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窗外

(瓊瑤著長篇小説)

鎖定
《窗外》是作家瓊瑤創作的首部長篇小説,首次出版於1963年9月。
該小説講述了江雁容從少年到青年時期的一段人生經歷,包括早年與老師康南無果而終的師生戀,後來與丈夫李立維的不幸婚姻以及最後離家尋找康南的不了了之。小説細膩温厚的古典氣息和古詩詞的使用,渲染了朦朧的氛圍,描摹出人物百轉千回的矛盾心態。同時,作者通過刻畫江雁容伴隨淒涼愛情故事的悲劇人生,表達了對自由生活、自由戀愛的嚮往。 [1-2] 
作品名稱
窗外
作    者
瓊瑤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首版時間
1963年9月
字    數
225000

窗外內容簡介

高中女生江雁容在家裏是個失寵的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她的語文老師,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康南,同情她、愛惜她,幫助她走出精神困境,給她關心和温暖。兩人不知不覺產生了真摯、強烈而又純潔的愛情。她執着於康南的真心,也對婚姻有無數浪漫的設想。他們的愛情卻不為社會、道德、家庭所容,人們唾棄他們,把他們的愛情想象得無比齷齪。他們一再掙扎和反抗,但強大的社會輿論、學校和家庭最終把他們推向了毀滅。康南被學校開除,被迫到台灣省南部的一個小地方教書。 [3] 
江雁容迫於家庭壓力,嫁給父親的學生李立維,過起了柴米油鹽的生活。這時,她與康南共度人生的夢想徹底破滅了,但她心中仍保存着康南的美好形象。有關康南的種種美好,在每次她與丈夫爭吵之後變得更加美好。於是在無數次爭吵之後,江雁容終於鼓足勇氣提出離婚,收拾好行李去找康南。可她面前有着康南名字的男人卻再不是昔日的康南,他頭髮花白,背脊佝僂,步履蹣跚,面容枯瘦。她不能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一切。此生的此次相見,使她痛哭、痛苦不已。她發現,在分別五年之後,她再也找不回昔日的康南。於是,江雁容提着行李離開,茫然不知去往何處。 [1] 

窗外創作背景

瓊瑤在自傳《我的故事》中,寫到關於小説《窗外》的故事。瓊瑤稱,她高三時升學壓力巨大,就在這時她的語文老師,用他的憐愛和鼓勵,一下子闖入瓊瑤的內心深處。老師足足比她大了25歲,他結過婚,妻子已經去世。他孤身一人來到台灣,當中學教員,已當了七年。在瓊瑤眼中,老師學問淵博,滿腹詩書,帶着中國書生的儒雅氣質。詩詞歌賦以至於書畫篆刻,他無一不會。然而這段感情因遭遇母親的阻攔,最後無疾而終。
1963年,瓊瑤將這段初戀寫成小説《窗外》。她説,她和老師曾有過約定,如果他們兩人不能修成正果,其中一人一定要將這段故事寫出來。於是,瓊瑤寫了。她稱書中從第一章到第十四章都很真實,十四章以後的情節和她的真實人生大有出入。寫完後,瓊瑤將小説寄到《皇冠》雜誌,一週後收到平鑫濤肯定的長信。1963年7月,小説《窗外》發表在《皇冠》雜誌。 [4] 

窗外人物介紹

江雁容:江雁容滿腹詩書、氣質高潔,本應是天真快樂的年紀,卻因為升學的壓力,在家庭中感受不到父母的關心,變得敏感憂愁。在以日記本為媒介的交流中,江雁容得到了中年語文老師康南的關懷,在互相理解、欣賞的基礎上,他們的感情發展成為愛戀。她熱烈地表達着愛的勇氣,對情感和愛人有着強烈的依賴。她對婚姻有着無數浪漫的設想,因為婚姻才能帶給她需要的幸福和安全感。當愛情面臨迷茫時,她又選擇自殺來傷害自己,懦弱地證明愛的狂熱,一切行動緣情而發,全然忘了理智。面對愛情,她便是一個因愛而生、因愛而死、死又復生的至情女子。 [2] 
康南:江雁容所在女子中學高三的語文老師。作為教師,他教書教得好,深受學生的愛戴和尊敬。他是個相當敬業的人,同時又是個不受拘束的人,按照自己意願為人處事。由於和江雁容的戀情,他受到學生的譴責和學生的不容,成了個沒有師德、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但他依然堅持真愛、絕不放棄,最後被革職而去了鄉下的一所學校任教。離開台北前,他仍舊告訴雁容,他會耐心地等待她滿二十週歲那天,在火車站等她,與她共譜愛情的樂章。 [1] 

