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颱風龍王

(2005年第19號超強颱風)

鎖定
颱風龍王(英語: Typhoon Longwang;菲律賓稱為:Maring;國際編號:0519;JTWC編號:19w;JTWC分級:四級颱風;台灣省氣象局分級:強烈颱風)是200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9個熱帶氣旋,也是本年第4個JTWC分級下的超級颱風,最高風速達到60米/秒。“龍王”這個名字是由中國所提供,是指中國的雨神-龍王。
中文名
颱風龍王
外文名
Typhoon Longwang
別    名
Maring(菲律賓名)
國際編號
0519
形成時間
2005年9月25日
消散時間
2005年10月2日
最高風速
60米/秒(135節)
最低氣壓
920hPa
財產損失
75.7億(中國大陸),7.5億(中國台灣)
死亡人數
87人死亡
影響地區
琉球羣島南部中國台灣中國東部
是否除名
[18] 
替補名稱
海葵(後又被除名) [18-19] 

颱風龍王命名由來

颱風龍王帶來的災害 颱風龍王帶來的災害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錶,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錶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系統 [1]  該命名錶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龍王”名字來自中國,是中國神話中的雨神。“龍王”這一名稱是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被使用,在原命名錶中排在第2位。 [2] 
2005年10月2日,由中國命名的颱風“龍王”登陸東南沿海,給當地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為此,亞太經社會/世界氣象組織下屬的颱風委員會第 38屆會議決定將“龍王”退出颱風名冊,並要求中國提交新的颱風名字供颱風委員會第39屆會議審議。 [3] 
2006年3月23日起,中國大陸開展“我給颱風起名字”活動,本次為颱風徵名活動分兩個階段。從2006年3月23日開始到4月30日零時為徵名階段,在全國範圍內徵集颱風名字。4月30日評審專家組對徵集到的颱風名字進行初選。5月1日到5月31日零時為投票階段,由公眾對初選後的颱風名字進行 3輪投票。5月31日將產生最終入圍的5個颱風名字。 [4]  最後徵集到了32,147個符合要求又有中國特色的颱風名字,經過專家及民眾的推選,最終選出了5個颱風名字——“哪吒”、“海葵”、“水仙”、“麒麟”、“梧桐”。
2006年12月結束的亞太經社會世界氣象組織(ESCAP/WMO)颱風委員會審議了中國提交的5個颱風新名字,最後專家們認為“海葵”的形象最合適。自2007年,由“海葵”取代“龍王”的名稱。 [5] 
參看詞條“颱風海葵”。

颱風龍王發展過程

颱風龍王 颱風龍王
龍王 [6]  前身於9月26日在日本硫黃島東南偏南335海里處形成;同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開始為這風暴發出警報。9小時後,它增強為熱帶風暴(約相當於台灣的輕度颱風),並被命名為龍王。在9月27日上午9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它升級為颱風。龍王其後持續增強,以西北偏西的移動方向朝向台灣。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於9月29日將此風暴命名為Maring作菲律賓當地警報用途。
如以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敍述,超強颱風龍王是先於9月27日增強為2級颱風,同日再增強為3級颱風。翌日下午1時,這風暴繼續增強為4級超級颱風。不過隨後強度逐漸減弱,於9月30日下午5時,龍王被降級為颱風。颱風“龍王”的中心已於1日下午17時移到了台灣花蓮東南偏東方向大約320公里的海面上,北緯23.0度、東經124.6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7級(60米/秒)。 [7] 
龍王於10月2日上午5時10分於台灣花蓮縣豐濱鄉登陸,登陸時花蓮氣象站測出了每秒64.9米(達到17級以上)的最大陣風,打破花蓮氣象站有史以來的紀錄。同日10時於彰化縣濁水溪口附近進入台灣海峽,再由金門附近進入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石井鎮。
由於同年稍早已有於台灣中央氣象局分級為強烈颱風的颱風海棠、颱風泰利吹襲台灣,龍王繼之而來,也使台灣本年繼1994年後,首次於同年間對3個以上強烈颱風發佈陸上台風警報。海棠、泰利及龍王3個颱風皆登陸台灣,也是自1965年以來,第一次在一年內有3個強烈颱風登陸台灣。

颱風龍王預報預警

颱風龍王中央部委

颱風龍王引起大浪 颱風龍王引起大浪
中央氣象台10月1日10時發佈颱風緊急警報。 [8]  預計,2號及未來三天,“龍王”將給浙江南部、福建、廣東東部等地帶來明顯的風雨天氣,上述部分地區將有暴雨,局部地區有大暴雨,江南、華南將有4~6級大風,江河湖面的風力有5~7級,浙江南部、福建大部的風力可達7~9級,東海南部、台灣海峽的風力將逐漸加大到8~10級,對陸上和海上交通有一定影響。同時受一股冷空氣東移南下的影響,未來兩天,長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地區將先後有4~6級偏北風,氣温將下降4~8℃,部分地區的降温幅度可超過10℃。 [7] 
民政部2005年10月2日下午緊急啓動救災四級響應,以應對19號颱風“龍王”和陝西洪澇災害。民政部已經派出工作組在福建省開展救災工作。 [9] 

