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

鎖定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是2020年5月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元卓、陸源。
中文名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
作    者
王元卓
陸源
出版社
科學普及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20年5月
頁    數
100 頁
定    價
58.00 元
裝    幀
精裝
ISBN
9787110100714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內容簡介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一書挑選了《流浪地球》《星際穿越》《火星救援》3部孩子們喜歡的經典科幻電影,並收集了孩子們觀影過程中最感興趣的問題,如:什麼是黑洞火星上怎樣種土豆?通過手繪圖解的形式進行講解,向公眾介紹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思維意識,激發更多的人尤其是孩子們對科學問題的思考。
2019年春節期間,作者王元卓攜家人一同去電影院觀看了《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觀影之後作者的兩位小女兒仍意猶未盡地討論情節,但是一些較為深奧的天文、物理知識對小孩子來説並不容易理解,於是作者用手繪圖的形式給女兒講述了電影中涉及的科學知識
作者最初的6副不經意而成的手繪圖隨後被朋友發到了網上,意外受到了極大的關注,不僅上了微博熱搜,先後被100餘家媒體發佈,相關新聞報導約22萬篇,更引發數萬人參與熱議,微博總閲讀量超過1.5億人次,微信公眾號文章3千餘篇,多篇閲讀量超過10萬。手繪圖甚至被境外媒體翻譯成英文進行了報道,10多家電視台進行報道和專訪。作者也因此被網友稱為“手繪《流浪地球》知識講解圖的硬核科學家奶爸”。
突如其來的關注給作者帶來了很大的觸動,隨後作者在北京中關村第三小學三十多位小朋友組成的科學助手團的幫助下進行了多次調研,選出了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科幻電影以及電影中最關心的10個問題。孩子們對科學知識的渴望和天馬行空的思考,更加堅定了作者把科普進行下去的決心,《科幻電影中的科學》一書也由此而來。 [1]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圖書目錄

流浪地球》中的科學
太陽系和生命存在的條件
太陽和太陽的演變
地球和地球的運動
地下城的生活和危險
速度和空間距離
流浪地球計劃的可行性
宇航級通信
星際穿越》中的科學
枯萎病
米勒星球 [1]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作者簡介

王元卓,博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大數據研究院院長,信息技術新工科聯盟大數據與智能計算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傑出會員、大數據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科技與影視融合項目組成員。主要研究方向: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發表論文 200 餘篇,獲授權發明專利 50 餘項,出版專著 5 部,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給女兒手繪《流浪地球》講解圖受到過億網友的關注,被譽為“硬核科學家奶爸”,因長期致力於科普工作,於2019年被評為科普中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
陸源 [1]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所獲榮譽

2022年1月28日,入選2020年度全國優秀科普作品名單。 [2]  [4] 
2022年1月,《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三冊(套)科普作品榜上有名,獲獎數量達歷年之最。 [3] 
2022年,被評為“典贊·2021科普中原年度十大科普作品”。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