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笑容可掬

鎖定
笑容可掬(拼音:xiào róng kě jū)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1] 
笑容可掬指滿臉堆笑,彷彿可以用手捧取;比喻內心的喜悦自然地流露於外。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3] 
中文名
笑容可掬
拼    音
xiào róng kě jū
近義詞
眉開眼笑喜形於色
反義詞
愁眉苦臉咬牙切齒
出    處
三國演義
注音字母
ㄒㄧㄠˋ ㄖㄨㄙˊ ㄎㄜˇ ㄐㄨ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狀語

笑容可掬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笑容可掬”。 [1] 

笑容可掬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蜀國諸葛亮揮軍打下祁山,準備一舉攻滅曹魏。魏明帝曹叡立刻派張郃帶領五萬人馬趕到祁山去抵抗,還親自到長安去督戰。諸葛亮到了祁山,決定派馬謖、王平帶領一支人馬去佔領街亭(今甘肅莊浪東南),作為據點。 [2] 
張郃率領魏軍趕到街亭,吩咐手下將士,在山下築好營壘,把馬謖紮營的那座山圍困起來。接着,魏軍切斷了山上的水源。由於山上斷了水,蜀軍連飯都做不成,時間一長,自己先亂了起來。張郃看準時機,發起總攻。蜀軍兵士紛紛逃散,馬謖要禁也禁不了,最後,只好自己殺出重圍,往西逃跑。由於馬謖用兵不當,街亭失守,蜀軍失去了重要的據點,又喪失了不少人馬。 [2] 
不多時間,魏國的大將軍司馬懿帶領15萬兵馬,殺奔西城而來。這時,西城只有5000名士兵,而且其中一半已派出搬運糧草,情況十分危急。 [2] 
諸葛亮眼見大兵壓城,既無力抵抗,棄城而逃更是下策,他決定使用“空城計”,下令將城頭上的軍旗全部收起來,諸將各自守住自己的崗位,不得有絲毫慌張,違令者立斬。 [2] 
接着,他又下令大開城門,找了幾十個老兵化裝成老百姓,在城門口的街道上灑掃,不得流露出慌亂的神色。然後來到城門樓上端坐,焚香撫琴,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2] 
司馬懿率領大軍來到西城下,只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燒着香,彈着琴,一副笑容可掬的樣子,兩個童子伺候在兩旁;城門內外,有十數個百姓正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又細聽琴聲,琴聲中充滿了自信,毫無驚慌之音,懷疑城中有重兵埋伏,便不敢攻城,立即下令退兵。諸葛亮見司馬懿退去,深深鬆了一口氣,立即帶着人馬從容撤離了西城,這就是有名的“空城計”。 [2] 

笑容可掬成語寓意

陌生人與陌生人之間,心與心的距離,即使近在爬尺也有如遠在天涯。但是微笑卻是一件有效縮短彼此之間距離的殺手鐧。一切接觸交往下去,都將有笑容而拉開序幕。同時,一個人的笑容在大難臨頭時刻也具有強大的鎮定和安撫民心的作用。相由心生,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沉默不語的表情,這會讓人對寂靜背後的想法猜測有多個答案。但是如果是真誠、從容的微笑再加上簡單扼要的隻言片語,人們便都可確認其人內心世界也是真誠、從容的。 [2] 

笑容可掬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笑容可掬”指滿臉堆笑,彷彿可以用手捧取;比喻內心的喜悦自然地流露於外。 [3] 
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3] 
運用示例
明·施耐庵水滸傳》 第二十四回:“那婦人笑容可掬,滿口兒叫:‘叔叔,怎地魚和肉也不吃一塊兒?’” [4]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七十七回:“只見那三旬的連忙執壺,滿斟了一杯,笑容可掬,捧至白五爺跟前。” [4] 
清·吳敬梓 《儒林外史》第四十七回:“方六老爺笑容可掬,同他站在一處,伏在欄杆上看執事。” [4] 
參考資料
  • 1.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789
  • 2.    陳營編著. 開闊閲讀 讓孩子更聰明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322-323
  • 3.    巴城主編. 中華成語典故 4[M]. 北京:線裝書局, 2017.12:671
  • 4.    新編學生成語詞典編委會編著. 新編學生成語詞典 最新版[M]. 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7.0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