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秋窗風雨夕

(曹雪芹《紅樓夢》詩詞)

鎖定
《秋窗風雨夕》是清代小説家曹雪芹所作的古體詩,是《紅樓夢》第四十五回林黛玉所作。全詩環繞着秋字,通過一系列秋天景物的淋漓渲染,展示了陷於惡劣環境的孤弱少女的滿懷愁緒和無邊傷感,從而預示她難以逃脱的悲劇前途。全詩可分為三大部分:一、開頭四句,先寫秋夜景物,再寫秋風秋雨,造成一種“秋風秋雨愁煞人”的氛圍,為主體部分的抒寫作了環境鋪墊。二、中間十二句,具體地細緻地抒寫孤寂悽苦的情懷。三、最後,通過徹夜未眠的詩人所見的晨景,抒發她對無休無止的悲劇的預感。全詩情景交融,景為情設,情因景生。 [1] 
作品名稱
秋窗風雨夕
外文名
Windy and Rainy Autumn Evening by the Window
作品別名
帶別離·秋窗風雨夕
作    者
曹雪芹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處
《紅樓夢》第四十五回
文學體裁
七言古體詩

秋窗風雨夕作品原文

秋窗風雨夕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1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淒涼2
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3
抱得秋情不忍眠4,自向秋屏移淚燭5
淚燭搖搖爇短檠6,牽愁照恨動離情7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
羅衾不奈秋風力8,殘漏聲催秋雨急9
連宵霢霢復颼颼10,燈前似伴離人泣。
寒煙小院轉蕭條11,疏竹虛窗時滴瀝12
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 [2] 

秋窗風雨夕註釋譯文

秋窗風雨夕詞句註釋

  1. 耿耿:微明的樣子,也形容心中不寧。這裏字面上是前一義,要表達的意思上兼有後一義。
  2. 那堪:不堪。
  3. 秋夢綠:秋天綠色的夢。初秋時,人在夢中還留着夏季草木葱蘢的意象;待到被秋雨驚醒,才明白已到了草木枯黃的秋季。
  4. 秋情:指秋天景象所引起的感傷情懷。
  5. 秋屏:帶上秋天色調的屏風。案:屏風的狀態本與季節無關,所謂“秋屏”只是人的感覺。
  6. 搖擺:指燭焰晃動。爇(ruò):點燃。檠(qíng):燭台。
  7. 動離情:觸動了思鄉的情緒。
  8. 羅衾,絲綢面子的被褥。不奈,不耐,不能抵擋。
  9. 殘漏,夜裏將盡的更漏聲。
  10. 連宵,整夜。脈脈,通“霢霢”,細雨連綿。颼颼,狀聲詞,形容風聲。
  11. 寒煙,秋天的細雨或霧氣。
  12. 滴瀝,水珠下滴。 [3] 

秋窗風雨夕白話譯文

秋天花草凋零,微明的燈光使秋夜顯得更加漫長。
已經覺得窗外是無盡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風雨使秋天更加淒涼。
秋天的風雨來的何其迅速,驚破了夢中的綠色。
懷着秋日的感傷無法入眠,向着屏風移動流淚的蠟燭。
晃動的燭焰點燃了短柄的燈台,牽動了愁怨和離別的情緒。
誰家的庭院沒有秋風侵入,那裏秋日的窗外沒有雨聲?
絲綢的被子無法抵擋秋風的力量,秋夜將盡的更漏聲催來更急的雨聲。
整夜連綿的秋雨,就像陪伴着即將離別的人哭泣。
庭院在秋日雨霧籠罩下更加蕭條,窗前稀疏的竹葉上時有水珠滴落。
不知風雨何時才能停止,淚已經打濕了窗紗。 [4] 

秋窗風雨夕創作背景

曹雪芹將《秋窗風雨夕》寫在了《紅樓夢》第四十五回,第四十五回寫到黛玉值秋分時節又犯了咳嗽病,一天比一天重。一日傍晚,突然變天,漸漸昏黑,淅淅瀝瀝地下起雨來。黛玉悽悽涼涼地拿起一本《樂府雜稿》來讀,看了其中《秋閨怨》、《別離怨》之類的詩,不覺心有所感,於是摹擬唐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格調寫成《代別離》(代為擬作之意)一首,名之為《秋窗風雨夕》。這首詩,細緻地描寫了一個風雨交加、悲涼悽慘的秋夜,形象地抒發了林黛玉在封建貴族勢力重壓下深沉的怨恨和悲哀,反映出封建禮教給她造成的沉重的精神壓力,以及她無法找到出路,也無力進行鬥爭的苦悶心情。 [5] 

