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秀姓

鎖定
秀姓為中國少數姓氏之一,古老而源出多樣,主要出自姬姓,也有秀姓出自古代的職業,如弓弩匠人和玉器匠人。還有一部分秀姓出自少數民族姓氏的漢化。
中文名
秀姓
讀    音
xiù
源    於
姬姓
性    質
中國少數姓氏之一

秀姓基本介紹

秀
[秀、繡,讀音作xiù(ㄒㄧㄡˋ)]

秀姓姓氏淵源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遠古時代農作始祖后稷後裔,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該支秀氏出自古代農人。秀,最早在西周時期原指莊稼種植現象。早在四千餘年前的古代,中國人便發明了種植稷、麥、粟、谷、黍、稻等,並稱出苗時期的莊稼為“禾”,分櫱~揚花時期的莊稼稱為“稷”,抽穗~灌漿季節的莊稼稱為“秀”,收穫時節的莊稼則稱為“華”。炎黃子孫的生息繁衍與“華”密切相關,因而自稱中華民族。古人將莊稼種植生產的勞動過程,視為非常神聖之事。為使莊稼生長得好,要播種、育秧、分牀、犁田、灌水、淹田、插秧、施肥、出操、放水、追肥、追水……直至收割、打穀、脱粒、揚曬、入倉等等,是辛勞異常的過程,因此古人教育人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將草稱之為“榮”,旱田中的去草勞作稱之為“鋤草”、“除草”,水田中的去草勞作稱之為“撓秧”、“蓐田”。如果農人勤勞,田間無草,莊稼生長良好,結穗旺實,就稱作“秀”;如果農人懶惰,田間的草長得比莊稼還旺盛,就稱作“英”中國是農國,是全世界的農作始祖,因此在典籍《詩經·大雅·生民》中陳述人文始祖后稷的誕生經過以及播種五穀的成就時就指出:“實方實苞,實種實褎。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大儒朱子在釋《論語》中即説:“禾謂之華,草謂之榮,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
西周時期,人們非常重視糧祚,稱讚勤勞的農人謂“秀民”、“秀人”,其後有引謂姓氏者,稱秀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二
源於官稱,出自西周至戰國時期有識文人秀士,屬於以官職稱號為氏。該支秀氏出自秀士,即秀才,指有學識之人。在西周時期,謂撰文、作辭、寫札為“作秀”,因此世人將鄉、世間有學問、學識、文采之人稱作“秀士”。秀士不需考試,非世襲貴族門庭者亦可被舉薦、招攬為官,有官身後即為“秀才”,非常受世人尊重、敬仰。在典籍《周禮·王制》中記載:“命鄉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在史籍《史記》中也記載:“吳廷尉為河南郡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秀才之名始於此。並非後世至隋朝時期有科舉考試製度後,需要通過鄉試才稱謂的“秀才”。到東漢時期,漢光武帝名劉秀,因此“秀才”之稱曾避諱改為“茂才”。
在秀士、秀才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稱號為姓氏者,稱秀氏、茂氏。
源流三
源於地名,出自五代時期之秀州,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該支秀氏出自漢朝時期的會稽郡,在今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紹興一帶地區。歷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唐朝到五代時期,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沙陀人石敬瑭建立後晉政權,建都開封。後晉政權最盛時疆域為今山東、河南兩省,山西、陝西的大部及河北、寧夏、甘肅、湖北、江蘇、安徽的一部分,最南勢力達到杭嘉湖平原地區。其時,吳越王錢元瓘曾在後晉天福五年(公元940年)奏請在會稽地區設置秀州,以轄南部地區,後晉高祖石敬瑭廷準,因此中國歷史上在會稽郡轄區有秀州之名。秀州之稱,直到宋朝宋仁宗趙禎天聖元年(公元1023年)方改為嘉禾郡,即今浙江省的嘉興市秀城區,立稱達八十三年。