颱風龍王福建省

颱風龍王 路徑圖 颱風龍王 路徑圖
福建省氣象局啓動重大氣象災害二級預警應急預案,福建省氣象台發佈福建省沿海地區颱風緊急警報及颱風黑色信號 [17]  [10] 福建省氣象台報告,第19號颱風“龍王”中心10月2日17時位於福建省晉江市東南方約90公里的台灣海峽上,近中心最大風速38米/秒,風力13級。颱風中心正以每小時15到20公里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動,預計10月2日晚在福建省崇武到詔安一帶沿海登陸。受颱風影響,福建省沿海局部地區出現大到暴雨,部分碼頭及旅遊景點關閉,近15萬遊客更換景點,福建省沿海轉移人數達到37.6萬人。 [9] 
颱風登陸後,福州市發佈災害四級預警,為相應災害預警,福州市建設局、市自來水公司、市供電公司組織大批人員連夜對受颱風破壞的水電管道進行搶修。 [11] 

颱風龍王浙江省

浙江省氣象台2005年10月1日發佈颱風警報:受“龍王”外圍和冷空氣的共同影響,2-3日,東南沿海和浙南地區有大雨到暴雨,部分大暴雨;浙中南沿海海面有10-12級大風,浙北沿海海面有8-10級大風,東南沿海地區也有8-10級大風。由於颱風影響期間正值大潮汛,省氣象台發出預警提醒,浙中南山區要嚴密防範集中強降水引發的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嚴防小流域洪災,東南沿海地區要注意防範大風災害。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出人員安全轉移命令。要求有關地區特別是浙中南沿海地區和麗水地區必須根據防颱預案,做好危險地帶人員的安全轉移。 [12] 

颱風龍王颱風影響

颱風龍王台灣

台灣有1個人被倒塌的房屋壓死,此外還有1人失蹤。農漁牧損失約新台幣7.5億元。全台有約76萬户停電。本次風災以花蓮縣災情最為嚴重。一輛搭載15名大陸游客的小型巴士,中午時分在南投縣境內發生車禍,11人受傷。據台灣有關方面最新統計,“龍王”颱風已造成島內37人受傷,其中,颱風登陸點花蓮縣34人為最多,且至少1人死亡。全島將近74萬户停電。另據金門方面稱,金門至廈門的海上航線3日將繼續停航一天,以維護人船安全。 [13] 

颱風龍王福建

颱風龍王 颱風龍王
2005第19號颱風“龍王”於10月2日21時35分在福建晉江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2級(風速33米每秒),3日8時迅速減弱為熱帶低壓。受其影響,福建省普降暴雨到特大暴雨,福州市區3小時降雨量達195毫米。高強度的暴雨導致福州部分市區積水,最大水深2米。截至發稿時止,福建省共有62個縣(市、區)、370.89萬人受災,緊急轉移53.7萬人,因災死亡15人(其中山體滑坡倒房壓死5人,洪水沖走死亡5人,溺水死亡5人);倒塌房屋0.55萬間,農作物受災98千公頃,公路中斷186條次。 [14] 
其中福州有86位武警被龍王造成的急流沖走,1截止到7日18時,共找到遇難者遺體80具,還有5人下落不明,將繼續進行搜救。在執行救援任務中,1名武警支隊政委犧牲。此外颱風在福州帶來的強降水造成山洪暴發,衝擊福州市區,造成福州市區138平方公里受淹,最深達5米,96個居民小區停電,81條公交線路停運。火車站停運,鐵路中斷,高速公路被淹。直接經濟損失達32.78億元。 [15] 

颱風龍王江西

颱風龍王沖毀街道 颱風龍王沖毀街道
第19號颱風“龍王”減弱後的低氣壓中心,於3日14時從閩贛交界處進入江西,共逗留4個小時,江西17個縣市出現暴雨天氣。這是繼颱風“海棠”“珊瑚”“泰利”之後,第4個進入江西的颱風低氣壓,使2005年成為1975和1994年以來台風進入江西個數最多的年份。受北方冷空氣和颱風“龍王”減弱後的低氣壓共同影響,10月2日開始江西出現了明顯的大風、降温、降水天氣。全省有24個縣市過程雨量超過50毫米,其中3日8時至4日8時,撫州、九江、南昌、吉安、新餘等5市有17個縣市出現暴雨,以南豐119毫米為最大。 [16] 
氣象部門認為,“龍王”對江西的影響總體上利大於弊,增加了江、河湖庫蓄水量,改善了土壤墒情,有利於秋種。但大風降温和降水天氣對正處乳熟期的晚稻和人們外出旅遊有一定影響。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