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第三次反法同盟

鎖定
第三次反法同盟(Third Coalition)是指在1803年5月18日——1806年7月18日期間由奧地利帝國大英帝國俄羅斯帝國那不勒斯王國瑞典等國結成的反法同盟。
最終奧地利在1805年戰敗簽訂《普雷斯堡和約》退出反法同盟,1806年7月法軍佔領那不勒斯王國,第三次反法同盟宣告失敗 [1-2] 
名    稱
第三次反法同盟
發生時間
1803年5月18日 至 1806年7月18日
參戰方
反法同盟(奧地利帝國、大英帝國、俄羅斯帝國);法蘭西第一帝國、西班牙
結    果
法蘭西第一帝國獲勝
傷亡情況
法西聯軍:傷亡53000人、被俘5000人、損失22艘戰艦
反法聯軍:傷亡65000人、被俘95000人
主要指揮官
法國:拿破崙一世、維爾納夫
俄國:亞歷山大一世、庫圖佐夫
奧地利:弗朗茨二世、馬克
英國:納爾遜
主要戰役
特拉法爾加海戰烏爾姆戰役奧斯特里茨戰役
戰役地點
特拉法爾加爾海角、烏爾姆、奧斯特里茨村

第三次反法同盟同盟起因

1802年3月,法國和英國簽訂《亞眠和約》,停止了敵對行動。然而,雙方之間仍存在許多問題,條約的執行變得越來越困難,拿破崙對英國軍隊沒有撤離馬耳他島感到憤怒。當拿破崙派遣遠征軍重新控制海地時,緊張局勢進一步惡化。雙方在這些問題上的長期不妥協導致英國於1803年5月18日撕毀《亞眠和約》,對法國宣戰。
原本在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中遭受重大損失的奧地利帝國起初持觀望態度,1805年3月,已經加冕為法蘭西皇帝的拿破崙·波拿巴進一步加冕自己為意大利國王。這一舉動激怒了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1805年7月,奧地利也加入了反法同盟,第三次反法同盟形成 [1-2] 

第三次反法同盟同盟進程

奧斯特里茨戰役 奧斯特里茨戰役
奧地利帝國在俄軍支援下入侵法國的盟國巴伐利亞。拿破崙在8月率軍東進應戰,10月20日,法軍炮轟烏爾姆,取得烏爾姆戰役的勝利,迫使馬克率領的奧軍投降。同年12月2日,法、神聖羅馬帝國三國軍隊在奧斯特利茨(Austerlitz、今捷克境內)進行決戰。73000人的法軍在拿破崙的指揮下,取得了對86000人俄奧聯軍的決定性勝利,俄奧兩國皇帝狼狽而逃。之後拿破崙攻入哈布斯堡領地摩拉維亞,更將奧軍趕出意大利,並在普魯士境內擊敗俄軍 [1-2] 
1805年12月4日,弗朗茨二世向拿破崙求和,雙方達成停火協議。12月27日,奧地利和法國簽訂《普雷斯堡和約》。奧地利退出反法同盟。1806年2月,法軍攻入那不勒斯王國,國王費迪南德四世逃往西西里,7月,法軍攻破那不勒斯最後的據點蓋塔要塞,剩下的那不勒斯軍隊投降,反法聯軍撤離意大利,第三次反法同盟也隨之瓦解 [1-2] 

第三次反法同盟同盟結果

普雷斯堡和約》規定奧地利將威納託、伊斯特拉半島、達爾馬提亞、科托爾等地割讓給拿破崙治下的意大利王國,將蒂羅爾和福拉爾貝格割讓給法國的盟國巴伐利亞,奧地利還須賠償4000萬法郎的賠償金給法國。拿破崙又乘勝在南德、中德、西德各諸侯國組成“萊茵聯邦”,把它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 [1-2] 
1806年7月,德意志16個小邦參與的萊茵聯邦成立。拿破崙為了吸引更多國家加入邦聯,對奧皇弗朗茨二世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他解散神聖羅馬帝國。弗朗茨二世於1806年8月6日被迫取消自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封號,僅保留奧地利帝號。至此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也告終結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