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擬褐飛蝨

鎖定
擬褐飛蝨(Nilaparvata bakeri Muir,1917)是飛蝨科褐飛蝨屬的一種動物。
中文名
擬褐飛蝨
拉丁學名
Nilaparvata bakeriMuir
飛蝨科
褐飛蝨屬
命名者及年代
Nilaparvata bakeri Muir,1917

擬褐飛蝨形態特徵

體色有深淺兩種色型。褐色或暗褐至黑褐色,具強烈的油狀光澤;前翅黃褐透明,橫脈近後緣和端脈色深暗,從側面觀,端區後緣呈現一條弧形暗褐色帶,翅斑黑褐色。
頭頂基寬略大於中長或近相等,端緣截形;中側脊在頭頂端緣不相遇;“Y”形脊明顯;基隔室基部寬與最大長度比約2:1。額長為中部最寬處寬的2.4倍,額中部凹陷,中脊不連續,側脊稍拱凸,中脊約在基部1/4處分岔。觸角圓筒形,稍伸出額的端部,第1節長為端寬的1.7倍,第2節為第1節長度的2倍。後足脛距具緣齒28~33枚。長翅型前翅長為最寬處寬的3.2倍;短翅型前翅伸達腹部第5或第6節。
雄蟲臀節小,端緣窄,端側角位於兩側,各自向腹面伸出一根粗短的臀刺突;尾節後面觀,後開口寬大於長,具3個突起,腹中突大,三角形;兩側邊緣呈鋸齒狀,腹側突較小,位於側、腹緣交界處,側面觀,背側角寬圓,後緣在腹中突上方有一瘤狀突起;膈較寬,背緣勻凹;陽莖管狀,端部約1/3下彎,具幾個背齒和腹齒,性孔位於末端;懸片前面觀,寬四方形,背緣平直,腹緣深凹,腹側突左右不等長;陽基側突寬大,近中部縊縮,端部分岔,內叉窄,其末端腹向尖出,外叉基部寬,向頂端逐漸變細。
雌蟲第1載瓣片內緣基部凹陷,形成兩個突起,基端的一個狹窄,另一個拱凸,圓弧形。
長翅型:體連翅長雄3.7~4.2mm,雌4.4~4.6mm;體長雄2.7mm,雌3.0mm;翅長雄3.2mm,雌3.7mm。
短翅型:體長雄2.5~2.8mm,雌2.8~3.7mm。 [1] 

擬褐飛蝨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吉林、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
國外分佈: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度,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