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穿山公園

鎖定
位於廣西桂林市市區的南部小東江東畔,總面積達53.8公頃,以穿山為軸心,是一座山水田園式富有野趣的公園,也是桂林市山水崎旋的公園之一
中文名
穿山公園
地理位置
廣西桂林市市區
門票價格
55元/人 [1] 
佔地面積
53.8 公頃

穿山公園公園概述

穿山公園 穿山公園
穿山公園位於桂林城南郊,以穿山為軸心,佔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是桂林市山水旖旎的公園之一,山頂有明代壽佛塔。小東江在兩山之間蜿蜒流過,山倒影江中,景色尤佳。穿山有月岩、穿巖
穿山公園
穿山公園(5張)
月岩位於山腰,洞穿山壁,高廣空明,宛如月宮仙境,站在洞中南北遠眺,但見灕水蜿蜒,風光無限。穿巖位於山底,長500餘米,洞內除石鐘乳外,尚有罕見的透明結晶體--石枝、鵝管等,為岩溶地貌奇景。穿巖是桂林開放的第三個大型溶洞。
穿山公園
穿山公園(4張)
穿山在市區東南、七星區西南的小東江東岸,距市中心3.5公里,海拔224米,相對高度94米,面積25.25公頃。穿山5峯逶迤,狀若雄雞,西東為首尾,南北為兩翼,中峯為背,西峯上的月岩,恰是雞的眼睛,與隔江的龜山,猶兩雞相鬥,栩栩如生,合稱"鬥雞山"。明孔鏞有“巧石如雞欲鬥時,昂冠相距水東西。紅羅纏頸何曾見,老殺青山不敢啼”之句。又5峯聳立,形如筆架,亦有"筆架山"之謂。西峯上有洞,分上下兩層,下層南北貫通,高9米,寬13.3米,長31米,如當空皓月,宋稱月岩,或題為"空明",故又有空明山之名。明俞安期詩云:"穿石映圓輝,明明月輪上,樹影掛橫斜,還如桂枝長。"
穿山之東有寶塔山。遠在100萬年前,兩山原為一體,地球造山運動把二者分離了。如今,小東江在兩山間緩緩南流,像一條帶子仍然把它們緊緊繫在一起。初升的旭日,以金輝灑布穿山、塔山和象山之上,構成"三山晨曦"詩境,給一日之計以無限活力。

穿山公園旅遊特色

穿山景區內綠草茵茵,蒼松翠竹,山花爛漫,環境優雅。穿山隔着灕江與象鼻山相望,與江西岸的龜山,形如兩隻相鬥的公雞,合稱鬥雞山。穿山前有塔山,峻峭的塔山上,明代建築的一座七層六角實心的“壽佛塔”,巍然矗立,倒映江中,雅緻清麗,“塔山清影”為桂林著名老八景之一。小東江自北而南,曲貫穿山與塔山之間,山倒影江中,更是景色尤佳。

穿山公園印象

公園內包括穿山、塔山等景色,穿山內有月岩、穿山岩;塔山上又壽佛塔。這裏可登山、遊江、覽洞,也可觀賞田園風光。1988年 95歲 6月23日,梁漱溟先生在北京逝世。墓地在桂林市穿山公園。

穿山公園穿山

穿山在小東江的東岸,海拔298米,山體面積25.25公頃,是桂林的名山之一,久負盛名,相傳,穿山是伏波將軍馬援在伏波山上“一箭穿三山”時射穿的第一座山。穿山有一洞,穿透南北,故有穿洞之名,由此穿山也得名。 穿山有大小30多個巖洞,山峯逶迤,形狀如雄雞一般,“西東為首尾,南北為兩翼,中峯則為背”,西峯上的月岩,恰是雞的眼睛,與隔江的塔山(龜山),象兩雞相鬥,又被合稱“鬥雞山”。 在市區東南、七星區西南的小東江東岸,距市中心3.5公里,海拔224米,相對高度94米,面積25.25公頃。穿山5峯逶迤,狀若雄雞,西東為首尾,南北為兩翼,中峯為背,西峯上的月岩,恰是雞的眼睛,與隔江的龜山,猶兩雞相鬥,栩栩如生,合稱“鬥雞山”。明孔鏞有“巧石如雞欲鬥時,昂冠相距水東西。紅羅纏頸何曾見,老殺青山不敢啼”之句。又5峯聳立,形如筆架,亦有“筆架山”之謂。西峯上有洞,分上下兩層,下層南北貫通,高9米,寬13.3米,長31米,如當空皓月,宋稱月岩,或題為“空明”,故又有空明山之名。明俞安期詩云: “穿石映圓輝,明明月輪上,樹影掛橫斜,還如桂枝長。”月岩在穿山西峯山腰。月岩空明近圓,南北通透,遙望恰似一輪明月高掛。洞高9米,長31米,寬13.3米,面積412平方米,底部高出小東江39米。宋廣西經略安撫使胡 於嘉定十五年(1222)刻“月岩”2字於南口東壁。北口東壁有“空明山”3字,所以月岩也叫“空明洞”。洞中有懸石及宋明石刻多件。月岩之上還有一巖,口北向,高6米,長16米,寬8米,面積128平方米,兩巖重疊,中隔厚約2米的岩層,北口東側及南口西側均架有鐵梯相通連。月岩寬闊明亮,空明之名十分貼切。巖底巖頂特平,宜歌宜舞,到這裏賞景娛東的人絡繹不絕。

