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秘色越器

鎖定
《秘色越器》是唐代文學家陸龜蒙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前二句先寫越窯開窯的時間在秋天,再以誇張的手法極言秘色瓷的顏色青翠,像是奪走了千山的蒼翠似的;後二句寫若在秘色瓷中盛上半夜的露水,就可以陪着嵇康將杯中的殘酒喝完。全詩用準確而形象的語言,抓住了秘色瓷顏色青綠以及光澤盈潤的特徵來描繪,並突出其風神。
作品名稱
秘色越器
作    者
陸龜蒙
創作年代
晚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秘色越器作品原文

秘色越器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峯翠色來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鬥遺杯 [1] 

秘色越器註釋譯文

秘色越器詞句註釋

⑴秘色:秘色瓷。這個詞語最早出現於此詩中,並一直沿用至今。宋、明、清迄今,學者們為“秘色”一詞的確切含義聚訟不已。據宋人説,五代吳越國王錢鏐規定越窯專燒供奉用的瓷器,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藥配方、製作工藝保密。
⑵九秋:指九月深秋。
⑶千峯翠色:謂越窯釉色就像覆蓋山嵐的鬱鬱葱葱的翠色,後用以指青瓷。
⑷好向:即正確的朝向。中宵:即夜半。沆瀣(hàng xiè):夜間的水氣,露水。
⑸共:即如同。嵇中散:即嵇康,三國魏時曾任中散大夫,故也稱嵇中散。遺杯:即有酒殘留之杯。 [2]  [3] 

秘色越器白話譯文

秋天的晨風中,露水沾衣,透過風露可見出窯後的成千上萬的越窯器堆放在山坡上溝壑間,如千峯疊嶂,其色似青如黛,與周圍的山峯融為一體,從而奪得千峯萬山之翠色。
堆積的那麼多碗類越窯,如果口朝上的堆放,到夜半時就會盛載一些露水,淺淺地盛有露水的碗如同嵇中散留下的斗酒時還殘存濁酒的杯子。

秘色越器創作背景

秘色瓷是在唐代瓷器製作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青瓷精品,產於浙江餘姚上林湖一帶的越州。越窯是中國青瓷最重要的發源地和主產區,其歷史可上溯至近兩千年前。東漢年間這裏最早完成了陶器的製作,後來又完成了從原始青瓷發展到青瓷的歷史過渡。這一帶戰國時屬越國,唐時改為越州,“越窯”因此而得名。越窯青瓷經過不斷髮展晚唐時達到鼎盛成為了中國的瓷業中心。
陸龜蒙所處的時代,正是唐朝晚期,當時統治階級橫徵暴斂、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天災人禍不斷,整個唐王朝日薄西山。《新唐書》記載,陸龜蒙“舉進士一不中,往從湖州刺史張摶遊,摶歷湖、蘇二州,闢以自佐”。陸龜蒙任此卑職後不久便隱居在松江甫裏(今江蘇蘇州東南甪直鎮),“多所論撰,雖幽憂疾痛,貲無十日計,不少輟也”。可見此時的他懷才不遇、飽受壓抑、滿懷憂鬱,既對統治者的腐朽生活深惡痛絕但又無可奈何。他只好遠離都城長期生活在南方避世。當陸龜蒙初次見到“千峯翠色”般精美絕倫的越窯秘色瓷器時,想象其中宵“盛取沆瀣”之液,他難以抑制自己的情感,遂借物詠懷以抒胸中塊壘。 [2] 

秘色越器作品鑑賞

秘色越器整體賞析

前兩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峯翠色來”是陸龜蒙遠看越窯開窯時的壯觀景象而發的感概。其中的一“奪”字可謂神來之筆。在陸龜蒙的心裏這秘色瓷的釉色已無法用一般言語去描述,只能用巧妙奪取大自然的“千峯翠色”來雕飾。但在實際的燒窯過程中窯內的燒製温度和火焰氣氛很難控制。燒成黃釉、青釉乃至生燒、過燒的都有。所以“奪得千峯翠色來”不但體現了詩人文辭意境的險絕,而且還包含着“千峯翠色”的來之不易。
後兩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鬥遺杯”是越窯開窯後陸龜蒙近看堆積如山的越窯器(可能碗類較多)時的記實描述和感懷:堆積的碗類越窯,如果放好方向,即口朝上,到夜半時就能盛載露水;如果碗類越窯器口朝下堆放就不是“好向”,因為沒法盛載露水。從後二句中讀者不僅能夠讀到陸龜蒙對嵇康的崇敬,並將嵇康當作知音,還能推斷出秘色瓷釉面盈潤這一隱藏信息。
詩中提及嵇中散,是因為嵇中散是一位嗜酒愛琴,才氣橫溢並鐵骨錚錚的令後人敬仰的一代罕見名士。陸龜蒙明吟越窯之物,暗示敬慕嵇中散之志向。這也説明陸龜蒙的這首詩並非着眼於秘色越窯,而是借物抒情,暗表心機。明白了詩人的本意後,再回味“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峯翠色來”,就能體會出這裏不僅是吟詠“秘色越器”,而且和于謙石灰吟》以“秘色”語言明志有異曲同工之效。詩人的感懷是:越窯經歷火的洗禮,在九秋風露中,終於“奪得千峯翠色”,此時此景,不禁使人想到嵇中散那樣的人傑與鬼雄。此時此刻的陸龜蒙,已被嵇中散孤傲不羣、蔑視權貴的性格,直言不諱的氣度,超凡絕世的理想所深深吸引,已完全和嵇中散在精神的世界裏找到了共鳴,加之嵇中散有很高的才氣和節氣,於是陸龜蒙才把他作為心靈上的寄託和尊崇甚至效法的楷模。這才有了用秘色瓷在“中宵”的陰陽相交之時“盛取沆瀣”之液共邀和自己有着同樣處境、心境的另一時空的知己——嵇中散共飲沆瀣,以銷萬古之愁,於是便有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鬥遺杯“的傳世佳句。 [2]  [3] 

秘色越器名家點評

清代王士禛帶經堂詩話》:常(嘗)見一貴人,買得柴窯碗一枚,其色正碧,流光四照,價餘百金。始憶陸魯望詩:“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峯翠色來。”可謂妙於形容,唐時謂之“秘色”也。 [4] 

秘色越器作者簡介

陸龜蒙(?—約881 ),唐代文學家、農學家。字魯望,自號江湖散人、甫裏先生,又號天隨子,蘇州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曾闢蘇、湖二郡從事。喜讀書,嗜茶好酒,常泛舟太湖。中和初以疾卒。陸龜蒙詩文賦並擅,與皮日休齊名,世稱“皮陸”。他和皮日休交誼最深,唱和詩極多,曾編為《松陵集》。古詩受韓愈影響較大,力求博奧,多用僻典、怪字,鋪張奇崛。但近體詩,尤其七言絕句,平淡真切,爽利可誦。詩作內容多寫隱居田園的閒適,但亦時涉國事民生、世俗士風。有《笠澤叢書》《甫裏集》。 [5]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585
  • 2.    毛小東.《秘色越器》詩略考[J].東方博物,2007(02):18-25
  • 3.    周夢璐.陸龜蒙詠物詩研究[D].上海師範大學,2015:43-44
  • 4.    陳伯海.唐詩匯評(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2744-2745
  • 5.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