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稱郡望

鎖定
聲稱是出自名門望族的行為。
韓愈雖系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但因昌黎(今遼寧義縣)韓氏為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為韓昌黎。
中文名
稱郡望
別    名
趙郡蘇軾
釋    義
聲稱是出自名門望族的行為
概念
稱郡望是聲稱是出自名門望族的行為。這裏有兩個可能,一種是出自名門望族是屬實,另外一種是“假稱出自名門望族”。要根據史書記載的時間和人物具體分析。
起源
郡望即地望、郡姓。 “郡望”一詞,是“郡”與“望”的合稱。“郡”是行政區劃,“望”是名門望族,“郡望”連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範圍內的名門大族。地望,即姓氏古籍中常用的“郡望”,指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每郡顯貴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為當地所仰望,並以此而別於其他的同姓族人。
發展
門閥制度盛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與高門望族相比,門第較低,家世不顯的家族則被稱為“寒門”、“庶族”。他們即使也有一定的土地、財產,其成員也有入仕的機會,但總的説來,他們在政治生活中極受壓抑,其社會地位也無法與門閥士族相比。當時用以銓選官吏的“九品中正制”正是這種門閥制度的集中表現。所謂“九品中正制”就是根據門閥家世、才行品德,由各地“中正官”採納鄉里輿論,將人才分為九個等級進行推選,以任用官吏。這時候郡望有極大的特殊權利,“稱郡望”是一種特殊權利,和身份的象徵。
在郡王的門閥制度隋代開始衰落不再有嚴格門閥制度,到唐朝中後期郡望不再有特殊的權利。所以唐朝普通人多假稱出自郡望,用於冒充自己高貴身份,而不必審核是不是屬實,因為無任何權利也無審核的必要,也無法審核,只有少數真正出自郡望的望族。這裏大多“稱郡望”的意思是假稱郡望,自己祖上並不是出自郡望。清王士禎《池北偶談》雲:“唐人好標望族,如王則太原,鄭則滎陽,李則隴西、贊皇、杜則京兆,姚則吳興,張則清河,崔則博陵之類,雖傳志之文亦然。”
再如蘇軾本是四川眉山人,可他有時自己戲稱“趙郡蘇軾”、“蘇趙郡”,就因為蘇氏是趙郡的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