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立人

(漢語詞語)

鎖定
孔子在《論語· 雍也》篇中還説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這裏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儒家為人處世準則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前句是從“欲”的角度來講,後句是從“不欲”的角度來講,這兩個方面不存在感情色彩的問題,更不存在對立,有機不可分地統一在一起,完整組成了儒家的一條道德準則。
中文名
立人
拼    音
lì rén
結    構
動賓
含    義
做人、造就人等

目錄

立人含義

讀音:lì rén 結構:動賓
1.立身,做人。《易·説卦》:“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南朝 宋 顏延之 《又釋何衡陽達性論》:“果兩儀罔託,亦何取於立人。”
2.扶持、造就人。《論語·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3.人中。指人的上唇之上正中凹下的部分。《釋名·釋形體》:“鼻下曰立人,取立於鼻下,狹而長似人立也。”
4.漢字“人”作偏旁時寫作“亻”,稱單立人。 宋 姜夔 《續書譜·位置》:“假如立人、挑土、田、王、衣、示一切偏旁,皆須令狹長,則右有餘地矣。”
5.房架屋頂的支柱稱作立人。在每一個房梁中部立柱稱之為立人,立人的高低決定了房蓋坡度的大小。

立人來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是孔子的一個重要思想,也是實行“仁”的重要原則。 這是儒家道德修養中用於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即忠恕,忠恕要求根據自己內心的體驗來推測別人的思想感受,達到推己及人的目的。“恕”是由孔子最早提出的,併為恕下過這樣的定義:“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衞靈公》)。這是孔子在回答子貢的一個提問時説的。子貢的問題是:“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有沒有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句話?)孔子在《論語· 雍也》篇中還説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這裏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儒家為人處世準則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前句是從“欲”的角度來講,後句是從“不欲”的角度來講,這兩個方面不存在感情色彩的問題,更不存在對立,有機不可分地統一在一起,完整組成了儒家的一條道德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