唐、宋之際,長江三角洲地區戰亂紛復,有大量原住民在宋朝初期即遷逃嶺南地區,其中有以故居邑名秀州為姓氏者,稱秀氏,並記為“秀衍堂”。
源流四
源於職業,出自古代時期弓弩工匠,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該支秀氏出自古代弓弩製作工匠。在古代先秦時期,“秀”與“繡”二字通義。古代時期,稱有紋飾的弓弩為“秀弓”,亦稱“繡弓”,是北方民族西戎氐羌等民族的冷兵器,輕巧實用,後為漢族所用。在秦朝典籍《石鼓文》中記載:“秀弓寺射。繡弓,戎弓也。”秀弓,主要用於帝王、國君的嫡系軍隊,即主力部隊中輕騎使用,秀弓的出現,當是王師所向。秀弓的製作工藝很複雜,弓弩既要美觀,有不能絲毫影響到力學性能,因此有專職製作秀弓的工匠,稱秀工、繡匠。繡匠之稱與繡工有所區別,繡工是紡織製衣的工匠、裁縫等的稱謂。
秀工、繡匠之稱一直延續到元朝時期,是元朝政府最重視的工匠藝人之一,再兇殘的殺戮也不會傷害到工匠藝人。在秀工、繡匠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秀氏、繡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五
源於職業,出自古代時期玉石工匠琇人,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該支秀氏出自古代玉石工匠琇工。在古代西周時期,稱美麗的石頭、寶石等為“琇瑩”,加工雕琢琇瑩的工匠就稱為琇人。琇人主要用琇瑩製作“充耳”,即掛在王冠、朝帽兩側垂於耳門的飾物,不同的官階等級,有不同的“充耳”樣式與大小。後世唐、宋、明諸朝代的官階帽翅,就是“充耳”的改版。到元、清朝時期,表示官階的“充耳”被移至肩上,以免影響作戰。今軍隊制服中代表軍銜的肩章,亦是“充耳”的翻版和遺痕。
在琇人、琇匠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琇人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琇氏,再後去“斜玉”偏旁,簡筆為秀氏。
源流六
源於藏族,出自清朝時期蒙古藏傳佛教八世領袖博克多格根後裔格根夫,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哲布尊丹巴,是蒙古地區與達賴、班禪額爾德尼齊名的藏傳佛教三大領袖之一。哲布尊丹巴一世誕生於明朝末年,在受到蒙古準噶爾部攻擊,漠北河山全部被準部佔領情況下,他帥部眾歸順滿清王朝,於是清朝政府幫助他奪回了漠北江山。清朝在漠北地區一百八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設立了烏里雅蘇台定邊左副將軍、庫倫辦事大臣恰克圖科布多參贊大臣,實施對外蒙古地區包括唐努烏梁海的有效管轄。
到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誕生於青海的一個蒙古化的藏族兒童被確定為哲布尊丹巴七世的轉世靈童,他就是哲布尊丹巴八世博克多格根(公元1878~1924年)。就是博克多格根,在沙皇俄國的利誘和蒙古族賣國王公的唆使下,極力分裂中國的蒙古喀爾喀部,使其成為“外蒙古”,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不過,哲布尊丹巴轉世靈童的選定要根據乾隆大帝制定的“金瓶掣籤制度”,沒有“金瓶掣籤制度”,哲布尊丹巴的地位是非法的!由於博克多格根的哲布尊丹巴未經“金瓶掣籤”,因此其地位是中國政府不承認的。博克多格根自從被蒙古族賣國王公們確定為哲布尊丹巴七世的轉世靈童後,並非專注於佛教的學習與修養,而是整天過着“蒙古王”般的養尊處優的生活。此時,滿清王朝的腐朽統治江河日下,中華北疆喀爾喀蒙古世居地區被劃定為沙皇俄國的勢力範圍,沙俄強迫清朝簽訂了多個不平等條約,逐步控制了喀爾喀蒙古的經濟命脈。沙皇俄國先後制定了“米勒爾計劃”、“穆拉維約夫計劃”、“巴達瑪耶夫計劃”,加緊了對喀爾喀蒙古的侵略和吞併!尤其是“巴達瑪耶夫計劃”,用心極其險惡,它採用拉攏和利誘的方法接近蒙古王公。而喀爾喀蒙古的實際統治者博克多格根就成為他們首要的拉攏對象。作為藏傳佛教領袖,年輕的博克多格根是非常寂寞的,沙皇俄國駐庫倫領事便乘機送給他許多歐洲新式玩具、繪畫及珍稀動物。活佛長大後,沙皇俄國獻一女子事於博克多格根,諱稱乳母。“以狐媚手段、行其狼吞之心。”此後,沙皇俄國多次送博克多格根大量名貴禮物,實施賄賂和拉攏。而同期清朝駐庫倫辦事大臣,對博克多格根卻高高在上、冷眉冷眼,對俄人的陰謀活動沒有半點警惕。到極其嚴重時(公元1908年),這些腐朽的大臣們才想到對他進行規勸。可惜此時的博克多格根已鬼迷心竅,不但不聽規勸,反而對清朝大臣及其推行的“新政”開始反感!博克多格根心中的天平已經傾向於沙皇俄國一邊。
