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程正民

鎖定
程正民(1937年1月17日—2024年2月20日) [2]  福建廈門人。195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本科,並留校在文藝理論教研室任教,講授文學概論課程。1965年起,先後在北京師範大學外國問題研究所和蘇聯文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蘇聯文學理論批評和蘇聯當代文學,為研究生講授俄蘇文學批評史課程。其間曾任蘇聯文學研究所副所長,《蘇聯文學》雜誌常務副主編。1993年調回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文藝理論教研室工作,主要講授馬列文論、文藝心理學和俄蘇文論專題等課程,並指導文藝學碩士生和博士生。1995年至1997年曾任中文系系主任。 [1] 
2024年2月20日上午7時,程正民先生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7歲。 [2] 
中文名
程正民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福建廈門 [4] 
出生日期
1937年1月17日 [2] 
逝世日期
2024年2月20日 [2] 
畢業院校
北京師範大學 [3] 
性    別

程正民人物經歷

和藹可親的程正民先生 和藹可親的程正民先生
1955年畢業於廈門雙十中學。195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本科,並留校在文藝理論教研室任教,講授文學概論課程。1965年起,先後在北京師範大學外國問題研究所和蘇聯文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蘇聯文學理論批評和蘇聯當代文學,為研究生講授俄蘇文學批評史課程。其間曾任蘇聯文學研究所副所長,《蘇聯文學》雜誌常務副主編。1993年調回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文藝理論教研室工作,主要講授馬列文論、文藝心理學和俄蘇文論專題等課程,並指導文藝學碩士生和博士生。1995年至1997年曾任中文系系主任。
新時期以來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三個方面:1、俄蘇文學理論批評研究;2、文藝心理學研究;3、巴赫金研究。

程正民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俄蘇文藝理論和文藝心理學。 [3] 

程正民主要成就

程正民著作出版

程正民先生主編教材 程正民先生主編教材
1.《俄國作家創作心理研究》(個人專著) 百花文藝出版社,1990年版,1999年再版。
2.《現代心理美學》 (副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1年版,1999年再版。
3.《俄蘇文學批評史》 (與劉寧合著)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4.《文藝社會學:傳統與現代》 (主編之一) 武漢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5.《20世紀俄蘇文論》 (個人專著) 百花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
6.《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發展簡史》 (合著)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7.《列寧文藝思想與當代》 (個人專著)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程正民先生精彩的會議發言 程正民先生精彩的會議發言
8,《文學藝術與社會心理》 (合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9.《俄國文學批評史》 (合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年版。
10.《文藝心理學教程》 (主編之一)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11.《馬克思和現代美學》(合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12.《創作心理與文化詩學》 (個人專著) 遼寧人民出版社遼海出版社,2001年。
13.《巴赫金的文化詩學》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14.《中國現代文學理論知識體系的建構——文學理論教材與教學的歷史沿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程正民科研項目

程正民先生著作 程正民先生著作
80年代以來,先後參與國家重點社科項目《俄國文學批評史》、《心理美學(文藝心理研究)》的研究工作,國家教委科研項目《中西詩學比較》、《馬克思主義與藝術社會學》、《文學藝術與社會心理》的研究工作。個人先後承擔的國家社科項目有《列寧文藝思想與當代》、《盧那察爾斯基的文藝思想與文藝批評》。目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世紀馬克思主義文論發展史》,並參與另一個項目《中國文學理論現代形態的生成》。 高師中文專業的培養目標、規格、相應的知識總量與課程結構的研究;20世紀馬克思主義文論發展史。

程正民獲獎記錄

程正民先生講座中 程正民先生講座中
1、《俄國文學批評史》,程正民,獲北京市社科成果獎一等獎;2、“高師中文專業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程正民,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程正民弟子心聲

答辯中啓發學生,娓娓道來 答辯中啓發學生,娓娓道來
程正民教授理解問題的謹嚴和細緻,讓粗疏的我領略了理性的清晰和周密。先生淵博的學識、敏鋭的眼光,特別是對俄蘇文學和巴赫金理論的透闢見解,為我的學習研究提供了許多直接的啓發。然而先生又是如此寬厚、温慈、平和,他不僅容忍了我的淺薄和疏漏,也常常給我許多生活上的關切,讓常年在外的我感受到融融的暖意。最使我愧疚不安的是,當我因急欲暫時解脱論文寫作的沉重,而匆促地把凌亂的初稿交給他,事後才意識到自己的嚴重失誤而等待着先生的責備時,卻發現先生竟以極大的耐心認真審讀了那不成型的稿子,並細緻地給出了許多的意見——此時,我已經無語表白我的心情……。三年來,先生不曾嫌棄我的粗淺和愚拙,他尊重和信任每一個人,甚至包括我這樣的學生,雖然這常常使我感到不安。論文寫作中,當我沉陷於思路的困境中,先生常常以極大的耐心啓發我,甚至以他精通的俄蘇文學史為例“旁敲側擊”地開導着我。常常是在先生隨意簡淡的漫談中,我領悟了歷史的深邃和駁雜,也由此開啓了對論文更深的思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