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章家村

(雲南西雙版納勐海縣布朗山鄉下轄村)

鎖定
該行政村隸屬勐海縣布朗山鄉,地處布朗山鄉北邊,距布朗山鄉政府所在地21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83公里。東鄰勐昂村委會 ,南鄰緬甸,西鄰曼囡村委會,北鄰興龍村委會。轄章家三隊、章家老寨、空坎一隊、空坎二隊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户467户,有鄉村人2360人,其中農業人口2360人,勞動力104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27人。
全村國土面積77.2平方公里,海拔 1090 米,年平均氣温 18-21 ℃,年降水量1374毫米,適合種植 水稻、茶葉、章家辣椒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6300畝,人均耕地2.72畝,林地86073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2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27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300畝(其中:水田523畝,旱地 5777畝),人均耕地 2.72 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 8607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76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2.49 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220畝;草地400畝;荒山荒地22315畝,其他面積440畝。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300畝(其中:水田523畝,旱地 5777畝),人均耕地 2.72 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 8607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76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2.49 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220畝;草地400畝;荒山荒地22315畝,其他面積440畝。
中文名
章家村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地理位置
布朗山鄉北邊
面    積
77.2平方公里
人口數量
2360人

章家村基礎設施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3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121公里。全村共拖拉機43輛,摩托車13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293畝,有效灌溉率為 4.65 %。
章家村
到2008年底,全村 5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6 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户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有 480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

章家村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 27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0萬元,佔總收入的 70.21%;畜牧業收入 55 萬元,佔總收入的 20.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203 頭,肉牛49頭);林業收入19萬元,佔總收入的6.6%;第二、三產業收入8萬元,佔總收入的3%。農民人均純收入 1127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

章家村特色產業

香冬瓜 香冬瓜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省外。2008年茶葉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36萬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50.2%。該村正在發展茶葉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茶葉和畜牧業產業。

章家村人口衞生

該村現有農户508户,共鄉村人口2468人,其中男性1257人,女性1211人。其中農業人口2468人,勞動力 1381人。該村以布朗族為主,其中布朗族2468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468人,參合率100%。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所和鄉衞生院,衞生所面積為1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衞生院 21公里。該村建有公廁5 個,人畜混居的農户508户,佔農户總數的 100 %。

章家村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小學4所,校舍建築面積570平方米,擁有教師 15人,在校學生407人,距離鄉中學21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58人,其中小學生421人,中學生492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章家村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48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63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50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123500元(人均53.4元),一事一議籌勞5119個(勞均 4.47個)。年末集體總收入 2.5萬元,有固定資產3.7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併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集體各項收入、各項支出、籌資籌勞情況等。

章家村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1個,下設 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5人,少數民族黨員 55人,其中男黨員 51人、女黨員4人。該村黨支2001年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2年被評為先進集體。
村委會由支書(兼主任)、副支書、副主任組成,下設章家三隊、章家老寨、空坎一隊等6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80人。

章家村人文地理

宗教場所1 宗教場所1
章家系傣語地名,“章”即會,“家”,即陽台。“章家”意為會造陽台。寨內居民從前曾服專造陽台勞役,故名。章家村委會位於布朗鄉境南部,距鄉政府21公里,與緬甸接壤,國境線長22公里。章家村委會因駐章家寨而得名。1958年建立章家鄉政府,1961年成立中公章家鄉黨支部,1984年2月,恢復區屬鄉名稱。2000年底,更名為章家村委會。全村轄6個自然村,均為布朗族村寨。
自1998年開始,國家在布朗山鄉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章家村委會是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的村委會之一。有豐富的的自然草場資源,發展畜牧業前景廣闊。
章家村委會的布朗族擁有着優秀的文學藝術,尤其是布朗族民歌中的“甩”“章”“索”,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和稱讚。凡在逢年過節、重大喜事,男女歌手相聚一起,各顯身手,往往通宵達旦,甚至持續數日。
章家村的教育主要有傳統教育和學校教育兩種。傳統教育中宗教教育影響教大。1958年,當地駐軍開始在章家辦學。政府對布朗族學校教育採取了包乾政策,努力培養布朗族人才。從2000年起,對邊境沿線的小學實行了“三免費”(免學費、免雜費、免課本費)教育,提高了布朗族讀書的積極性,對提高少數民族的文化素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章家村新農村建設

建蓄水池 建蓄水池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國家共投入80多萬少小民族扶持資金,對章家三隊、章家四隊、章家老寨、興囡5個自然村的進村道路進行了改建和擴建,使這些村寨的交通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政府共投入資金40多萬元,羣眾自籌資金10萬,進一步改善了章家三隊、章家四隊、章家老寨、空坎二隊4個自然村的人畜飲水工程,解決了這些村寨的飲水問題。除此之外,政府還給空坎二隊和興囡2個村寨贈送了價值10多萬的茶苗,同時,對章家村委會開展了“電視進萬家”活動,共送出電視42台,使6個自然村的42户困難羣眾看上了電視。

章家村發展重點

交通條件較差 交通條件較差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不便,農民的生產生活和醫療衞生條件差;農田水利設施落後,水田面積少;通訊落後,信息閉塞;農民文化知識水低,思想觀念保守,不能很好地學習和展握新的農業科技知識,產業發展單一農民增收渠道少,經濟發展總體水平較低。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強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解決和改善交通、通訊、醫療衞生、水利灌溉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加強對農民的科技培訓和引導,改變守舊觀念,改進生產方式,調整農業產業機構,着力培植具有市場潛力的生態茶、章家辣椒等商品生產;同時,利用天然草地豐富的資源優勢,進一步發展大甡畜養殖業。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