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程夢餘

鎖定
程夢餘(1883—1982)又名賢孫,字幼魯,安徽黟縣人。都法政大學,結識中國同盟會員程家檉(休寧人)和一些進步人士。
中文名
程夢餘
別    名
賢孫
籍    貫
安徽黟縣
出生日期
1883年
逝世日期
1982年8月18日

目錄

程夢餘人物生平

光緒三十三年(1907 年)大學畢業後,去東北延吉從事革命活動,由吳祿貞、柏文蔚介紹加入中國革命同盟會。同年底,和白逾桓到北京,籌備創辦《國風報》,次年開始發行。白逾桓任總編輯。程夢餘任主筆。武昌起義後,程夢餘參與北京的同盟會,聯絡新軍進行暴動,激怒了袁世凱,對革命黨人大肆搜捕,程夢餘轉移到天津。民國元年(1912 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革命黨人回到北京。程夢餘仍在《國風報》任主筆。5 月,轉任《中國報》總主筆。
8 月25日,孫中山在北京召開國民黨成立大會,程夢餘以記者身份會見了孫中山先生。事後,程夢餘發起組織“國會地點研究會”,被舉為會長。為此,袁世凱派人前往遊説,許以年收入2 萬元的綏遠墾務局局長職位,程夢餘不為所動。袁繼而派特務黃某來訪,邀其去吃“花酒”,企圖暗害,為同寓人識破,未遭毒手。後袁派人收買會員何仲雅,從中進行離間,研究會因而解散。
民國2 年,程夢餘從總統府機要秘書言仲權處得到馮國璋向袁勸進的表章。次日,將全文發表在《中國報》上。馮大為惱火,向法院控訴,但在事實面前,馮以敗訴告終。程夢餘又在《中國報》上發表了《討袁世凱檄》,痛斥袁的倒行逆施。同年3 月,袁世凱派人刺殺宋教仁,並對革命黨人發出通緝令,程夢餘名列第八。《中國報》也被查封,程夢餘化名李耐安潛去南京,後轉赴上海。
民國3 年,革命黨派程夢餘去六安,策動白朗進攻安慶,未成。同年9 月,袁世凱撤銷對一般革命黨人的通緝,程夢餘回到黟縣。民國5 年6 月,袁世凱死,程夢餘致電李烈鈞,堅持必須肅清袁黨餘孽。民國6 年9 月,程夢餘在黟縣發起組織自治研究社,被推為社長。安徽督軍倪嗣沖命令各縣成立“公益維持會”,又被推為會長。次年,程夢餘聯合商會和徽州六縣知名人士、旅外同鄉,抗議官府田賦加徵,鹽斤加價的措施。民國8 年,南北和議告成,程夢餘於9 月間去北京,徐世昌薦為國務院諮議,兼修禮處委員。程夢餘不願為官,堅持不就,於民國9 年又回到家鄉。民國16 年,北伐軍賀耀祖部到黟縣,該部政治部主任李因奉令組建國民黨黟縣縣黨部,程夢餘被推選為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同年,碧陽書院改為碧陽小學,公推程夢餘為董事會主任。在移交碧陽校產中,程夢餘不願與地方官紳沆瀣一氣,因此遭到一些人的懷恨,受到縣署的拘禁,後在羣眾的壓力下獲釋。民國17 年,有人向縣府告密,説他是共產黨的地下負責人,羅列“罪行”達10 條,於陰曆12 月12 日被捕。共產黨人汪希直聯絡地方人士,發動城鄉2000 多名羣眾齊集縣衙抗議,全城商店罷市、學生罷課,縣長榮任倉皇出走,程夢餘獲釋。當他步出監獄時,鞭炮齊鳴,羣眾夾道歡迎。
民國26 年,日軍侵佔南京,國民黨中央委員柏文蔚帶着家屬至黟縣,住在程夢餘家中。平時對程夢餘持有反感的縣黨部、縣政府一些頭面人物,也一反常態到程夢餘家中攀談。程夢餘虛與委蛇,藉以獲悉一些內幕情況。多年來,他利用這種特殊身份,為人民革命事業做出一定的貢獻。共產黨地下工作者汪希直、汪晉侯、葉芳淵、汪老旺、餘紀一(餘華)、範治農、陳默若、舒光華、舒麗華、舒天經、張緝文等,都是在他的關心和幫助下,得以擺脱國民黨的緝捕。
民國32 年,黟縣縣長武斌貪污舞弊,程夢餘聯合各界人士進行控告,武斌因而被調走。民國38 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南下時,游擊隊集結橫岡,派員與程夢餘聯繫,請他為和平解放黟縣做些工作。這時,縣長肖子剛、縣國民黨黨部書記長汪珩之等人倉皇逃遁,各界中一些頭面人物都聚集在程夢餘家中進行商議,動員代縣長兼軍事科長李績侯命令保警隊放下武器投誠。程夢餘帶頭籌集銀款,為放下武器士兵發放回家路費。4 月29 日下午,程夢餘與黟城各界人士和羣眾,列隊迎接游擊隊入城。黟縣得以和平解放。
1950 年,程夢餘應邀擔任皖南行署政協委員。1951 年8 月,黟縣中蘇友好協會成立,被選為副會長。1953 年起,被選為歷屆縣人民代表、安徽省第一、二、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一至五屆省政協常委,並應聘為安徽省文史館館員。他年逾古稀,仍堅持學習,積極參加政治活動。1982 年8 月18 日因病逝世。

程夢餘著作

著有《回憶錄》、《述懷詩稿》等著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