豬肉及竹筍(冬筍為好)為主,分別切碎,再配上蝦米、魷魚絲、香菇、胡椒粉、鹽等。然後用粄皮裹住肉餡,捏穩封口成半月形,放進開水鍋中煮至粄塊浮起即熟,便可加上佐料食用。至於豆粄,粄皮的製作與筍粄相同,不同的是內餡則以赤豆白豆為主,鹹甜皆可,煮成後用熱油浸潤,更能顯示粄食的香滑可口,且不致相粘。

筍粄客家筍粄

什麼是粄?粄就是客家菜中一款地道的主食(也説是小吃的),是粄類的統稱。常見的有老鼠粄、筍粄、草粄、仙人粄等,這些都是客家人最鍾愛的食物。
此為典型的客家風味小吃,以薯粉作皮,冬筍粒、魷魚、蝦仁、香菇、豆腐乾、五花鮮肉等為餡料,包裹成形似餃子而大於餃子的“筍粄”,猛火蒸熟,塗抹少許香油即可食用。 [3] 
客家粄涵蓋的種類很多,有用大米做的,也有用糯米粉做的,還有用木薯粉做,經過不同的加工手法制作出來,品種有200款之多。地道的客家粄,首先選料要精,如優質米細細研磨成漿才能蒸出透明爽滑的米反皮,餡料用時鮮蔬果;然後製作也要精,做米粄用的米漿一定要細磨,一點也不能含糊。

筍粄大埔做法

筍粄有其獨特的飲食文化內涵,可以在其製作上的選料、烹製技巧上進行創新,在不失其傳統制作工藝的基礎上,餡料可用蟹肉、魚翅、鮑魚、海蔘等原料進行烹製;在造型、擺盤上精細加工,製成具有不同口味的食品 [6] 
主要食材:木薯粉、芋頭、竹筍、香菇、木耳、蝦米、肉碎等。
輔料:油、鹽、魚露、胡椒粉等。
製作工序:主要有3道工序:1、是制皮;2、是制餡;3、是掌握火候。制皮,是用農家木薯粉,用沸水拌和揉搓,再加適量蒸熟的芋頭攪拌均勻後製成粄皮;制餡,用竹筍、香菇、蝦米、木耳、瘦肉等切碎,爆炒成熟餡,將餡放置粄皮內包成餃子形狀;火候,蒸約3-5分鐘即成。
食用方法:開鍋即可食用,也可裝盤擺上筵席。
食安要求:選材細緻、新鮮、綠色、環保。防止毒菇摻入,保證食品安全。 [5] 

筍粄原料

田筍、米粉、木薯粉、香菇、瘦肉、木耳、豆乾,香菜。

筍粄調料

薑末、蒜蓉、精鹽、胡椒、香油。

筍粄做法

1、先做筍粄的皮,用米粉、木薯粉兑用温度適中温水(冷水是做不出來的)攪拌和成面狀,再擀成比餃子麪皮般稍厚的粄皮;
2、將配料切成香菇丁、瘦肉碎、木耳段、豆乾粒,經過温油炒香後待用;
3、再用粄皮像包餃子一樣入餡包起來,進鍋只需蒸約5分鐘即可,蒸的時間長短也直接影響米粄的造型;
4、出鍋後在筍粄上鋪上蒜蓉和淋上香油,撒上香菜,滋味就完全出來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