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穿窬

鎖定
穿窬,漢語詞語,拼音是chuān yú,指翻牆頭或鑽牆洞的盜竊行為,亦指進行這種行為的竊賊。 [1] 
中文名
穿窬
拼    音
chuān yú
釋    義
翻牆頭或鑽牆洞的盜竊行為
出    處
論語·陽貨》

目錄

穿窬字詞解析

穿:作動詞,穿過或鑿通牆壁。
[2]  ,《説文》解釋為“穿木户也”,鄭雲:門旁窬也,穿牆為之如圭矣,即,門邊像形的小洞(,長條形,上圓或劍頭形而下方),功用是排出院內積水,供犬類進出通道,也是恭桶外運通道(故也稱恭桶為窬桶,另解,“窬”又有中空的意思,此外“窬桶”便是馬桶。);《字彙》説,“窬,通“逾”,逾牆曰窬。”即,從牆上爬過去。
穿窬,作動賓詞組,可理解為穿過門旁小洞;都作動詞解,可以理解為“穿過牆壁及從牆上爬過去”。無論何意,都是指“通過鑽洞和爬牆進行盜竊的行為”。

穿窬釋義

1、挖牆洞和爬牆頭。指偷竊行為。
2、指小偷。

穿窬出處

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歟!” 何晏 集解:“穿,穿壁;窬,窬牆。”
孟子·盡心下》:“人能充無穿逾之心,而義不可勝用也。” 趙岐 注:“穿牆逾屋,奸利之心也。”
漢·桓寬《鹽鐵論·利議》:諸生闒茸無行,多言而不用,情貌不相副。若穿窬之盜,自古而患之。是孔丘斥逐於魯君,曾不用於世也。
晉 葛洪《抱朴子·擢才》:“ 巢 許 獲穿逾之謗。”
明 何景明《躄盜》:“躄盜者,一足躄,善穿窬。”
北史·隋紀下·煬帝》:“穿窬無所厝其奸宄。”
南朝 宋范曄《後漢書·陳忠傳》 [3]  :夫穿窬不禁,則致強盜;強盜不斷,則為攻盜;攻盜成羣,必生大奸。
元 楊暹《西遊記》第二齣:“公事問明如徹底,一生只怕問穿窬。”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於中丞》:“妝奩甚富,夜被穿窬席捲而去。” [4] 
梁啓超《新民説》八:“為穿窬者,雖以至醜極垢之名過毀之,其居也恬然。”
“窬”字又通“覦”字,故可解釋為:非分的希望、企圖,覬覦。例: 窺窬神器。――王僉《褚淵碑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