窗外作品鑑賞

窗外作品主題

20世紀60年代的台灣社會依然封閉,作為大陸遷台的作家,瓊瑤作品中體現出了濃郁的傳統文化價值取向。男女主人公堅貞不渝的愛情,是重情重禮的道德典範,雖然美麗,卻似空中樓閣;作品中的人物即使有反抗的一面,也不是反抗生活本身,只是為了情的達成苦苦掙扎。一定程度上,《窗外》是瓊瑤深居書閨,對完善人格和完整情感的守望,是她對傳統文化及男權主導社會的認同和依賴。 [2] 
儘管小説中“窗外”的世界無比美好,有江雁容的文學夢,更有她與康南的愛情夢,儘管康南有着不受束縛的性格,有着不顧一切追求愛情的勇氣和決心,但由於那個特定的年代,有着人為的各種強大阻力,它們將康南和江雁容這對相愛的人硬生生地分開,使美好的窗外世界無法實現,只能成為虛無的夢幻世界,存在於幻想之中。作者由此表達了對自由選擇人生道路和自由戀愛的渴望。 [1] 

窗外藝術特色

意象
小説中,“窗子”作為一種阻力的象徵,在故事不同階段所具體代表的事物不同。故事開始,“窗子”是來自考大學的壓力,阻礙江雁容追逐熱愛文學的喜好。江雁容正上高三,學業繁重,儘管這樣還要忍受母親時不時在耳邊的嘮叨。江雁容厭倦這樣的生活,她覺得窗外的世界是自由自在的,但為了考上大學,為了不辜負母親的期望,不得不忍受坐在屋內學習的生活,不得不將自己喜愛的文學書籍束之高閣,任憑上面沾滿灰塵也沒有時間去收拾。此後的故事中。當江雁容與康南相愛後,“窗子”也代表反對二人愛情的各種勢力,如江雁容的同學和學校,他們對江雁容和康南嚴加指責,認為二人人品低下,行為有傷風化。而在各種勢力中,尤以江母的阻撓最為堅決。 [1] 
自傳色彩
《窗外》是部具有濃厚自傳色彩的作品。主人公江雁容是典型的“瓊瑤少女”,聰慧、敏感、憂傷。在家裏不受寵愛,喜歡吟詩做賦,舞文弄墨,而數理化成績卻很差。這個孤獨的少女愛上了她仰慕的老師——風度翩翩的康南。這是瓊瑤本人刻骨銘心的真實經歷。在江雁容眼中,康南有瀟灑風度和曠世才華,更是她單薄靈魂的寄託。然而,年齡的差異,世俗的冷眼以及家長的大力阻撓,最終拆散了他們。 [5] 

窗外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13年,小説《窗外》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説100強名單。 [6] 
衍生作品
1973年8月,根據該小説改編,由林青霞秦漢等人主演的電影《窗外》在中國香港上映。 [7] 
《窗外》封面

窗外作者簡介

瓊瑤,本名陳喆,1938年生於四川成都,現居台北。中國當代作家、編劇、影視製作人。1949年,瓊瑤隨父陳致平由大陸到台灣生活,中學時開始寫作生涯,並相繼進入電影、電視劇製作行業。瓊瑤16歲時以心如為筆名發表小説《雲影》,25歲時出版了首部長篇小説《窗外》。代表作有《煙雨濛濛》《還珠格格》《一簾幽夢》《庭院深深》《幾度夕陽紅》等。 [4] 
參考資料
  • 1.    陳剛妮.《窗外》中的意象解讀[J].名作欣賞,2016(08):97-99.
  • 2.    陳雨晴.淡妝濃抹總關情——論《窗外》與《人淡如菊》愛情觀之異同[J].名作欣賞,2013(33):28-29.
  • 3.    郭傑,秋芙 主編.圖文本·中國文學史話 現當代文學[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405
  • 4.    瓊瑤.我的故事[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9:前勒口、147、157-158、215-216
  • 5.    魏丕植.解讀詩詞大家4 現代卷[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291
  • 6.    20世紀中文小説100強名單  .騰訊文化.2013-05-07[引用日期2017-12-28]
  • 7.    窗外(1973)  .1905電影網[引用日期20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