秋窗風雨夕作品賞析

秋窗風雨夕整體賞析

《秋窗風雨夕》的作意,如果不加深求,可以説與《葬花吟》一樣,都不妨看作是林黛玉傷悼身世之作,所不同的是它已沒有《葬花吟》中那種抑塞之氣和傲世態度,而顯得更加苦悶、頹傷。這可以從以下的情況得到解釋:黛玉當時被病魔所纏,寶釵對她表示關心,使她感激之餘深自悔恨,覺得往日種種煩惱皆由自己多心而生,以至自誤到今。黛玉本來脆弱,如今,在病勢加深的情況下,又加上了這樣的精神負擔,自然會更加消沉。但是,作者寫此詩並非只為了一般地表現黛玉的多愁善感,細究其深意,就會自然地會發現一些問題。首先,無論是《秋閨怨》《別離怨》或者《代別離》這類題目,在樂府中從來都有特定的內容,即只寫男女別離的愁怨,而並不用來寫背鄉離親、寄人籬下的內容。何況,此時黛玉雙親都已過世,家中又別無親人,詩中“別離”、“離情”、“離人”等等用語更是用不上的。
再從其借前人“秋屏淚燭”詩意及所擬《春江花月夜》原詩來看,也都寫男女別離之思。可見,要説“黛玉不覺心有所感”感的是她以往的身世遭遇是很難説得通的。這隻能是寫一種對未來命運的隱約預感,而這一預感倒恰恰被後半部佚稿中寶玉獲罪被拘走因而與黛玉生離死別的情節所證實,曹雪芹的文字正有這種草蛇灰線的特點。《紅樓夢曲》中寫黛玉的悲劇結局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脂硯齋所讀到的瀟湘館後來的景象是:“落葉蕭蕭,寒煙漠漠。”這些也都在這首詩中預先作了寫照。
這首二十句的詩,竟用了十五個“秋”字,着力渲染了秋天肅殺、悽苦的氣氛。如果聯繫全書其它詩詞來理解,這個“秋”字還應有它更深的含意。《紅樓夢曲》中説,“堪破三春景不長”,又説“説什麼天上夭桃盛,雲中杏蕊多;到頭來,誰把秋捱過!”再聯繫詠菊詩中“露凝霜重”、“衰草寒煙”等句來思索,這個“秋”字的象徵意義就明顯了。大觀園羣芳生活的時期,正是賈家開始“蕭疏”的階段,用季節比喻相當“初秋”,只消一場暴風雨,就要萬卉凋零,“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了。
悽風苦雨的秋夜,一個重病少女酸苦的哀思,悲涼的情緒如濃重的暗夜壓在她的心頭。這個猶如嬌花嫩草的少女,孤單寂寞地住在瀟湘館裏,聽着暗夜中淅淅瀝瀝的雨點敲打着窗欞,想着自己淒涼的身世和未來渺茫的前程,怎能不痛斷肝腸。“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突然到來的秋風秋雨,驚破了她綠色的幻夢,預感到她短暫的青春年華就要逝去了,這是多麼值得人同情。對黛玉將來因悲愁淚盡而死,《秋窗風雨夕》是一次重要的鋪墊。 [6] 

秋窗風雨夕名家點評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鄒曉麗《解語析言説紅樓》:全詩用韻雋永、多變,與抒發感情相輔相成,相互輝映,真是珠聯璧合,使人回味無窮。 [7] 

秋窗風雨夕作者簡介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説家。名沾,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寧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經歷了曹家盛極而衰的過程。少年時期曾經在南京過了一段“錦衣紈絝”、“飫甘饜肥”的生活。十三歲遷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家產抄沒。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左右遷居北京西郊黃葉村(現為曹雪芹紀念館),“蓬牖茅椽、繩牀瓦灶”,貧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涼。最後因貧病無醫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橫,善談吐。能詩善畫。其詩立意新奇,風格近唐代詩人李賀。他最大的貢獻在於小説創作,他所創作的長篇小説《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説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壇上享有崇高聲譽。 [8] 
參考資料
  • 1.    季學原主編,紅樓夢詩歌精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06月第1版,第180頁
  • 2.    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五回》:嶽麓書社,1987
  • 3.    (清)曹雪芹著;李楠解譯,紅樓夢詩詞全鑑,中國紡織出版社,2016.10,第238頁
  • 4.    劉耕路,紅樓夢詩詞解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04月第1版,第241頁
  • 5.    劉耕路,紅樓夢詩詞解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04月第1版,第240頁
  • 6.    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怡情書吧):中華書局,2011年3月北京第1版:186-189
  • 7.    鄒曉麗著,解語析言説紅樓,瀋陽出版社,2007.3,第225頁
  • 8.    李明新,樊志賓編著,黃葉村曹雪芹紀念館,中國旅遊出版社,2006年9月,第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