穿山公園穿山岩

穿山岩在穿山的半山腰,是新開闢的巖洞,洞內大多是原始風貌並由燈光點飾,巖中石鐘乳表面上的“晶針”(又稱石枝)是一種椎狀或樹枝狀的石晶體,它與巖頂上懸掛下來的、呈玻璃管狀的長條管子“鵝管”都需要幾千甚至幾萬年才能形成。這裏的鵝管有十幾釐米到一米多不等。
巖洞內曲折環回,燦爛多姿,每處景緻形狀組成各有不同,有壽星迎賓、高山瀑布、蘇武牧羊、天鵝灣、水簾洞、古榕坪、珍珠龜等25個景點。
根據介紹,巖洞總長1531米,主洞長348米,寬3—5米,最寬處30米,最高處30米,面積0.96公頃。
在穿山山半,距市中裏,為不規則容洞,總長1531米,主洞長348米,寬3~5米,最寬處30米,最高處30米,面積0.96公頃。形成於3.4萬年前,1977年發現、開闢,巖內曲折環回,燦爛多姿,有天鵝灣、水簾洞、連心石盾、龍鱗壁,古樹坪、捲曲石、空心石、金剛寶劍,珍珠龜等25個景點。天鵝灣景區,叢生着被稱為“鵝管”或“石管”的桿狀石鐘乳,長的有十幾釐米、幾十釐米,最長的1 米多。
它由飽含碳酸鈣的地下水從岩石隙縫中滲出,懸於洞頂,因濃度高、裂隙小,太懸不落,隨着水分蒸發,二氧化碳溢出,碳酸鈣重新結晶,週而復始,逐漸形成長短不一,晶瑩空透的管子來。一線天景區,有許多被稱為“冰山雪蓮”、“深谷幽蘭”的石枝,有的像花瓣,有的像絨毛、新芽或松針。其成因説法不一,有説與“鵝管”同,有説是巖表分子吸附所致。

穿山公園月岩

月岩總長517米,遊程348米,常温保持在22攝氏度左右,冬暖夏涼,被稱為穿山景色的最佳處,位於穿山主峯上部,穿山岩、民樂宮後,是一個南北穿透的大洞。其空洞明亮再襯着繚繞的雲霧,就如皓月懸空一般,因此而稱月岩(也叫空明洞)。洞頂上懸着各種形狀的石鐘乳,洞壁上則刻有古人的頌詠(宋明石刻)。 月岩又被人們譽為“世界罕見神奇的水晶寶洞”,其四大特色:晶瑩透亮的鵝管、捲曲的石枝、雪白透明的水晶石、石頭開花長毛。

穿山公園塔山

塔山又稱軍艦山(遠看山象船艦行駛江上),位於小東江西畔,相對高度44米,山體面積2.75公頃,山上有明代的壽佛塔(塔八角七層,實心磚結構,高13.3米),故稱為塔山(寶塔山)。“穿山塔影”即是它與穿山在江中的倒映,乃桂林的佳景之一。其塔山倒影,雅緻清麗,有“塔山清影”之稱,為桂林著名老八景之一。 在灕江東岸、小東江西畔,與穿山隔江相望,海拔194米,相對高度44米,面積2.75公頃。塔山與穿山100萬年前為同一山體,其後地殼上升,地下水水面下降,山體被割切分離成各自獨立的孤峯。山上有明建古塔; 8角,7層,實心,磚結構,高13.3米,北面嵌佛像,稱壽佛塔。遠看如屏風,亦若艦隻行駛江上,又稱“軍艦山”; 近看,裂出一石,有如神工鬼斧,從峯頂直劈到地面。徐霞客《粵西日記》謂“若岐若合,亭亭夾立,蓋以脆薄飛揚見奇”。山下多楓樹,秋日有“塔山紅葉”醉人景色。 據地質學家分析,遠在100萬年前,兩山(與穿山)原為一體,地球造山運動把二者分離了。

穿山公園發展歷史

穿山公園建造時間

1979年發現穿山岩。 1981年開發穿山岩後而開始興建穿山公園。

穿山公園意義

穿山岩是桂林市繼七星巖、蘆笛巖之後的又一大型風景溶洞。

穿山公園神話故事

過了象鼻山,左岸前方聳立着一座半山穿洞的一個擁有半月形的石山,叫穿山.遠望,穿洞如明月當空,固此稱之為月岩.隔江與象山水月洞相映成輝.近看,它又象明鏡高懸,與黛石綠樹映襯,十分優美.傳説中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相傳,古代中國南疆兵亂,朝廷派一位老將帶兵南下,安營紮寨.亂兵頭目見將軍年老,欺他無能,議而不和,遲遲不肯罷兵.一天雙方在桂林伏波山還珠洞談判,老將軍借試劍為名,一劍就把石柱齊根斬斷,亂兵主見狀,不禁大驚失色,背脊發麻,忙問兵馬退至何處?老將軍隨口説道:只要退回一箭之地即可.即刻對方便答應啦.老將軍隨即拉弓搭箭,一箭射穿了穿山,桃源村的月亮山,還有陽朔的月亮山這三座大山,一直飛到他們作亂的出發地.亂兵羣夥只好簽約議和啦,迅速撤退回原地,罷兵息戰,邊境從此才得到安寧.這便是我們桂林流傳的伏波大將軍的一箭擊穿三山的故事呢!
近來,在穿山山麓新發現了一個曲折深邃的穿山岩,已連同月岩一帶闢為穿山公園,向遊人開放呢.另外,那兩座擊穿了的山,都在遊客眼中呢,也是一條遊覽線路。

穿山公園旅遊信息

穿山公園交通指南

可從市區乘214路到公園大門。

穿山公園開放時間

夏季:7:30——18:00
平時:8:00——17:3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