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隨着辛亥革命爆發和清朝統治土崩瓦解。在沙皇俄國的唆使和煽動下,博克多格根立即宣佈喀爾喀蒙古脱離中國“獨立”,此後博克多格根做起了“大蒙古國日光皇帝”,國號“共戴”。但是好景不長,沙皇俄國並不是真的要喀爾喀蒙古獨立,它更願意看到喀爾喀蒙古在中國境內實行“自治”,讓中國擁有虛空的“宗主權”,而沙皇俄國擁有實際控制權,因此並不支持博克多格根的“獨立”舉措。更可悲的是,沒過幾年,俄羅斯就爆發了“十月革命”,博克多格根失去靠山,不但做不成“皇帝”,連“蒙古王”也做不成了!
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北洋皖系軍閥將領、時任西北籌邊使兼西北邊防軍總司令的徐樹錚將軍揮師進駐喀爾喀蒙古,博克多格根等一干蒙古王公們被迫取消“自治”,喀爾喀蒙古重回中華懷抱!由於博克多格根是個民族敗類,自從被沙俄利誘收買後,其心根本不在祖國一邊。而徐樹錚將軍及當時的北洋軍閥政府對此卻缺乏足夠的警惕。當時,博克多格根的統治地位已經被根本動搖了,他在喀爾喀蒙古人民心目中的威望也非常低下,已逐步被各種政治力量架空,先是中國內地的各派北洋軍閥,繼而是沙皇俄國殘餘的恩琴白匪,最後是蘇赫巴托爾和喬巴山。到了四十餘歲,博克多格根生活已非常糜爛,不檢點的生活使他身患梅毒,完全沒有一點佛教領袖的風範。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5月,博克多格根在悲憤中結束了他短暫而可恥的一生。
但在博克多格根的格根夫家族中,有許多人堅決反對分裂祖國。格根夫,蒙古語即“秀男”、“英俊男子”之意,其漢化姓氏就是秀氏。
源流七
源於回族,出自元朝時期西域人虎秀思,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元、明時期,漢稱東遷的西域康里人為“哈達帖木兒”、“完澤帖木兒”,是賜姓的蒙古姓氏。康裏人,是遊牧於撒馬爾罕地區(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州)的東突厥部落的後裔,古時為高車民族的分支。宋、元時期成為伊斯蘭教部族。
元朝中期,康里人虎秀思成為元朝雲南宣撫使司的大吏。到明朝時期,虎秀思的後裔子孫改為漢姓虎氏、秀氏、帖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附:
“生民”一詩全文: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
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
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誕彌厥月,先生如達。不坼不副,無菑無害。
以赫厥靈,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誕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誕寘之平林,會伐平林。
誕寘之寒冰,鳥覆翼之。
鳥乃去矣,后稷呱矣。實覃實訏,厥聲載路。
誕實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
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麥幪幪,瓜瓞唪唪。
誕后稷之穡,有相之道。茀厥豐草,種之黃茂。
實方實苞,實種實褎。實發實秀,實堅實好。
實穎實慄,即有邰家室。
誕降嘉種,維秬維秠。維糜維芑,恆之秬秠。
是獲是畝。恆之糜芑。是任是負,以歸肇祀。
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釋之叟叟。
烝之浮浮,載謀載惟。取蕭祭脂,取羝以軷。
載燔載烈,以興嗣歲。
昂盛於豆,於豆於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
胡臭亶時,后稷肇祀。庶無罪悔,以迄於今。

秀姓郡望堂號

秀姓郡望

會稽郡:今為浙江省紹興市。
秀州:即今浙江省嘉興市。

秀姓堂號

(缺)。