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稻蝨纓小蜂

鎖定
稻蝨纓小蜂,昆蟲名,為膜翅目纓小蜂科。分佈於貴州、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四川、台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寄主昆蟲有稻褐飛蝨白背飛蝨、灰飛蝨、擬褐飛蝨等,主要危害水稻等作物。
中文學名
稻蝨纓小蜂
拉丁學名
Anagrus sp.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Isecta
亞    綱
有翅亞綱
膜翅目
纓小蜂科
纓翅纓小蜂屬
稻蝨纓小蜂
分佈區域
浙江、江西、湖南、四川、台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
功能類別
寄生性天敵

目錄

稻蝨纓小蜂形態特徵

稻蝨纓小蜂成蟲

體長0.6-0.7毫米。體黃色,胸部及腹部背面色澤常較暗;觸角除柄節及梗節外其餘各節均為暗褐色。

稻蝨纓小蜂

觸角9節;梗節梨形,長為柄節之半;第一索節短,稍長於寬,其長度約為梗節之半;其寬度與第二索節相似,第二至第六索節漸次稍長稍寬;棒節長為第六索節的1.8倍,寬為第六索節的2倍。產卵器自腹基部開始伸出,略超出於腹部末端,超出部分約為腹長的1/5。體黃色,中胸盾片有時延達小盾片、腹基部及端部背板和產卵器末端色澤較暗,觸角除柄節、梗節及第一索節外,其餘各節暗褐。

稻蝨纓小蜂

觸角13節;梗節梨形,長為柄節之半,第一索節短,其長度約為第二索節的1/2,第二至第十索節相似,每節長相當於寬的2倍;末節不寬於其他索節,也不長於其他索節,但其端部收細,兩端鈍圓而不成筒狀。 [1] 

稻蝨纓小蜂生物學特性

寄生於稻褐飛蝨白背飛蝨灰飛蝨擬褐飛蝨等卵中,單寄生,被寄生卵後期卵殼內透現紅色。在28-30℃下約歷11天完成自卵至成蟲的發育階段,成蟲羽化後當天產卵。是稻褐飛蝨卵朝的重要寄生蜂,有時寄生率達80%以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