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端午

(朱淑真詩作)

鎖定
《端午》是宋朝朱淑真的詩作。
作品名稱
《端午》
作    者
朱淑真
創作年代
宋朝
文學體裁

端午作品全文

縱有靈符共採絲,心情不似舊家時。
榴花①照眼能牽恨,強切菖蒲泛酒卮。 [1] 

端午註釋

①榴花:據《南史.夷貊傳上.夫南國.》載,頓遜國有酒樹似安石榴,採其花汁停甕中,數日成酒。後以“榴花”雅稱美酒。
②菖蒲:單子植物,天南星科,有香氣。民間常在端午節將菖蒲葉子和艾結成束。全草可提取芳香油。根狀莖供藥用。酒卮:盛酒的器皿。

端午作品賞析

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有很多風俗習慣:龍舟競渡、宴飲觀伎、靈符着胸、彩絲纏臂、艾蒿插門、賞榴花、飲蒲酒......這是古人端午詩中多有描繪。這首小詩只是借節序風物言情。
端午時,人們作靈赤符,佩戴胸前,以五彩絲線纏在手臂上,用以闢兵、闢鬼、不生病,這是古時民俗,年年如此,今也依舊。“縱有”作一轉突,暗藏尋常中的不尋常。“心情不似舊家時”與“縱有”相合,點出今年端午的不尋常。
三、四句是前句不似舊家心情的具體化。端午時節,榴花正盛,一片繁紅,詩人卻反説榴花“牽恨”。也許濃豔的榴花反襯她黯淡的人生。她在妒榴;榴花盛後而謝,春天將印記殆盡,她在惜榴。詩人以哀情寫樂景,將傷心事移情於榴花。“菖蒲泛酒卮”亦為端午習俗。端午以菖蒲或縷或屑泛酒,年年要做,今年全無心情,做冠以一“強”字,勉強、強迫,不得已而為之,與“牽恨”相應,都有極強的感情色彩,直言其情,一吐為快,吟此二句,語氣率直、明朗,不可謂“無生趣”。

端午作者簡介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説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於仕宦之家。夫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鬱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後,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餘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後餘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