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童魁坊

鎖定
童魁坊 ,位於廣東梅州,立於宋朝末年,為童魁蔡蒙吉立,為梅州有記錄的第一座牌坊,童魁坊也是廣東有確切興建時間的最古老功名牌坊之一,但元初毀於戰火。 [1] 
據康熙《程鄉縣誌》記載:“德澤坊,舊童魁坊也,在原縣治南八十步,宋開慶元年(1259),為童魁蔡蒙吉立。今其地廢為城基。” [1] 
中文名
童魁坊
地理位置
廣東梅州梅城西區 [1] 
所處時代
宋代 [1] 
紀念人物
蔡蒙吉 [1] 
毀壞時間
元初 [2] 
性    質
廣東最古老的功名牌坊之一 [1] 

童魁坊地理位置

“童魁坊”,要先説蔡蒙吉其人,蔡蒙吉生於1246年,南宋理宗年代,據蔡氏後人蔡漢壽等人考究,蔡蒙吉出生、居住地在梅州城“縣治南八十步”,即現梅城西牛崗墟、曾井一帶,那裏南宋時期應該有官傢俬邸一類的蔡氏住宅。梅縣區松源鎮金星村蔡屋為其祖居地。 [2] 

童魁坊歷史來源

宋寶佑四年(1256年),十二歲的蔡蒙吉應試童子科,登丙辰科進士及第,被稱為南宋“神童進士”,至十五歲,朝庭授職迪功郎,為此,當時梅州程鄉縣令(《嘉應州志》:紹興十四年(1144年)又復置梅州,仍下轄程鄉縣,屬廣南東路。)賈全在其住宅門口立“童魁坊”以彰其績。 [2] 
蔡蒙吉二十五歲進京再試銓衡復中第一,朝命加三資,授從政郎、韶州司户兼司法。此時,梅州官府為表彰蔡氏功業,在蔡府門前又立一牌匾“德澤坊”。這樣看,“德澤坊”與“童魁坊”應是兩個坊表授於同一府第。 [2] 
“童魁坊”、“德澤坊”不被保護,元初毀於戰火。 [2] 
德澤坊或為童魁坊毀壞後,蔡蒙吉後裔、明永樂舉人蔡克弘為感念祖先恩德所重建(明代考上舉人後,有發放專門用於建牌坊的“牌坊銀”)。 [1] 

童魁坊紀念人物

蔡蒙吉出身於書香門第,祖若霖,父定夫,均為進士,加上他自己,真正“一門三進士”,無比勳貴。“蔡若霖(蒙吉祖父)嘉定四年辛未科進士,欽州推官。”“蔡定夫,若霖子,淳祐四年甲辰科進士,廣州清海軍節度判官。” [2] 

童魁坊歷史價值

“童魁坊”坊表位於梅城西區,見證客都文化輝煌的價值,是梅州城區乃至整個客家地區寶貴的歷史遺產。蔡屋不能復,“童魁坊”坊表應可復,可共同打造、資源互補,把弘揚蔡蒙吉的忠孝廉節的議題融入望杏坊人文社區、古文化打造中。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