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秦旦

(三國時期東吳宦官)

鎖定
秦旦,生卒年不詳,三國時期東吳宦官,在孫權派人去遼東時隨行,後被安置在玄菟郡
秦旦便和田疆等人謀反,結果事情泄露,連忙翻城牆逃跑,歷經千辛萬苦,才回到吳國都城建康。孫權後拜其為校尉
本    名
秦旦
所處時代
三國
民族族羣
漢族
主要成就
從遼東逃回東吳
官    職
宦官,校尉

秦旦人物生平

嘉禾元年(233年),曹魏遼東太守公孫淵向孫權稱臣。
嘉禾二年(234)年三月,孫權不顧羣臣勸阻,派遣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將軍賀達、宦官秦旦等萬餘人帶着金寶珍貨等過海去授予公孫淵。
張彌、許晏等人都到了襄平,官屬從者一共有四百多人,公孫淵為了殺死二人,於是將其四百多人分別安置在遼東諸郡,其中杜德、田疆、張羣、秦旦等六十人被安置在玄菟郡。 [1] 

秦旦謀反事敗

秦旦等人都住在平民家中,依賴平民生活,這樣過了四十多天,秦旦和田疆等人商議:“我們辜負了皇帝的委託,自棄於此,跟死了有什麼不同?今觀察此郡(指玄菟郡),形勢甚弱。只要我們同心協力,焚燒城郭,殺了他們的長官,為國報恥,然後被魏軍所殺,也就沒有遺憾了。你們原意偷生苟活當這囚奴嗎?”黃疆等都不願意。於是幾個暗地裏商量,準備在八月十九日晚上造反。 [2] 
八月十九日正午的時候,被部中張松告發,玄菟太守王贊便令關閉城門。秦旦、黃疆、張羣、杜德等人都翻城牆而得以逃亡。 [3] 

秦旦逃亡之路

一行人自遼東往東吳方向逃亡,其中張羣腿有病,杜德經常幫助他,走了六七百里,張羣病重,自言無活路,想讓杜德等人拋棄他自己離去,杜德卻不願丟下張羣便自己一個人留下來,秦旦、黃疆等人繼續逃亡。 [4] 
幾天後,秦旦、黃疆到達了高句驪,通過交流讓句驪發軍迎回了在野外以野果生存的張羣、杜德。 [5] 
同年,句驪王派皂衣二十五人送秦旦等人歸還吳國並向吳國上貢。 [6] 

秦旦宮殿相見

秦旦、杜德等人回到吳國後得以見到孫權,都激動地情緒不能自控,悲喜交加,孫權十分感動,於是全部拜校尉。 [7] 

秦旦人物關係

秦旦上司

孫權:三國時期東吳開國皇帝。
張彌:孫權派往遼東的使者,官至太常,後為公孫淵所殺。
許晏:孫權派往遼東的使者,官至執金吾,後為公孫淵所殺。

秦旦同僚

杜德、黃疆、張羣:均為宦官,是孫權派往遼東的使者,謀反事敗後逃亡回東吳,被孫權拜為校尉。
參考資料
  • 1.    初,張彌、許晏等俱到襄平,官屬從者四百許人。淵欲圖彌、晏,先分其人眾,置遼東諸縣,以中使秦旦、張羣、杜德、黃疆等及吏兵六十人,置玄菟郡。——韋昭《吳書》
  • 2.    旦等皆舍於民家,仰其飲食。積四十許日,旦與疆等議曰:“吾人遠辱國命,自棄於此,與死亡何異?今觀此郡,形勢甚弱。若一旦同心,焚燒城郭,殺其長吏,為國報恥,然後伏死,足以無恨。孰與偷生苟活長為囚虜乎?”疆等然之。於是陰相約結,當用八月十九日夜發。——《吳書》
  • 3.    其日中時,為部中張松所告,贊便會士眾閉城門。旦、羣、德、疆等皆逾城得走。——《吳書》
  • 4.    時羣病疽創著膝,不及輩旅,德常扶接與俱,崎嶇山谷。行六七百里,創益困,不復能前,卧草中,相守悲泣。羣曰:“吾不幸創甚,死亡無日,卿諸人宜速進道,冀有所達。空相守,俱死於窮谷之中,何益也?”德曰:“萬里流離,死生共之,不忍相委。”於是推旦、疆使前,德獨留守羣,捕菜果食之。——《吳書》
  • 5.    宮等大喜,即受詔,命使人隨旦還迎羣、德。——《吳書》
  • 6.    王令皂衣二十五人送旦等歸。——裴松之引《吳書》
  • 7.    旦等見權,悲喜不能自勝。權義之,皆拜校尉。——《吳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